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探究
時間:2022-01-11 03:30:57
導語: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利用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是目前職業教育信息化改革的熱點.以婦產科護理學課程為例,分析SPOC混合學習的內涵與優勢,構建基于spoc的混合學習的活動設計模型,開展實踐研究,并分析效果.結果表明,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習成效,促進有效能力的培養,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混合教學;應用研究
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互聯網+”“大數據”“柔性制造”等工業現代化撲面而來,伴隨著產業結構、技術工藝、生產過程的變化,職業的能力需求也呈現史無前例的多樣性和多變性.這就意味著職業教育必須賦予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能力,以不變應萬變,才能確保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而線上、線下的混合學習是目前國際教育技術界較為認可的一種有效手段[1].為探索在職業技術學校構建切實可行的混合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效果的同時職業能力也得到發展,本課題組以婦產科護理學為例,基于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開展混合學習模式研究及實踐,為不斷優化教學積累經驗.
1SPOC混合學習的理論基礎
1.1SPOC.SPOC在慕課(MOOC)的基礎上將傳統課堂轉變為翻轉課堂,實現MOOC與傳統教學優勢互補[2,3].SPOC其相對MOOC,具有前置的申請過程和嚴格的審批流程[4],“Small”與“Private”是其兩大特點.“Small”從數量上確保了小眾化,使得教師與學生有足夠的精力、時間與機會參與并實踐學習.教師因為小眾化可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監督與管理其學習并開展點對點交流;學生因為小眾化必須認真對待學習,根據課程設置安排及時參與并完成各項學習.而“Private”從質量上優化了學習效果.教師通過平臺設置準入條件,提出學習效果要求,監督與評價學生學習;學生借助平臺規范學習習慣,明確自身學習不足,個性化管理學習,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層級差距.因此,通過SPOC實現了師生及生生間對話交流、通過系統化課程學習促進整體思維的建立、借助平臺數字化資源實現數據交換共享、通過有效的監管制度提高了學習的依從性,真正實現智慧教學、雙贏教學.1.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FCM)以課堂面授為基礎,是一種利用技術手段重組教學流程的教學組織模式[5].翻轉課堂充分利用網絡功能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而教師更多精力是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從而調整了課堂教學內外的時間.教師從傳統教學中的主宰者變為主導者、專治者變為合作者,學生從“填壓式”學習中解放出來,發揮主體作用重新建構學習,改變了師生關系.課堂由原來的“一言堂”變為師生間互動式的討論和探究,改變了教學結構.知識的傳遞由原來的“灌輸”變為“發現”,學習活動由原來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改變了學習本質.學生在更加靈活、寬松的氛圍中,通過同伴互助協作、教師面對面交流幫助,不斷促進對知識正確意義的建構,并在實際應用環境中自我診斷與反思,最終實現能力提升.教育不再是單純的知識輸出更多的是能力培養,改變了教育理念.因此,翻轉課堂不僅破解學生厭學情緒、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而且提高了知識傳授效果,實現了有效能力的培養.故翻轉課堂是混合式學習的代表,也是智慧教學的展示.1.3混合學習.對于混合學習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理解與定義.有的學者將其定義為建構主義、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的混合;有的學者認為是面對面、實時的E-Learning和自定步調學習方式的混合[6].近年來國際教育界趨向將其定義為傳統的線下面對面教學與網絡在線學習模式的有機整合[7].通過混合學習滿足了學習者個性化、自主學習的需求,能夠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實現學習者的主體地位[8].混合學習被認為是近期加速教育變革的關鍵[9].SPOC混合學習通過線上、線下混合,網絡與課堂混合,最大限度將現代化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融合,實現了傳統學習與網絡化學習的優勢互補,促進學習效果提升與能力培養.
