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探析

時間:2022-10-12 04:17:46

導語:高職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探析

一、引言

自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互聯網+”與新型制造業、服務業正在融合創新,教育互聯網化的新革命也在如火如荼進行著。新的制造業、服務業與教育互聯網化的變革都在影響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互聯網+課程”是把“互聯網+”新思維引入到教學課程中,運用云技術與大數據對課程建設進行全方位的診斷和改進,從而形成新的課程生態,實現適應時展和人才培養需要。“互聯網+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建設優質高職學校的重要實踐,也是教師職業發展的契機。高職教師是新變革中的關鍵活動者。筆者所在《房地產估價》課程建設團隊主動擁抱教育互聯網化,建立“智慧教室”,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積累了相關數據材料,對教師專業能力發展進行反思。

二、“互聯網+課程”下的《房地產估價》建設實踐

在教育互聯網化浪潮下,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管理學院各專業先后開展了“互聯網+課程”實踐。《房地產估價》課程是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核心課程。自2013年起,《房地產估價》課程建設團隊主動擁抱“互聯網+課程”大變革,完成了9個班341名學生《房地產估價》課程的教學任務。在實踐中,我們堅持以房地產估價崗位職業能力分析,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加強“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理念。2013年,開始使用在線學習平臺和“智慧教室”。2014年,《房地產估價》課程采用任務驅動模式全面修訂課程標準,并在教學中采取混合式學習。2015年,開始設計制作課程微課。同時,改革了學習評價方式,采取美國CIPP評價模式,體現了混合式學習中過程性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2016年,加強了與行業、企業的聯系溝通,引入房地產估價平臺。充分利用估價平臺,模擬真實估價流程,并分解成技能學習模塊,讓學生能真正掌握最新崗位技能。幾年下來,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互聯網+課程實踐也將繼續深入。

三、“互聯網+課程”建設對高職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

1.職業角色轉換《房地產估價》課程建設實踐中,我們意識到“以教師為中心”,重視課堂講授,單一考核方式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差、學習效果差。重新審視自身職業價值,從角色轉變做起,以學生為中心,以真實任務為載體設計課程教學流程。采用基于“混合學習/翻轉課堂”方式的“智慧教室”作為課程學習空間。以團隊形式模擬房地產估價服務流程情景,有針對性地采取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形式。教師由“教”向“導”轉化,工作重點從知識講授轉向教學資源的收集、制作,課堂互動交流設計,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指導。2.教學素養能力加強“互聯網+課程”實踐中,教師們需要在“做中學,學中做”,專業知識與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均有提高。微課、立體化教學資源的制作、在線學習平臺的使用、“智慧教室”的使用等等都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新的信息技術知識。近年來“互聯網+”與新型房地產估價業在快速融合創新,房地產評估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房價的普遍高漲,新的政策法規也不斷推陳出新。課程建設團隊隨時關注著行業的變化,緊隨新變化更新專業知識。教學中,將熱點問題和真實案例設計運用到互動環節,超越了傳統教材。3.合作交流能力提升“互聯網+課程”實踐中,《房地產估價》課程建設團隊教師不僅有傳統的線下交流,還依靠在線學習平臺、房地產估價平臺、QQ群、微信等多種網絡手段,與教學團隊成員、學生、同行進行交流,打破了時空限制。通過互動合作不斷發現并解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也通過交流、幫助別的教師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從而發現新的教學規律,也不斷提高自身職業水平。4.教學評價工作系統化對學生學習評價,我們采取美國CIPP評價模式。學生的最終成績由學習行為評價、學習效果評價、技能測試評價三部分組成。學習行為評價包括線上和線下課堂行為兩部分綜合評分,線下課堂仍舊依據傳統課堂考勤、課堂提問等方式評價,線上學習行為依據在線學習平臺上學生學習時間、學習提問討論等情況評價。學習效果評價評分是綜合學生完成估價委托合同訂立、現場查勘、市場調查、估價測算、房地產估價報告制作等模塊后,技能任務評價得分。技能測試評價評分依據《房地產估價》職業資格考試相關要求,建立題庫,由在線學習平臺隨機生成技能測試試卷考核。5.科研反思能力提高《房地產估價》課程建設團隊一直是在摸索中實踐,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技術,也促進了科研能力。我們依據教學中的真實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承擔一項省部級人文社科項目、三項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校級課題項目,公開十余篇。制作并積極參與各種微課大賽,獲得一定成績。目前,我們正在不斷完善和改進《房地產估價》課程資源數據包。四、“互聯網+課程”建設下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再反思1.克服抗拒、倦怠,建立大數據思維“互聯網+課程”建設是一次根本性改革。年齡較大的教師由于自身信息技術的薄弱,抗拒反應最大。年輕教師由于政策環境的束縛,也有一定的倦怠。但互聯網化的教育大革命比以往任何一次教育革命都迅猛。高職教師唯有主動擁抱迎接變革,否則不進則退。我們正被帶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而更多的改變正蓄勢待發……教育領域也不例外,不僅是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專業學科,而是所有學科都將接受互聯網數據的改造。下一步的課程建設,要求教師必須樹立大數據思維,大開腦洞不斷創新。2.教學素養能力需持續提高進步高職教師職業具有雙專業性,既是學科專家,又是教育學專家。受云技術與大數據的新變革影響,學科知識和教育教學技術都不斷發生改變。高職教師不能滿足當前,自以為高枕無憂。教育互聯網化,打破教育時空的限制,教師的職業行為都將透明化、公開化,隨時以數據形式接受評價和檢驗。只有不斷學習新的學科知識、信息技術知識,以“學習-實踐-互動-提升”為未來高職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路徑,才能適應雙專業性的變化,成為未來的高職教育專家和超級教師。3.數據分析能力需錘煉提高在課程建設實踐中,在線平臺已經記錄了不少數據,但數據的分類匯總和優化利用停留在表面上。以前,教學分析是建立在教師通過課堂考勤、課堂提問、學生作業、紙質考試等傳統教學活動反映出來的情況分析上,難免具有片面性。“互聯網+課程”建設中,在線學習平臺能真實地記錄教學活動數據。對于數據的系統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掌握最新的學生學情,分析學習規律,更加準確地設計教學活動,不斷反思教學,實現個性化教學需要。4.數據創新能力需開發、挖掘分析學習數據僅僅是第一步,開發和挖掘數據創新能力將成為影響高職課程建設創新和質量診斷提高的關鍵。課程數據的再利用、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相信不僅能獲得高職教育教學方面的創新,甚至為高職教育服務社會打開更多窗戶。“互聯網+課程”建設與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是相互促進的。高職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課程”建設數據大開腦洞實現創新,提升專業能力發展水平,其專業素養的提升又會促進“互聯網+課程”建設。

作者:鄧滿 鄧敏行 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2015,3

[2]鄧滿.教育互聯網化背景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的挑戰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6(10):70-71.

[3](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著);盛楊燕,周濤(譯).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