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檔案袋在臨床教師教學評價的應用
時間:2022-03-03 11:28:51
導語:教師檔案袋在臨床教師教學評價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進入21世紀,伴隨著醫學邊界的不斷拓展,醫學院校在教學工作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因學科的特殊性,臨床教師既是醫學教育中重要的人力資源,同時也是影響所在院校后續發展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如何科學、合理、客觀、全面地評價臨床教師的教學能力,并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助力教師培養和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已成為醫學院校附屬醫院教學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1-2]。
1臨床教師教學評價現狀
醫學教育是根據社會需求來進行醫藥衛生人才培養的教育活動。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現代醫學教育呈現出“三階段、一體化、連續性”的培養特點,而以夯實“三基”知識為根本任務的本科醫學教育,成為醫學生具備畢業后深造、執業、實踐等專業能力的重要培養階段。為此,國家在臨床醫學專業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中已明確要求,醫學院校必須以有效的教學評價手段和教學質量監控機制,來確保課程計劃得以實施、教學各環節能夠正常運行。各醫學院?;诖藰藴式⒘烁髯缘娜S立體教學評價監控體系,以此規范教學各環節的管理、實現對教學質量的監控[3],而承擔著臨床教學主體工作的附屬醫院,通常也以本院校的評教體系來考評臨床教師的教學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逐步發現現有的教學評價形式仍不能完整、真實地呈現臨床教師實際的教學能力,究其原因可能為:首先,現行的評價多為量化指標式評價,這類由工業主義量化管理理念引入的評價方式,雖然簡便易行且管理規范,但在面對不同的評價對象時,其評價標準的設定往往趨于同一化,未能充分考慮評價對象的個體差異性以及評價學科的專業性、異質性和特殊性[4-5];其次,目前對教師教學表現的評判多是基于其既往的工作表現,這種自上而下的評價過程,注重教師教學行為的最終結果以及后續的甄別、選拔和獎懲等工作,雖然評價結果也能督促教師本人及時有針對性地改進,卻又忽略了教師的主體性和情感需求以及教師評價本身的發展與激勵作用[6];再者,當前教學工作完成與否及其質量高低的評判又常以教研室、教學團隊為考核單元,這便使教師的個人成果被歸入團隊業績進行統計,使個人成果與團隊業績的歸屬模糊化了,既不利于教師個人成果與團隊業績的細分和量化,也可能會間接影響教師參與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其教學能力的提升。
2對教師檔案袋評價的研究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與發展,傳統教師評價模式的局限性引起越來越多的質疑與不滿,而體現著發展性教育評價理念的教師檔案袋評價逐步進入教育工作者的視野。“檔案袋”最初是藝術家用于保存自己的作品,后經美國斯坦福大學教師評價項目組在教育教學評價中的嘗試應用,人們開始借助其作為評價載體和重要信息來源以促進和實現教師的終身學習與不斷反思,而后教師檔案袋的影響逐步擴大到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教育管理體制中的重要評價工具[7]。與傳統教師評價相比,教師檔案袋評價可記錄與反映教師重要的成長成果,在發揮傳統教師評價優勢作用之余還可補其短板,更注重管理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的相互滲透和補充,以折中的做法實現評價的導向、改進、監督、反饋及激勵等作用,從而提高評價對象參與評價的積極性,真正引導教師向較高標準發展[8-9]。國外教育研究發現,教師檔案袋評價是以教師表現作為評估基礎,其檔案袋的靈活性能與不同專業的特殊性相結合,在幫助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的同時,既提升了教學品質,也助力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充分體現了發展性教育評價的基本理念[10-11]。國內教育工作者在談及教師檔案袋評價時,也認為它作為一種評價工具,大大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加強了教師的監控、調節、評價和反思等意識,有助于教師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是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套工具和方法[12]。目前,國內有關教師檔案袋評價的研究多是借鑒國外運用教師檔案袋評價的成功經驗,而對這些經驗的研判可能存在不足或誤解,建議教師檔案袋評價的應用要結合自身特點,同時還要繼續豐富相關本土化理論基礎,以便這一評價工具能更好地為我所用[13-14]。
因職業角色的特殊與需要,醫學院校附屬醫院的臨床教師是一群承擔著醫療、教學、科研三類工作于一身的非專職教師,雖為半路出家的非“科班”教師,但他們仍須同專職教師一樣,按同一標準去完成分派的教學任務。為能實現個人教學能力的達標與進階,他們只能將更多額外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學教育教學專業知識以及提升教學技能中,但又因受到“一把尺子、一個角度、一種模式”評教體系的影響和制約,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發揮,個人教學能力也較難得到客觀、全面的評判,導致教師專業發展的個性化培養工作較難推行[3,15]。隨著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醫學教育評價也隨之發展并呈現出新的特點,這不僅對教學評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啟發我們可以在現行的評價工作中引入新的評價方法和工具。將教師檔案袋嘗試應用于臨床教師的教學評價,首先是因為它體現著“以人為本和以發展為核心”的評價觀,注重和強調評價的育人功能,符合現代教育教學評價理念及教師評價的要求;其次是它在內容設置上的靈活性,能夠將常規性內容與當前院、校兩級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要點內容相結合,為教師個人建立一人一面的專屬檔案袋,在完成教師日常教學及學習經驗等各類別、多形式的資料收集后,讓教師個人能積極主動地回顧自己在一段時間或某一領域的成長軌跡與變化,促使教師自身對個人進步的過程、特點、經驗及教訓進行總結與反思,以此來幫助教師認清自我、明確個人發展定位及挖掘潛能,從而助力教師個性化教學獨創的形成與實現自身持續性的專業發展。與此同時,以檔案袋收集的資料來連續、系統、分層次地展示教師在真實環境中的教學情況,不僅可以改變以往側重于考核與管理的評價方式,幫助評價者客觀、全面地評判教師的教學能力,也讓教師深刻體會到評價活動和過程其實是自我展示的平臺和機會,使他們從評價中獲得激勵和自信以及切實的專業幫助,也讓教師的培養、激勵和發展等管理環節變得更具可操作性[9,16]。
4結語
臨床教師作為醫學教育的中堅力量,他們在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等工作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在臨床教師的教學評價中嘗試應用教師檔案袋,可以在幫助教師加強自我管理和反思的同時,將教師自我發展需求與院、校兩級整體發展需要相結合,讓評價活動成為教師實現自我需求的“催化劑”,激勵教師形成個性化教學特色以及促進個人專業發展,進而循序漸進地提高臨床教師的培養工作質量[16]。
作者:陳雯 單位: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上一篇:中醫院校青年教師能力研究
- 下一篇:雙師教學三段循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