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學科雙師互動教學方法分析
時間:2022-09-23 09:09:05
導語:法學學科雙師互動教學方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雙師互動教學的相關分析
1.互動教學的分析
互動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各種互動,是教師和學生相互影響和作用的過程。互動教學更加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是一種交互式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中心位置,是對傳統被動式教學的重大突破。在互動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探究相關的知識點,并將“以人為本”作為教學理念。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需要整合不同的要素,既要發揮出教師的主體性功能,又要充分利用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從而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使“教”與“學”之間能夠形成互動。因此,互動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能將在教學過程中的收獲反饋給教師,使教師能夠對相關知識點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為學生傳授更多、更好的知識點。由此可見,互動教學重點強調的是學生的參與性,關注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從而創造出更好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在互動教學模式下,學生會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教師更應該認真鉆研相關知識點,精心備課。對教師而言,互動教學能夠對其起到激勵和鞭策的作用。
2.雙師互動教學的分析
雙師互動教學是指由兩名教師同堂授課,共同完成課堂教學,兩位教師要共同完成備課,并協調好教學工作,所以兩位教師通常在教學風格上都比較相似。雙師可以是不同的組合,但最終目的都是要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和自身的進步。比如,一名老教師和一名青年教師,老教師的教學經驗比較豐富,能夠帶動青年教師學習,增加其教學經驗。同時,青年教師的思維更加活躍,對新鮮事物的了解比較多,可以對老教師的保守教學觀念進行補充。因此,在雙師互動教學模式下,不僅能體現出師生之間的互動,還能體現出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師生之間的雙重互動。不僅能發揮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性作用,還能為兩位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提供交流的平臺。比如,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教學辯論、教學評價等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法學問題,給出自己的法學觀點,提出解決方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法學學科的教學現狀
1.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體現出來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法學學科的教學一般以知識講解和學術培養為主,所以教學中的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教師分析講解法律條文、法律體系、各類法律等,學生被動地聽教師分析,注入式的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傳統的法學學科課堂教學中,基本是圍繞課堂、教材、教師進行的,沒有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邏輯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鍛煉。比如,在講解“民事訴訟法”相關知識點時,教師主要講解民事訴訟法內涵、范圍、對象等理論知識,而學生主要是背誦記憶這些內容,沒有理解相關內容的實質,導致很多法學生不會運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2.法學學科的教學實踐性不強
隨著全國統一司法考試制度的確立,要求法律人才要具備更高的專業化水平。因此,在司法考試中,更加注重對學生個案分析能力、判斷能力、表達能力的考查,并要求學生要能夠運用相關的法學知識解決各類糾紛。在法學學科的實際教學中,雖然教師會分析一些案例,但分析過程基本是以教師為主,學生能夠參與分析的機會很少,從而阻礙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學習刑法中,教師對以下非法拘禁案例進行分析:2016年8月的某天,某旅客列車抵達上海火車站,鴨販A、B從行李架上將鴨崽卸下,被告人C的妻子D向A、B索要鴨崽被拒絕。C與前來接班的民警小張提出查票,于是雙方發生爭執,并同A、B以及接車的農民小劉廝打。C和小張以襲擊警察和妨礙執行公務為由,將A、B用手銬銬住,強行推上列車的行李車廂。而在列車的行駛途中,C將B暴打致死,小劉則受輕傷。教師分析被告人C借機非法拘禁他人,造成他人傷亡,已經構成非法拘禁罪。整個分析過程都是教師完成的,學生只是聽教師在分析,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法學學科雙師互動教學的實踐方法
1.合理選擇“雙師”
在法學學科的“雙師”教學中,首先應靈活選擇“雙師”,兩位教師要能夠了解彼此的教學風格,這樣才能協調好教學工作,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比如,在知識產權法的教學中,雙師可由一名法學專業的教師和一名與知識產權相關學科的教師組成,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學科主要有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如果課堂討論中的問題與專利侵權有關,知識產權教師可選擇機械、計算機、通信等工科教師。如果課堂討論的主題與知識產權的全球化有關,知識產權教師則可選擇社會學、國際政治學等學科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由法學教師講解基本知識,再由知識產權教師分析和講解具體的問題,以便學生能夠將法律知識與知識產權知識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開展辯論教學
