高職教師信息化問卷調查思考

時間:2022-04-26 04:45:55

導語:高職教師信息化問卷調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師信息化問卷調查思考

一、問卷編制及調查過程

1.問卷形式。所編制問卷中的各個題目采用里克特(Likert)五點量表形式。[5]被試根據題目內容,結合自身情況,在5個選項中勾1個選項,選擇“完全符合”得5分,“比較符合”得4分,其他依次為3分、2分及1分。最后,將各題分數相加,總和越高,表明其信息素養越高。2.調查樣本。對江蘇省高職院校574名教師進行了調研,共回收273份問卷,樣本基本構成情況見表1。3.調查方法。調查采取隨機選取對象、匿名填卷的方式采集數據,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在內的其他統計過程采用SPSSforWindows13.0完

二、數據分析及結果

1.項目分析運用SPSS13.0計算調查問卷中所有26個題目總分,并進行高低排序,以總分最高的27%和最低的27%作為高分組與低分組的界限,求出兩組被試在每題上得分的差異,結果發現,所有題目的差異都達到了顯著水平。計算每個題目與總分的相關,所有相關也都達到顯著水平。2.探索性因素分析(1)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對所有題目進行Kaiser-Meyer-Olkin度量,KMO=0.930,Kaiser認為,0.9以上的數值非常適合進行因素分析。本量表的巴特利特球體檢驗的χ2值為5101.482,p<0.01,達到顯著水平,表明共同因子存在于總體的相關矩陣中,適合進行因素分析。[7](2)因素提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極大方差旋轉法進行分析,刪除負荷不理想的7項,保留19項,發現4個因子可解釋的方差累計率為62.27%,每個項目的因子負荷均在0.45以上(表2,有刪節)。結果表明:因子二只含2道題目,可進一步通過因子分析進行調整或者刪除;B3、B11、B12、B13、B20、B21、B25這7道題項在旋轉成分矩陣中得出的數值均小于0.45,應該刪掉。(3)因素命名。根據表2中轉軸后的因子負荷矩陣數值,將教師信息素養定為4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有5個項目,可歸納為“信息意識”,主要體現人們感知客觀存在的信息;第二個維度有2個項目,主要描述人們所具有的關于信息的本質特征、信息運動一般規律、信息系統構成以及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命名為“信息知識”;第三個維度包含4個項目,對人們獲取和使用、創造和傳播信息過程中必須遵循的道德規范,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型道德關系進行描述,命名為“信息道德”;最后一個維度包含8個項目,主要描述的是人們能夠有效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從而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以及創造新信息的能力,命名為“信息技能”。3.驗證性因素分析根據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和最初的理論構想,對19個題目的因子歸屬進行了細微的調整,信息意識包括5個項目,信息知識包括3個項目,信息技能包括7個項目,信息道德包括4個項目。運用LISREL8.7對數據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各項指標均表明模型的擬合比較好。4.信度。運用SPSS13.0對問卷進行信度檢驗,內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數為0.909,表明該問卷的信度較好。[7]

三、討論與總結

在當今信息社會,信息素養已成為社會成員所必備的基本素養。缺乏信息素養,就無法跟上社會發展和科技前進的步伐。將本調查的因素分析結果和已有研究的有關認識綜合起來,我們提出,高職教師的信息素養具有豐富內涵,不能將信息素養簡單地看作只是技術操作方面的問題,還應包含信息加工能力和道德修養,即要努力在智力層面上達到充分挖掘潛力,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利用信息技術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同時也要重視培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及參與意識。因此,我們認為,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技能、信息知識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識是指敏感地意識到信息價值和意義、信息資源獲取的重要性,正確理解信息、社會和教育的信息化,能察覺并確定自己的信息需求,了解和關心信息化建設狀況。信息技能是指多渠道獲取信息資源,以靈活的技術手段獲取信息,準確解讀和科學評價信息。信息知識是指對世界范圍內的信息源比較熟悉,對信息源的結構、功能和特點清楚,知曉信息技術在現代社會特別是教育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電腦及網絡的基本知識原理,并能熟練操作。信息道德是指對信息在社會中所起作用有較清醒認識,并能抵制負面影響,遵守信息管理和使用的相關法律和規則,重視并維護信息安全。這4個因素是相互依存的整體,信息意識是先導,信息知識是基礎,信息道德是保證,而信息技能是核心。教師乃現代社會的普通公民,現代社會的信息化對教師本身有巨大影響,身為人師的教師還應當具備育人的信息素養,這是普通公民所不具備的素養。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變革的需要,使廣大教師能夠勝任本職工作,應該努力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我們的因素構成研究一方面為教師信息化素養研究的本土化做出了嘗試,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改善信息素養的可能途徑。在江蘇省,有高職院校82所,其中國家示范(骨干)院校15所,省級示范性院校20所,高職院校在江蘇省的密度和高度都決定了江蘇高職在中國高職教育領域的地位。為促進江蘇省高職院校的發展壯大,專項經費投入不斷增加,各級政府針對性支持高職院校發展的政策也是頻頻出臺。2012年,江蘇省級財政投入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經費7200萬元,示范校建設經費5000萬元,學生技能大賽經費800萬元,教師培訓經費1000萬元,專業群建設經費4000萬元,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300萬元,還有其他一些專項經費,如課程、教材、教改立項課題、評估等。同時,市、縣(區)政府也加大了對高職院校專項經費的投入。[8]在經費和政策的雙重保障下,江蘇省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的培養工作覆蓋面更廣,專業化程度更深。因此,以江蘇省高職院校教師為調查對象,既能掌握到近年來培養工作的成效,也可為將來培養工作指示一定方向。本研究編制了適合江蘇省高職教師特點的信息素養問卷,對信息素養量表本土化做出了有益嘗試,研究得到:(1)高職教師信息素養的結構由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知識、信息技能4個因素組成;(2)區域高職教師信息素養問卷結構合理,信效度良好,不僅反映了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特殊性,具有一定針對性,而且體現了教育大省的背景。本問卷編制尚存在不足之處:一是未對4個維度所代表的分量表進行信度系數計算與檢驗;二是未做建構效度分析,因而無法準確判斷問卷中4個維度的收斂效度和區別效度。

作者:何華工作單位: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