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時間:2022-10-16 09:04:53

導語: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1引言

我國大陸地區自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高等教育開始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一批新建本科院校便是這次轉變發展的產物,用來緩解社會需求和高等教育不足之間的矛盾,如今已成為我國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軍。這些院校大都由地方高等專科學校或高職院校發展而成,其主要生源與辦學經費主要依托地方,這一特性也決定了其人才培養定位。教育界不少專家也針對這類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多將其目標區別于研究性院校。我國的全日制高等學校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第一類為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目標為培養創新拔尖人才;第二類為單科性或多科性專業型大學或學院,目標為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第三類為職業技術型院校,目標是培養管理、生產和服務等一線人才。目前教育界基本把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第二類,即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適度培養部分基礎性復合型人才。這也就要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探索出符合實際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用當地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大學英語是各專業本科生的基礎必修課,因此,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學貫穿始終,對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于2007年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其中將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為貫徹《課程要求》,實現其確立的大學英語人才培養目標,全國各高校均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行了努力嘗試和探索,但是由于全國高校的客觀條件不盡相同,學生入學水平和教學資源分配不平衡,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這類資源分配中處于較弱的地位,因此要結合實際,探索出一條符合此類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的改革途徑。

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經過這么多年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與地方發展需求的聯系更加緊密,但是由于多方面的條件制約,這類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如今仍面臨著不少問題。本文將找出問題所在,深入分析內在原因,并試圖探索出能解決問題的方案與建議。

(1)大學英語教學跟不上形勢發展,脫離人才培養目標。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服務地方發展建設。依此辦學定位,大學英語教學應當積極服務專業發展,與其他專業課程協同推進,適應并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但是從目前這類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院校依然把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目標,教學也過分強調四六級通過率,這種課程定位脫離人才培養目標,也脫離學生實際水平,不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同老牌本科院校比較,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源質量相對較差,英語基礎薄弱,個體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普遍不高。不僅學生個體水平差異大,不同專業之間學生英語整體水平也不平衡,尤其是藝術類專業學生英語基礎較差,但是學生所用教材相同,教師也基本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這樣必定造成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進程,教學效果不佳。

(3)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都是由高等專科學校或者高職院校升級而成,因此師資力量需要加強。大部分教師都熟悉大專英語的教學情況和模式,院校升級為本科后,還是由這批教師直接去教授大學英語本科課程,雖然這些教師也經過一些學習和培訓,但是學歷不高、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比較單一,課堂上常用的方法依然是以單詞、課文、語法為主,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而不能主動有興趣地主動參與其中,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對策與建議

在當今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也在積極尋求轉型發展,立足地方經濟發展建設,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今后崗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也需要積極探索改革思路,解決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生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1)準確定位,優化課程設置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綜合型應用人才,為地方發展服務,大學英語教學則既要滿足部分學習能力較強、有繼續深造目標的“學術型”學生的需求,又要能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符合用人單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這些院校對現有的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內容進行完善和豐富,加強英語學習效果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為提高學生語言水平和就業競爭力,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可設置為兩大模塊和四大體系。兩大模塊即基礎課程和提高課程兩種;四大課程體系則分為語言基礎課程、語言文化課程、語言技能課程和高級英語課程,其中第一類課程為基礎課程,后三類為提高課程。這四類課程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學時合理分配。大學英語語言基礎課程主要教授聽、說、讀、寫、譯等幾種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技能,尤其要加大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通過音頻、視頻和網絡等豐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熟悉英語的思維方式,學習地道的英語表達,提高英語聽說能力。提高課程包括語言文化課程、語言技能課程和高級英語課程。語言文化課程主要教授一些主要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等,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語言技能課程側重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熟悉一般的英語應用文寫作、用英語接電話、寫英文簡歷、讀寫產品英文介紹等未來職業崗位上所需要的英語技能。高級英語課程則面對那些對英語學習有濃厚興趣并有繼續深造需求的學生開設,主要側重高級英語的教授,如考研英語、六級強化、高級翻譯、高級口譯等,為學生通過各類考試和考取證書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為這類學生提高英語高級技能提供學習機會。

(2)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和素質提升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作為人才培養的實施者和引導者,教師能力水平和素質對人才培養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摒棄過去那種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維,只注重單向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不顧及學生的感受,教學效果不佳。新的教學理念則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發掘學生潛能,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知識,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其次,學校應當注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吸納更多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同時組織適當的培訓、講座等活動使教師有學習和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和途徑。對經驗較少的青年教師實行“導師制”,以老帶新,使青年教師可以從經驗豐富的教師那里學習授課技能和教學經驗,從而能更快地適應教學環境并提升個人業務水平。

(3)提高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目前,國際上對教育改革的一種主流思想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其在早期的建構主義思想基礎上不斷發展完善,于20世紀90年展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學習理論,被譽為當代教育心理學的革命,對我國教育改革也有著重要意義。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學習和認知過程中的主體,必須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改變過去“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感受,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發揮引導作用,學生在此過程中能主動發現問題,并能通過主動思考、查閱資料、與同學探討或者是求助老師等方法去解決問題。教師也要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策略,使他們由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思考尋求知識,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4結語

新建本科院校的大規模產生和發展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發展趨勢,其辦學定位是為服務地方發展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大學英語作為本科院校的必修課程,在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立足實際,首先注重自身業務能力發展和提升,并針對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探索,更新教學觀念,優化課程體系建設,有效地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發揮有力作用。

作者:吳均 單位:信陽農林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