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教師職業幸福感研究
時間:2022-03-27 09:39:58
導語:城區教師職業幸福感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影響城區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從教師自身的職業認同感和外部社會交際因素兩個方面來分析,明確原因方可有針對性改善,逐步提升城區教師職業幸福感。
【關鍵詞】城區教師;職業幸福感;內外因素
“幸福在哪里?”對于教師來說,自身的幸福感與學生、家長的認可就是幸福之源。小學教師肩負著學生的啟蒙教育,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幸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的質量,而教師有了職業的幸福感才能“幸福地教”,從而引領學生“幸福地學”。目前,城區教師普遍存在壓力大、幸福指數低的現狀,究其原因則是教育賦予了教師太多的使命,既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又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要應對學校及上級的各項檢查,每天像“陀螺”一樣旋轉、忙碌。如果工作成果能夠得到學生家長的認可,那么教師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了,自我幸福感也將不斷提升。
一、教師本身的職業幸福感
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行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但教師不是“神”,教學只是他的一項工作,過高的企及往往會影響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其實,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首先是發自內心的,只有真正喜歡教師這一崗位,樂于與孩子在一起交流與探索,在“苦”中尋找到“樂”,才能使幸福感長駐于心間。提升教師自我的幸福感,既需要教師認識到教育的光榮與偉大,還需要看到當前的“一崗難求”,從而讓教師珍視自己的工作。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首先要有經濟上的保障,正所謂經濟地位決定政治地位,收入不高怎么得到家長的尊重,怎么教育學生要好好學習。總有些教師抱怨自己的工作累工資卻不高,但隨著績效工資的全面實施,教師的付出與收入一定會成正比,教師的工資也會得到逐步的增長,老師要感覺到社會發展的快節奏,“尊師重教”將成為社會主流,這樣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就會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幸福感其實與不斷充實自己有著很大的關系。在聘任制的全面展開過程中,教師端的已不再是“鐵飯碗”,“優勝劣汰”會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教師隊伍中來,而固守不變、忽視創新的教師就會得到淘汰,這就激發了教師更新觀念汲取知識的緊迫感,在不斷更新中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從而推進教育質量的提高。教師在“充電”中使自己變得更優秀,收獲更多成功的體驗,獲得更多的榮譽,實現由“教書匠”到“教育家”的嬗變,幸福感油然而生。
二、學生給予教師的幸福感
學生是教師教育的對象,是與教師關系最為密切的群體,他們對教師的態度直接影響著教師的幸福感。課堂教學是教師勞動的體現,在課堂上看到學生能夠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主動回答問題,這既是尊重教師勞動的表現,也能夠讓教師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在課間或校園外,當學生見到老師能夠主動問好,也會讓教師幸福感滿棚。但教育不能只是表揚,當學生犯錯后,教師要敢于批評,讓學生認識到錯誤并主動改正錯誤,這才是教師的職責所為。課堂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做人,讓學生在不斷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小學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影響教學正常秩序的總是班級內淘氣的幾個孩子,對他們的管理占用了大量的時間,但究其原因在于教師沒有走進學生的內心。陶行知“三顆糖”的案例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尊重孩子,讓孩子在自省中改正錯誤,從而尊重老師,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味的打壓只能在短時間內有所收效,但不能使學生得到根本的改變,只有用“愛”感動學生,才能使一些習慣不太好的學生得到轉化。“愛”在師生間的傳遞可以有效提升教師的幸福感。
三、家長給予教師的幸福感
對于城區小學教師來說,教師面對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背后的家長。每一個家長都對孩子寄予太大的希望,這也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長都希望教師給予自己孩子更多的關心,但城區小學一般班額比較大,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這就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這樣才能使教育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家長對教師工作的支持,能夠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組織教學,而不因一些瑣事影響了心情,耽誤了時間,同時在家長的尊重與支持下,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會更高。家校聯手才能實現對學生最好的教育,這就需要教師與家長之間相互支持、溝通,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可以一了百了,絲毫沒有認識到“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的重要性,當孩子出現成績下滑現象時則遷怒于教師,埋怨老師沒有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在城區小學,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教師經常會收到家長撥打的“12345”舉報,結果只能讓教師束手束腳,不敢管學生,這不僅挫傷了教師的幸福感,還使教學的正常秩序受到影響。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設法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與互信,讓學生在家校聯手中取得更大進步。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開展“家長開放日”的活動,讓家長走進校園,體會教師的辛苦付出,從而更加積極地支持教師的工作。
總之,教師感覺幸福了,才有幸福的教育,才有幸福的學生。教師的幸福感來源于社會、學生、家長的共同認可與理解,也源于教師的修養與素質。當教師明確了自身的價值和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得到了學生與家長的普遍支持,則可以使教師不斷增強幸福感,從而更加努力工作,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成就。“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整個社會對教師的關愛與尊重中。
參考文獻:
[1]張中偉.教師幸福感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教育探索,2011(09)
[2]章蓮華,李曉燕.試論教師職業幸福的缺失與重建[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0(06)
[3]王富平.體驗缺失:教師職業幸福感獲得的內在障礙[J].教學與管理,2010(13)
作者:蘭喜萍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東大街小學
- 上一篇:班主任管理語言藝術研究
- 下一篇:古詩詞藝術歌曲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