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識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8-10 03:30:57

導語:建筑識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識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創新理念,以中等職業學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建筑識圖課程為例,探索中職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意義;通過選擇合適的教材,挖掘培養內涵相同的思政教學資源,尋找課程知識和技能的滲透點,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過程中實現價值引領的協同前行,幫助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和新時代工匠精神,為其他專業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建筑識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1概述

課程思政是以構建全員、全過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相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理念。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文件不僅強調了課程思政的重要作用,而且對各級各類學校實施課程思政提出了要求。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中等職業學校,應積極響應國家“課程思政”的課堂教學改革號召,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所有課程教學的課堂改革,將德育元素融入所有課程教學,協同推進知識技能傳授和價值塑造同向同行,實踐全課程育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中職建筑類專業學生服務于國家和地方基礎建設,是未來建筑行業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以來,建筑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為國家重要的支柱產業,工程建設領域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新成就。這些成就一方面增強了人民的自豪感,同時也對建筑行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作為建筑行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中職建筑類專業學生,不僅應當掌握足夠的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還應具備愛崗敬業、精益求精、持續專注的工匠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潛能,不斷創新,推動產業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建筑識圖課程是中職建筑類專業學生了解專業的第一門基礎課程,也是培養中職建筑類專業技能人才整體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建筑識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探究如何將知識教育、技能實踐與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地結合起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和職業情懷,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從事建筑工程技術工作奠定必備的基礎,同時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2建筑識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探究

2.1精心選擇教材

我們選擇高等教育出版社樓江明、方雪珠主編的《建筑識圖》(第二版)作為授課教材。該教材針對中職學校的生源現狀,面向建筑類專業所涉及的職業崗位群,從培養完成工程施工圖所需要的識圖能力出發,圍繞實際工程圖樣的識讀和繪制設計學習任務。遵循“做中學、學中做”的職教理念,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識圖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為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合適的載體。

2.2確定建筑識圖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在國家政策制定以后,建筑教研組在學校教務處的指導下,根據《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相關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修訂“中等職業學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了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目標,結合建筑識圖課程內容和特點,確定《建筑識圖》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通過識圖知識學習、繪圖技能訓練和綜合實踐,達到以下目標:1)了解建筑專業的職業崗位群以及課程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專業興趣;2)掌握建筑制圖國家標準,培養學生嚴格執行建筑制圖國家標準的意識,即標準化意識;3)理解三面正投影的原理和方法,能夠進行圖形轉換,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圖形架構能力;4)掌握建筑工程圖的識圖和繪制方法,培養學生工程意識;5)通過課程綜合實踐,培養學生識讀建筑工程圖識讀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6)通過引入的思政元素,幫助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和新時代工匠精神。

2.3整合建筑識圖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建筑識圖課程思政,必須挖掘蘊含在課程及相關知識點的隱性思想政治資源。首先通過建筑識圖課程目標分析,從課程整體著眼挖掘思政元素,發現課程對個人、民族、國家的意義,建立理論與現實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其次從建筑識圖課程具體內容入手,梳理建筑識圖課程內容體系,確定合適內容的思政主題,做到課程思政的系統化。在教學過程中把優秀人物的故事、象征國家輝煌建設成就偉大工程的圖片視頻、名言名句、校園文化以及建設行業優秀傳統文化等思政資源融入到課程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中。表1為整合后建筑識圖思政教學內容。

3建筑識圖課程思政教育的教學實施

課堂教學是課程思政的主渠道,以項目一部分教學和實踐教學為例說明建筑識圖課程的教學實施。

3.1以國家輝煌的建設成就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和愛國情懷,感悟工匠精神

建筑識圖課程是中職建筑類專業學生入門課程,我們將課程項目一中的“專業定位與課程”定為開學第一課。教學導課時以建設工程案例:如被譽為“第四代體育館”的偉大建筑———鳥巢、上海地標性建筑物東方明珠、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超級建筑為切入點,使學生了解自己專業的定位和崗位職責,認識到建筑識圖課程在整個專業中的重要基礎作用;課后讓學生上網查閱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設施的建設的相關資料,觀看“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超級工程等視頻。通過課中的師生互動交流和課后學生自主學習的延伸,讓學生在國家輝煌的建設成就中堅定行業自信,認識職業崗位的價值,進而激起專業興趣,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感悟建筑物建造過程中建筑人“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工匠精神。

3.2以名言名句以及校園文化幫助學生樹立理想信念

在項目一任務二“繪圖工具和用品的使用”教學中,將“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以及“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等名句作為引子,讓學生明白借助工具可以讓成功事半功倍,激發學生學習本項目任務興趣,領會“正確使用繪圖工具和儀器是提高繪圖速度和質量的保證”。教學最后環節融入學校“器”文化———“善用器、創造器、成大器”,引導學生悟出就本節課而言,“善用器”,即學習目標所要求:了解各種繪圖工具和儀器的性能,并能正確使用繪圖工具和儀器;“創造器”即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借助繪圖工具和儀器完成繪圖作品,如測繪學校校徽;“成大器”即通過借助儀器進行繪圖訓練,具備熟練的繪圖技能。就一學期而言,就是借助課程資源學習,用熟練的技能在學期結束前完成建筑施工圖紙的繪制和對應建筑模型作品的制作,并從精神層面激勵每一學生樹立“成大器”的理想信念,成為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

3.3在繪圖技能訓練環節上培養學生工匠精神

項目課程的本質是“做中學”,教師在做的過程中展開教學內容,學生以做為基礎進行全面學習的活動。建筑識圖課程每個項目都有手工繪圖練習,在手工繪圖的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繪圖時注意圖形布局得當,畫圖步驟合理,線型和尺寸標注正確等細節,從而培養學生的認真負責工作態度、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4在綜合實訓環節中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工匠精神

為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我們把縮微仿真建筑模型制作引入到圖形轉換的教學中。教學實施以具體的項目———建筑物工程圖為載體,以讀懂建筑工程圖紙為任務,借助BIM技術把二維圖紙轉化為BIM三維虛擬模型,再根據BIM三維虛擬模型完成縮微仿真建筑模型的制作,最后小組間交換模型,根據模型繪制二維圖紙。教學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成員進行自由探究完成縮微仿真模型的制作和工程圖紙的繪制,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注重細節、質量至上的工匠精神。

4結語

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不僅僅是有技術技能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有高素質。課程思政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全員、全過程、全課程育人的有效途徑。在學生剛剛邁入中職校門時,以建筑識圖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充分挖掘思政資源,將思政教育滲入建筑識圖課程教學中,把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思政教育結合起來,實現全課程育人,是課程思政的具體實踐。建筑識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發揮了課程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31-34.

[2]陳建華.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思政如何實施[N].中國教育報,2020-04-14(9).

[3]趙麗萍.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核心素養探究[J].職教通訊,2017(27)::9-11.

[4]孫偉,王子奪.建筑行業視域下“工匠精神”的內涵特質及培育進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0):109-112.

[5]徐桂中,喬慧萍,張丹,等.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初探[J].山西建筑,2020,46(24):166-168.

[6]成海濤.工匠精神的缺失與高職院校的使命[J].職教論壇,2016(22):79-82.

[7]陳海玉,徐福衛,李錚,等.土建類專業課程如何實現“課程思政”的思考[J].科教文匯,2019(11):56-68.

作者:方雪珠 單位:浙江省衢州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