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職教師科研素質的有效途徑

時間:2022-02-21 09:33:01

導語:提升高職教師科研素質的有效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升高職教師科研素質的有效途徑

[摘要]教師科研素質對高職教育整體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觀念守舊、科研意識不強,知識結構不合理,科研形式單一、水平不高,不僅制約了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也影響了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素質的培養與提升需要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多方面協調配合。一方面,學校要營造濃郁的科研氛圍,為教師創造充足的科研條件。另一方面,教師要轉變觀念,認真學習,提高科研能力。

[關鍵詞]高職教師;科研素質;提升;途徑

自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職業教育加入到高等教育這個大家庭以來,關于“高職院校要不要提倡搞科研的問題”一直是教育界熱議的話題。有人認為,科研是研究型大學該關心的事,高職院校只要把教學搞好就行了;還有人認為高職院校沒有搞科研的條件和能力……但是,在經過一定的內涵發展后,“產學研”合作機制已在眾多高職院校中展開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高職教育搞科研是它生存與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經濟、產業等外在對它的要求。因此,在目前情況下,該討論的是高職院校該如何搞好科研,而不是要不要搞科研。”[1]2011年6月27日至28日,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第一次全國職業教育科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又一次強調了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意義,“當前職業教育面臨新的形勢,進一步深化改革、轉變發展方式,職業教育科研擔負著重要的使命,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要把職業教育科研作為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基礎”。[2]教師,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主體,必須具備良好的科研素質才能適應現代高職教育的發展。

一、高職院校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科研素質

一般來說,科研素質包含科研意識、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在構成科研能力中,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一)想做研究———具有明確的科研意識

哲學家尼采說過:讓一個人站起來的不是身體而是觀念。意識觀念是決定一個人行為的主宰因素。強烈的科研意識可以激發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的熱情,是教師積累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原動力。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意識主要表現為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了解學科前沿動態,能夠用敏銳的目光尋求、發現教學工作中有意義的研究目標,能夠明確自己的研究方向,積極地投身于科研工作。

(二)能做研究———擁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指一個人在其所從事的專業中,以科學的思維和適當的方法,對未知領域進行科學探索的能力。”[3]科研能力如何從深度和廣度上綜合體現了一個人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反映了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服務為宗旨”是高職教育的辦學理念,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師應該具有從教學工作特別是實踐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從生產實踐中尋找有價值的科研課題的能力,具有運用專業知識和科學的方法認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具有解決技術難題、改進生產工藝、研發新產品的能力,具有把實踐經驗轉化為理論成果的能力。

(三)適合做研究———具備真正的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是指“科學研究者從事科研活動所需要的精神素質,包括:求真精神、創新精神、批判精神、寬容精神、犧牲精神”。[4]研究者既要有堅強的意志和信念,不懼困難、不怕失敗,又要有求真和創新的精神,嚴謹自律,大膽創新。高職院校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實訓基地和合作企業的作用,積極深入生產實踐第一線,反復試驗,刻苦鉆研,攻克技術服務難題,切實為社會經濟做好服務。

二、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素質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正逐漸由規模建設朝著內涵建設的方向發展,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素質在一定程度上也隨之不斷提高,但問題和不足依然存在。(一)觀念守舊,科研認識不到位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很多高職教師仍然自我定位為“教書匠”。他們認為教學才是自己的本職工作,作為教師只要把書教好就完成使命了,科研工作只不過是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的一種工具罷了。有些教師多年一篇論文都不寫,而在評職稱的當年卻東拼西湊地連續發表了好幾篇,這樣的“科研”早已失去了其自身原有的意義。這部分高職教師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科研與教學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重要關系,更沒有意識到科研對于自身專業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固守傳統觀念導致了高職院校教師科研意識淡薄,缺乏創新精神。(二)疏于學習,知識結構不合理對于教師來說,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不僅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關鍵也是從事科研活動的基礎。在高職院校現有教師隊伍里,處于中流砥柱的中青年教師大都是本科畢業,通過在職進修完成了學歷提升,雖然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性知識,但“本體性知識不夠系統,條件知識更新比較遲緩”[5]。而基礎學歷為碩士或博士研究生的年輕教師們雖然具備了較系統、合理的專業知識體系和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但因缺乏實踐鍛煉,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欠佳。知識結構的不合理影響了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素質的提升。(三)形式單一,科研水平層次不高高職院校教師從事科研活動的形式較為單一,大多為“單兵作戰”模式,“即便組成課題組,也只是為了申報項目而進行的名義上組合”[6],實則還是項目主持人一個人單打獨斗。高職院校科研缺乏團隊合作,缺乏跨專業合作,缺乏與行業企業的合作。許多高職教師因各種原因接觸科研訓練的機會少,科研方法掌握不夠,對科研心存畏難情緒,科研成果多為論文,形式單一,質量不高,期刊層次較低。總體來說,高職院校教師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三、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素質的有效途徑

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素質的培養與提升需要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多方面協調配合。