辯論是法學學科交互教學的一種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下,要求學生要主動參與到辯論活動中。兩位教師引導和點評辯論雙方,最主要的是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將學生的批判精神和創造能力體現出來。比如,在某刑法案件中,2015年3月,張某在其所在村上尋釁滋事4次,公安機關在立案偵查后以涉嫌尋釁滋事罪提請當地縣檢察院批準逮捕。經過審查,當地縣檢察院于同年7月批準逮捕決定,因嫌疑人在逃而未執行逮捕。2016年4月,公安機關將黃某緝拿歸案,并于5月移送當地縣檢察院審查起訴。經審查,當地縣檢察院以黃某犯尋釁滋事罪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本案中存在爭議點,有的觀點認為檢察機關作出的批準逮捕決定屬于采取的強制措施,此案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而有的觀點則認為本案中是黃某不是由公安機關執行的逮捕,并沒有限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不屬于采取強制措施,所以本案受追訴時效的限制。其中一位教師對辯論活動進行引導,另一位教師則觀察辯論雙方,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針對性的提出學習意見,以促進學生的進步。在整個過程中,兩位教師之間需要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也需要交流,在激烈的辯論過程中,還能活躍學生的思維。
3.案例互動教學
學生學習法學知識是為了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人們生活中的一些糾紛問題,通過分析案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并提高學生利用法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某知識產權法案件中,2015年5月3日,西湖龍井協會在某店鋪購買一份禮盒裝的茶葉,禮盒中有兩罐茶葉,外包裝完全相同且印有“西湖龍井”字樣,但包裝上沒有生產廠商、生產日期和批次等信息。西湖龍井協會認為該店鋪侵犯了協會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并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店鋪賠償5萬元的經濟損失費。在此案例分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案例中涉及哪些法學知識和知識產權知識,并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思考西湖龍井協會的訴訟要求是否合理,說出自己答案的依據。在引導學生分析案例過程中,教師能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生也能受到教師的啟發,從而使雙方都能有所進步。
4.演講點評教學
演講點評教學是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主題演講活動,闡述自己的論證思路,雙師則在適當時將自己的理解分享給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引導和點評,從而拓展學生的思路,同時促進雙師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比如,教師以民法為主題創設情境,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開放,在二孩家庭發生離婚糾紛時,就撫養權的歸屬問題進行演講。學生在演講過程中要有明確的觀點,并用相應的論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然后,雙師點評學生的演講,并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在二孩家庭出現離婚糾紛時,法官會綜合考慮撫養人的生活環境、經濟條件、孩子的生活習慣等因素,以保護未成年權益為原則,將撫養權判給相對更利于孩子成長的一方。通過演講點評的方式,能確保師生之間的互動,而在點評學生演講時,雙師之間的互動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結語
在法學學科的教學中,采用雙師互動教學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法學理論知識,還能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對法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在實際的法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應靈活選擇“雙師”,并合理運用辯論、案例分析、演講點評等互動方式,以提高學生的法學綜合能力。
作者:杜慧 單位:武漢東湖學院 文法學院
參考文獻:
[1]張紅艷.衛生法學雙師多態同堂教學法探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23):64-65.
[2]楊杰輝.研究生訴訟法實施雙師同堂協同教學探索[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86-90.
[3]銀紅武.美國法律院校雙語教學及其借鑒[J].時代法學,2016(3):115-120.
[4]朱伯玉,徐德臣.雙師同堂理論解構——以法學教育與定分止爭內在邏輯為中心[J].河北法學,2015(12):90-97.
[5]鄭毓楓.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基于廣州商學院法律系與九龍人民法庭合作的實踐與探索[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5(2):94-96.
[6]毋愛斌.民事訴訟法中的“雙師同堂教學法”[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4(2):129-130.
- 上一篇:幼兒音樂教學方法探討
- 下一篇:淺析語文作文教學實用性和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