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職教師智慧教育理念
時間:2022-09-27 03:39:26
導語:探析高職教師智慧教育理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層次,文章將從課堂觀、學生觀、教學觀三方面對高職教師的教育理念展開探討,以期幫助高職教師樹立智慧的教育理念,實現其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為社會培養出大批會學習、能創新、善合作的創作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教師;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仰化的教育觀念,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育實踐態度與方向,而智慧應是教育理念達到的最高境界。文章將從課堂觀、學生觀、教學觀三方面對高職教師的教育理念展開探討,以期能幫助高職教師順應時代的發展,轉變原有落后的教育理念,樹立科學的、先進的智慧教育理念以指導教育教學實踐,為社會培養出大批會學習、能創新、善合作的創作型智慧型人才。
一、課堂觀
1.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地方。知識和技能是學生能力發展的基礎,高職教育一直在強調能力的培養,實際上扎實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能力發展的奠基石,只是教師在傳授時應注重學生的主動獲取,而不是被動接受,應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提問、多探究、多訓練。
2.課堂是學生體驗成就感的地方。教師應營造輕松、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適時為學生創造機會獲得成就感,讓學生全程參與進課堂,讓每位學生都能從學習中找到自信和快樂,提高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記憶。因此,在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做到多鼓勵、多表揚、多微笑、少批評、少斥責、少生氣,和諧的氣氛、濃厚的興趣會幫助學生生成智慧。
3.課堂是學生良好品行養成的地方。教書育人,在課堂上教師應言傳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上課不遲到、不早退、言而有信、板書工整、教態端正、語言得體、專業精湛……所有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作為教師嚴格要求自己,一直堅持做下來,將無形中讓學生養成誠實守信、工作嚴謹、待人謙和、業務精良等優秀的品行,讓學生終身受益。
二、學生觀
傳統的學生觀認為,只有聽老師的話成績又好的學生才是好學生,其實在尊重老師的前提下,敢于向老師提出質疑也未嘗不是一個好學生,說明他在思考,同時也可促進教師成長與進步。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很多,學生的知識面和認識水平有很大提升,雖然高職學生基礎相對較差,但是只要他們認真努力,同樣可以在某些方面一躍而上,成為佼佼者。因此,作為高職教育工作者應樹立現代的先進的學生觀,正確地認識學生,也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
1.學生和老師的地位是平等的,應互相尊重。尊重是和睦相處、良性溝通的基礎。老師是學生的師長應該被尊重,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同時,學生也是獨立的個體,而且思想心智正在逐步成熟,人生觀、價值觀正架構,在一種被尊重有愛的環境中長大,有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師生應該相互尊重、坦誠相待,教師應視學生為朋友,視學生為自己的孩子,給學生更多的關心與包容。
2.樹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觀念。人各有所長,高職學生在理論知識體系弱一點毋庸置疑,但是他們通過
3年職業技能的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較普通高校學生卻強很多,因此,高職教師應對每位學生都充滿信心,相信每位學生在老師正確的引導下和自己的努力下都能學好,要相信人人都能成才。同時也要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幫助每位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和有點,揚長避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堅信任何人取得的成功,無論是知識的獲得、技能的提高、綜合素質的提升,都是靠自己艱苦的付出、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如果你足夠努力,你同樣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比別人更好。
三、教學觀
教師的教學觀正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在教學中,開始注重啟發引導、重視學法指導、注重能力培養、關注個性發展,知道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樂學、好學,甚至離開教也愿學,在實際的教學中能真正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豐富的教學閱歷以及肯學肯鉆肯創新的精神。在教學中教師應把握住幾個時間點,學會“放手”:留給學生自學時間,留給學生質疑時間,留給學生傾聽時間,留給學生互評時間,留給學生總結時間,留給學生反思時間。從整個教學過程看,學生是主體,教師更多的時候是耐心的傾聽者和智慧的旁觀者,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動態來適時調整課程內容、進度、課堂氣氛,教師更像是個導演,而演員就是學生們。
因此,讓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師生互動的場所,成為引導學生探索未知的場所,成為學生智慧碰撞的場所,成為教師智慧教育展現的場所。讓我們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用發展、變化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會聽、會看、會說、會動手、會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敢于提問、勇于質疑、樂于探究。當教師樹立了正確的課堂觀、學生觀、教學觀,并將其轉化為課程教學,智慧教育理念將真正轉化為智慧教育行為。
參考文獻:
[1]蔣宗堯.優秀教師的修煉之道[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
作者:張琳 單位: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 上一篇:互聯網時代下高職教師角色定位思考
- 下一篇:高職教師創新能力對教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