(一)從外在推動因素入手,營造濃郁的科研氛圍,創造扎實的科研條件

濃厚的科研氛圍與良好的科研環境對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素質的提升起著重要的外部推動作用。1、領導重視科研工作,明確高職科研定位高職院校領導要充分認識到科研工作對于學校發展的重要性,認識到“教師科研素質的提高是建設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的需要,是提升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確保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需要”。[7]只有院校領導對“科研強校”的理念有了深刻的認識,科研工作才能夠得到高度重視,有針對性的措施才能夠得以有效地實施,教師科研能力才能夠真正提高。在科研工作定位上,高職院校領導要竭力避免盲目跟風,一味模仿本科院校的學術性研究。為充分體現高職教育“以服務為宗旨”的理念,高職院校科研目標應定位為應用型研究和開發型研究為主,“眼睛應向下看,面向生產實踐,重視第一線的技術服務課題,講究技術的實用性”[8],逐步形成高職院校特有的科研特色和優勢。2、建立健全科研考核獎懲機制高職院校應結合高職教育自身特點與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科研工作管理辦法,為教師開展科研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同時,學校科研部門還要建立健全切實有效的科研考核獎懲機制,對科研能力強、科研成績突出的教師給予充分地肯定與獎勵,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增強廣大教師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在樹立典型,獎勵先進的同時也要加大對教師科研工作的考核力度,對于完不成科研任務的教師要有一定的懲罰措施,“讓科研政策成為促進教師科研工作的一把雙刃劍”。[9]3、加大投入力度,保障科研條件高職院校的管理者要加大人力、物力和信息的投入力度,為教師開展科研活動提供軟硬件方面的支持與保障。首先,學校圖書館要購買、訂閱大量的專業書籍和技術資料,還要開通知網、同方等網上數據資源,豐富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的資料。其次,學校要加大科研經費的資助力度,擴大科研項目的受益面,保障各項課題配套資金的到位。然后,通過邀請知名專家來校做報告和鼓勵、支持教師外出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的方式,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拓展視野、了解學科發展動態、學習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水平的機會。最后,學校要為教師做科研搭建各類平臺,包括項目信息來源與申報平臺、與企業、科研機構合作的平臺以及教師科研成果展示和轉化的平臺,保持各個渠道信息的暢通,提高科研工作的產出和層次。

(二)強化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培養內在科研素養

高職院校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轉變思想,激發個人科研內在需求,切實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1、轉變觀念,強化科研意識,培養創新精神高職院校教師要給自己徹底“洗洗腦”,摒棄長期以來只管教學不做科研的傳統思想和習慣,樹立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的新觀念。通過認真領悟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與功能、學習消化學校相關科研政策和制度,教師們可以逐步轉變觀念,認識到“具有科研意識和創新精神,不僅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需要,也是一名普通教師所具備的基本素質”[10]。有了這樣的意識,教師才會主動關注學科發展動態和最新科研成果,收集資料,留意教學中有價值的研究課題,積極參與到科研活動中來。2、加強培養引導力度,提高教師科研能力高職院校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的一大難題就是無人引人,教師們時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學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地邀請國內外各類專家、學者到校開講,傳授經驗,在諸如專業建設、精品課程建設、科研課題申報以及科研論文的撰寫等方面給予教師有效的指導。學校還可以直接高薪聘請專家、名師參與到學校的科研團隊建設中來。另一方面,在引進來的同時,學校還要鼓勵教師走出去。教師走出去讀研、讀博,在提高學歷的同時還能從名校名師那里學習新知識,與導師一起申請研究項目,一起做科研,迅速提高科研能力。教師還要走出去參加專業帶頭人以及雙師型教師等培訓項目,還要到企業生產一線去,與技術人員共同解決生產技術上的難題、共同研發新產品。“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能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能力。3、建設研究團隊,穩定研究方向,提升科研層次“組建科研團隊是許多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工作取得成功的一條經驗。”[11]研究團隊的建設對于教師個人科研素質和學校整體科研水平的提升都起著積極地推動作用。一、學科帶頭人有著豐富的科研經歷、突出的科研成果以及高超的科研能力,是團隊的核心,具有學術凝聚力,可以爭取好的科研課題,確定長期穩定的研究方向,有效地帶領團隊做好科研,出好成果。二、好的研究項目和長期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對于提高教師的科研素質和科研水平有著積極意義,學科梯隊在研究過程中逐步建立,成員之間不斷進行傳幫帶,知識也在不斷積累和更新,教師的科研素養和整體科研水平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三、團隊的建立打破了“單兵作戰”的傳統模式,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各盡其能,協同攻關,整體科研層次大大提升。擁有良好的科研素質,高職院校教師可以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提高教學質量,適應不斷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然而“教師科研素質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事情,它是一項系統工程”[12],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到科研實力的增強對于高職教育質量的提高與發展模式的轉變所起到的重要意義,要繼續探索、研究提升高職教師科研素質的有效途徑和激勵辦法。高職院校教師也要徹底轉變和更新教學科研理念,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提升自己的教學科研能力。

作者:楊素蘭 單位:宿州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

參考書目:

[1][8]周書航.高職院校到底要不要搞科研[J].教育與職業,2010,(7):86.

[2]翟帆,李丹.魯昕:以教育科研推動職教改革創新和科學發展[N].中國青年報,2011-6-29(1).

[3]田新強.科研能力與素質教育[J].大同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00,(4):50-52.

[4]宋新康.論科學研究精神[D].蘇州:蘇州大學,2010.

[5][10]王彩鳳.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素質存在問題與對策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257-259.

[6]矯輝.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素質現狀及培養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2,(30):264-265.

[7][11]張懷滿.高職高專院校教師科研素質發展瓶頸與對策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0):101-103.

[9]胡幸鳴,郭琳.高職教師科研素養培育與提高的研究與實踐[J].高教論壇,2007,(6):142-144.

[12]董莉榮.大學英語教師科研素質提升的制約因素與對策[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