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對策

時間:2022-12-17 10:53:40

導語:高職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對策

摘要: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教師自身實踐能力的欠缺是制約高職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的瓶頸。高職院校教師建設要適應人才培養改革的需要,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依托相關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完善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按照課堂能教學,到企業能做事的原則,有計劃針對性的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參加實踐教學,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動手能力。本文就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職教育;企業實踐;方法

一、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必要性分析

提高教學質量是高職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嘎吱教育要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職院校要求專業教師通過定期的企業實踐,深入準確的了解和把握行業、企業和職業崗位的需要,從學生素質、知識和技能結構等方面綜合培養,提高與社會需要的吻合度。堅持以社會需要為教育質量的衡量標準。教育事業堅持一人為本,實踐能力是《綱要》解決戰略主題的著力點。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準確掌握企業對員工的實踐能力要求,并轉化融合到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訓環節當中,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學成果,提升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水平,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和進入企業后的職業生涯發展。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具備高等教育教師應當共用的職業道德素質、教學素質、專業素質、科研能力等,還應當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與本科院校的培養模式有所區別。培養出專業技能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所以,高職院校專業技術老師的素質要求定期去企業實踐,通過企業崗位的真實體驗技能操作,親自參觀學習工作流程的現場經歷,積累形成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素質向結合的專業技能教師,更好的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其次,高職教師到企業實踐能夠推動校企合作更好的進行。教師深入到企業中去,能夠給學校和企業搭建橋梁,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了解整個行業發展的相關信息和趨勢,在教學的時候,全面的考慮到企業的需要,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與企業合作開展課題研究,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提升企業的員工素質和行業影響力。根據實際需要來進行人員的互聘,在合作的過程中,切實提高教師本身的專業技術只能,切實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以及行業影響力,確保學校和企業之間能夠實現共贏。通過教師進入企業可以全面了解企業多人才需要和能力要求,有助于高職院校及時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課程結構和人才培養目標。

二、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存在的問題

1.高職院校教師內在動力不足。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都認為只要能夠上好課便是一個合格的教師,若是進入到企業中去實踐,必然會耽誤教學時間和科研的機會,這些主觀的原因造成教師不愿去企業實踐操作。企業的辛苦也是很多高職教師不愿去體驗,很多時候的企業實踐變成了例行公事。激勵機制也不健全,很多教師雖然已經認識到去企業實踐的重要性,并且很多院校也進行了相關制度和措施的制定,但是在實際執行的時候,還是存在制度不夠健全并且相關措施沒有到位的情況。在對教師進行年終考評的時候,指標往往是教師的、學歷、教學量以及教學的成果,并沒有考核教師深入到企業中去的實踐情況。加上人事分配制度不完善,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使得教師在考慮家庭和待遇的時候放棄去企業實踐的機會。2.缺乏有效理的管理機制和評價標準。專業教師去企業參加生產實踐有兩種方法,主要是學校安排教師去企業參加實踐,另一種方式是教師自己聯系企業去實踐。兩種實踐途徑都是以實踐崗位為主,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而且管理機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考核標準。學校對教師的實踐成果考核只能通過實踐報告和企業鑒定簡單衡量,無法直接進行觀察和監控。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沒有規定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義務,企業的積極性不高,經常對參與企業實踐的教師也只是安排較為輕松的工作任務,教師無法真正參與工作流程,有的時候企業甚至認為教師進入企業來實踐,對自己是一種比較大的負擔。認為自己沒有義務來考核教師實踐方面的能力,這也直接導致了評價不夠客觀。這也讓實踐的真實性較差,預期目標也無法達到。3.實踐時間無保障。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高職院校的教師承擔更大的工作任務,專業教師既要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又要參與科研、比賽,如果再被安排去企業實踐,很多時候教師的精力有限,很難兩全。企業實踐的考核也流于形式,基本上學不到太多的知識。往往通過校內實踐和檢查、學生頂崗實習來代替教師實踐情況的考核是不全面,不真實的。教師即使去企業實踐時間也是很短的,一般都是兩個月或者長點半年,很多時間剛深入企業內部,有些工作周期還沒有結束就又要回到學校教學,這樣關鍵技術學不到,核心崗位去不了,無法掌握關鍵技能,實踐效果欠佳,也給實踐質量大打折扣。4.缺乏專項經費。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存在辦學經費不足的問,學校無法支付教師的實踐教學經費,企業也無法對企業支付一定的管理費用,因此,在企業看來,接收教師實踐不僅帶不來經濟效益,反而對企業是一種干擾。企業要派人專門培訓教師,又沒有收到經費,這種單項付出,很多企業是不愿意。另一方面,由于實踐教師無法承擔教學任務,大多是只能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這樣降低教師的各項經費,無形中降低了教師的積極性。還有很多實踐中的經費需要自己付出,很多教師都不愿意承擔這部分費用。這樣很難找到合適的,長期進企業實踐的教師,教師也很難符合企業專業要求。公辦院校辦學很多事靠政府投入辦學,缺乏和企業的長期合作,單純的靠企業和學校簡單的合作關系很難長久,加上很多經費不到位,很多企業不愿意接受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即使靠人際關系進入企業,也只是掛名流于形式。企業對實踐教師的管理與考核也流于形式,很難保證教師能夠獲得專業的技能要求,沒有按照員工的要求教師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鍛煉效果不佳。學校對教師的實踐鍛煉考核不全面,時間短,這就給學校提出更高的要求,學校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教師在企業實踐的相關情況,以保證工作落實到實處。教師到企業實踐前應與學校簽訂實踐任務與目標,在簽訂任務時由于無法直接監督,考核方式單一,很容易出現實踐與簽訂的合約不符合的情況。

三、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對策研究

教育部已經提出了教師深入到企業中去進行實踐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基本任務,并且很多院校也已經認識到了讓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實踐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技能,切實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成果。怎樣落實教師的實踐,是很多方面都必須重視的問題。筆者主要提出了下面幾點建議和策略:1.政府部門需要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相關部門在管理高職院校的時候,提高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師隊伍建設的時候,應該努力建設雙師型的教師,但是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讓企業進入到企業中去進行實踐的難度較大,需要政府給學校一定的支持。2.做好教師實訓基地的建設。現在很多學校都對于實訓基地建設非常重視,并且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教師進入到企業中去鍛煉的時候,也可以將這種模式運用進來,學校應該做好實訓基地的建設,和企業進行比較深入的交流和溝通,做好校企之間的合作,完善校外實訓制度,從而給教師進入到企業中去進行實踐提供保證。想要做到這點,學校需要從人員和政策兩個方面給予足夠的幫助和支持。比如進行校企合作聯絡部門的建立,并給其足夠的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從而推動實訓基地建設更好的進行。3.進行有效管理策略和保障措施的建立。想要切實提高教師進入到企業中去的實踐效果,學校需要進行有效的管理辦法的建立,其中包含了企業實踐教師安排和管理,從制度方面出發來對教師的實踐進行規范,制定相關的保障制度來消除教師的后顧之憂,從而切實提高實踐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馬必學,劉曉歡.“雙證”溝通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2003(2):41-42.

[2]呂華菊,周良才.論實踐鍛煉對教師整體素質的影響[J].當代經濟,2008(5).

[3]賈小琴,周妍.專業教師赴企業實踐鍛煉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6(8).

[4]馬靜.高職院校強化教師專業教學及實踐能力的措施[J].產業科技論壇,2007(10).

作者:葛春艷 楊樂 單位:1.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2.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