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競賽教學改革和創新能力研究

時間:2022-09-12 09:02:56

導語:學科競賽教學改革和創新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科競賽教學改革和創新能力研究

摘要:創新性人才是社會發展、民族進步的推手,高校承載著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重擔。學科競賽已成為高校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科競賽的廣泛開展是現代社會對高素質人才需求不斷增長的必然趨勢。學科競賽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推動著高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基于學科競賽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反過來也更有利于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學科競賽;教學改革;創新能力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在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想要持續進步,想要走在時代前列,就必須持續創新,就必須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思維的高級人才。近些年來,創新教育越來越被推向大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層面,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大學生都試圖在各自的領域實現創新以推動學科發展。高校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主戰場,如何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是各大高校的關鍵任務和首要職能。我校作為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一直把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作為我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學科競賽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科競賽是課堂教學和學科建設的拓展,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專業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系統整理和實踐運用,同時也促進教師進行有效地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全過程相當于完成一個完整的科研項目,這個過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本文以我校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專業為對象,系統討論開展學科競賽對我校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創新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同時也討論了工程類學科競賽對于我校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重大促進作用。

1學科競賽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促進作用

大學生學科競賽是通過競賽的方式,檢驗學生理論知識的理解情況以及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活動,是區別于理論考試和實踐測驗的一種特殊的考試形式。根據競賽地點來劃分,學科競賽分為校內競賽和校外競賽,競賽覆蓋面的廣泛程度也直接決定了競賽主辦方的級別高低以及競賽的規格高低。我校工程管理專業學生近年來一直堅持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具體見表1、表2。通過與在校生及畢業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筆者了解了我校工程管理本科生通過參與學科競賽對其個人的學習和就業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包括學習能力、社交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素質,學習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現在自主學習積極性提高、專業知識掌握牢固、知識應用技能嫻熟;社交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現在團隊協作能力增強、語言表達溝通更加準確流暢、遇事沉著冷靜、懂得隨機應變;創新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現在創新意識強烈,創新思維超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加強。在就業方面,此類學生的經歷也更容易獲得優質企業的青睞和關注,從而得到更多的就業選擇和更好的就業機會。1.1學科競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參加學科競賽,要求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于實踐過程中,要想做到靈活運用,首先必須對專業知識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學生還應有一定的實踐能力,這種實踐能力在學校的實踐教學環節能夠得到一定的培養。但是就目前普通高校的課程設置體系而言,實踐教學環節課程設置不足的現象非常普遍。此時,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競賽,為學生提供了另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平臺,是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的補充,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從更高的層次進行檢驗檢測。學科競賽一般以課堂理論為基礎,但又高于課堂理論,需要結合社會生產實踐。學科競賽的實踐性可以說是介于高校實踐課程和生產實際之間。以我校學生參加湖北省結構模型設計大賽為例,競賽要求學生在特定的地點、規定的時間內利用有限的資源設計出一個指定的模型,這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力學知識和結構設計知識,在掌握這些知識的基礎上要靈活地運用,最終的模型只有同時達到設計新穎輕便、造型美觀大方、模型牢固實用等多方面的要求才能獲得良好的成績。這對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很好地促進學以致用,幫助解決實際問題。1.2學科競賽有利于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學科競賽所涉及到的內容一般涉及多個專業領域,至少是多門課程的綜合和拓展,這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對知識深度挖掘的強烈欲望,以及在實踐過程中對于知識應用的創新熱情。近年來,我校城市建設學院學子持續參加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此項比賽屬于國家級重點比賽項目,比賽強調創新、創意、創造,評審標準亦包括創新性、實用性、技術先進性等指標。比賽當天,參賽團隊需要自主完成一個結構模型,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構建、設計、制作產品需要進行大量的分析和判斷,主動探索,不斷嘗試,最終才能完成作品方案,這一過程有效地鍛煉了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了其創新水平。在競賽方案設計的前期準備過程中,參賽團隊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各種方法進行分析、歸納、總結等,并進行測試或實驗,通過不斷的重復試驗,查漏補缺,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共同進退,獲益良多。除了專業知識結構不斷拓寬,大家的團隊意識、組織能力、協作精神也得到了培養。通過學科競賽,學生能合理地構建科研知識結構,激發探索欲望和創新意識,為培養良好的科研素養,獨立開展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以學科競賽為載體,促進教學改革

學科競賽在高校得以廣泛開展,有多重因素的推動。對于學校而言,能夠在學科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對學校的聲譽和知名度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對于學生而言,能夠在學科競賽中的參與過程中得到鍛煉,各方面的素質得到提高;對于教師而言,能夠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①對自己能力的體現和鍛煉;②在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能夠成為職稱評審過程中的助力。因此,學科競賽越來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視,從校方、老師、學生三個層級都較熱衷于參加學科競賽。為了提升學科競賽的成績,學生的培養方式必須以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構建出一套以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的課程體系和管理體系。2.1學科競賽與課程體系相融合。學科競賽的作品、題目一般都與該學科比較前沿性的研究方面或課題貼合,學科競賽使用的工具一般都是社會上普遍使用的軟件或者其他方法手段。作為教師,在多次指導學科競賽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經驗,這些經驗應直接對接課程體系,作為課程體系建設的參考因素之一。深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豐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高校對課程建設的基本要求。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學科競賽,把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內容與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培養融合起來,最終實現提升理論教學與創新教育水平的目的;同時開設以學科競賽典型案例為主要內容的課程體系,通過案例教學擴大創新教育普及范圍,打造良好的創新教育基礎;加強通識教育,奠定創新基礎,鼓勵學生選修創新類拓展課程,培養創新思維;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課堂,增強科技競賽吸引力,激發大學生主動參與學科競賽的興趣,進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2.2學科競賽與實踐教學相融合。學科競賽重視創新性的同時也重視實踐性,高校中培養學生實踐性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實踐教學,因此,必須將學科競賽與實踐教學相融合,建立基于學科競賽的實踐教學機制。將學科競賽的賽場遷至校內實踐教學場地,保留學科競賽的內容、方式和方法,或者以原有學科競賽的比賽模式創新設計出適合本校學生的實踐教學方式。基于學科競賽的實踐教學機制,既是一種借鑒,也是一種創新,緊跟時代潮流,才能培養出適合時展的應用型人才。有專業理論知識的依托,輔以優質的實踐教學模式,學生有基礎、有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這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學生的參與性越來越高,對知識的探索意識越來越強烈,實踐環節的效果就越好。與此同時,有了實踐環節的多次鍛煉,在應對真實的學科競賽時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取得更好的成績,自身的價值也得到了肯定。因此,優化實踐教學,在其中融入學科競賽的內容和方法,對于實踐教學和學科競賽二者而言是互為助力和推手。

3結語

近年來,黨中央一直在強調創新教育,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高校作為培養創新性人才的主戰場,應牢記自己的使命,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創新性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我校自建校以來一直以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目標,并將持續不斷地堅持此方向。學科競賽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徑。我校要堅持做到“學以致用,以用治學”,結合時展需求和大學生發展需要,構建以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的學科競賽體系,基于學科競賽進行課程體系構建,基于學科競賽完成實踐教學改革,有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發揮學科競賽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譚文才,劉志軍.基于學科競賽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創新科技,2018(9):53-55.

[2]饒國武,陳云峰,劉婭婷.以學科競賽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與探討[J].高校論壇,2019,4(11):23.

[3]王桂平,王家偉.芻議高校學科競賽的良性開展[J].教育現代化,2019,1(5):123-125.

[4]李棟.淺談學科競賽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7,11(47):36-37.

[5]李林.應用型高校經管類本科生參與學科競賽的實踐與思考[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8,10(5):36-40.

作者:汪 楠 范成偉 單位:武昌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