2基于SPOC混合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施
2.1重構課程教學.課程是把社會上的挑戰,在學校里打包濃縮,課程學習必須賦予學生足夠的崗位勝任力.目前,國內醫療體制正在開展行業精細化改革,亞??品挚葡蛏疃劝l展,對應各個崗位的職業能力也逐漸發生變化.而婦產科護理這門課程實際包括產科、婦科與計劃生育三個部分,內容不僅涵蓋女性生殖生理、分娩接生、產科疾病的護理,而且包括婦科疾病的護理及計劃生育技術等.為了順應崗位能力需求,將學校課程根據行業調查結果進行重構,將理論知識分為生殖支持(女性生殖系統解剖與生理、妊娠生理)、分娩護理(正常分娩、正常產褥與異常分娩、異常產褥)、產科疾病護理(病理妊娠、妊娠合并癥、妊娠并發癥)、婦科疾病護理(女性生殖系統炎癥、腫瘤、滋養細胞疾病、內分泌失調)及計劃生育保健五大模塊,借助SPOC和翻轉課堂實現線上、線下及課堂內外的混合學習.在教學中教師依據工作崗位能力需求設計學習任務,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實現知識內化與人文關懷滲透.學校教學實現了在理論學習中滲透能力建設,在情景教學中提升職業素養.2.2課堂教學的實施流程.2.2.1課前引導.開設線上SPOC課程.課前,教師借助超星學習通平臺開設《婦產科護理學》課程,設置學習權限,說明評價標準并依據模塊及教學進度上傳學習資料,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主動關注教學的課題,使學生課外能自主獨立地獲取相應的課程內容,并根據自身實際開展個性化學習.教師通過平臺數據分析了解學生學習問題與學習動態,通過線上答疑降低學習難度,有效導學.2.2.2課中指導.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教師根據了解到的學生課前學習的情況,以及對教師布置的問題和項目學習要求的完成水平,組織小組討論、答疑解惑、競賽評比、操作練習、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沙盤演練、項目實施等多種形式的課堂學習和考核評價.該階段教師的關鍵作用是指導課堂活動的走向,做到“圍繞目標、充分互動交流”.2.2.3課后輔導利用平臺.開展互動與自測.課后教師充分利用平臺開展階段測試、知識拓展、案例討論、作品展示等,激發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消化和內化,并在此基礎上引發他們對知識的重構和創新的欲望,培養他們活學活用知識的能力,激發他們“轉知為智”的靈感.同時,教師也在和學生的交流互動、思想碰撞中得到知識的創新和思想的升華.該階段教師關鍵是要做到“激發靈感,引發創新”.
3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3.1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整群抽樣法,在福建省某職業學校2018級護理專業學生中隨機抽取兩個班,一個班為實驗組采取SPOC混合教學模式(62人),另一個班為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63人).兩組學生由統一專任教師及教輔團隊共同完成學科教學,并對兩組學生的年齡、入學成績、性別等進行統計學分析.3.2研究方法.1)學習效果比較:學年教學結束后,統計學分析兩組學生的期末測試卷面成績;2)合作能力調查:借助合作能力量表[10],統計學分析兩組學生在實踐教學前后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3)問卷調查:學期末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4結果分析
4.1學習效果.實驗組學生期末卷面成績無論在及格率、優秀率還是在平均成績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4.2合作能力.實驗組學生在實踐教學后合作意識及合作技能均得到提升(P<0.05),而對照組學生雖然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P<0.05)并有較強烈的合作意向(P<0.001),但合作技能卻沒能得到鍛煉(P>0.05),如表2.4.3調查問卷.實踐教學結束后,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教學模式的總體滿意度為80.65%(50人).91.94%(57人)的學生認為課堂教學很好,能調動學習積極性;74.19%(46人)的學生認為能很好掌握教學內容;96.77%(60人)的學生認為通過課改自主學習能力提高;79.03%(49人)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明顯激發了個人學習興趣;72.58%(45人)的學生認為規范了個人學習習慣.
5討論
5.1SPOC混合學習實現有效學習,提升學習效果.有效學習是有效教學的一部分,其不僅要求學生“學會”,而且還應包含學生“會學”[11].具體表現為:1)“學一知十”.幫助學生知識的內化與融通,實現舉一反三,取得更大的學習收益;2)“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與源動力,在“娛樂”中建構學習;3)“有的放矢”.認真對待個性化差異,針對學習問題“各個擊破”.基于SPOC的混合式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特點,在SPOC平臺上個性化選擇學習資源、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和學習步調,直至掌握學習內容.學習是自由的、快樂的,實現了“寓教于樂”.同樣,在線下學習中,教師可以針對平臺數據和學生反饋提供個性化輔導,學生在線下翻轉中了解自身學習中的不足,師生協作使每位學生都能掌握教學內容,學習是有針對性的、目標明確的,實現了“有的放矢”.而且翻轉課堂的探究式學習,極大解放了學生的思維束縛,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針對學習問題集思廣益、發散思維、群策群力,學生在破解學習困境的同時激發了創新潛能,學習是多變的、開放的,實現了“學一知十”.故SPOC混合學習滿足了有效學習的各個要素,激發了學習的內驅力與自信心,實現了高效學習,提升了學習效果.課題研究也實證了實驗組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5.2SPOC混合學習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提升了學習品質.SPOC混合學習的教學模式設計包括課前引導、課中指導、課后輔導.一次成功的SPOC混合學習,課前教師必須按照教學計劃預先布置某個項目(或某個任務和工作制作),上傳學習資料,提出學習任務與要求,而學生自主獨立地在課外獲取完成這一項目的信息后,必須與工作小組團隊合作一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地進一步討論并理解項目的內涵,制定實施方案、流程,以及各個環節實施的要點、注意事項、具體分工、落實、角色扮演等.課中工作小組團隊按照既定計劃檢驗、交流與碰撞,課后教師針對學習不足個性化輔導.這一教學流程的完成必須是以團隊為單位,只有組織到位、分工明確、通力合作的團隊才能快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才能在課堂教學環節完美展示與實踐.故這一學習過程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團隊合作的完美展示.在團隊合作中學生的自主學習、系統規劃、個人創造性和決策能力也得到培養,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的經驗積累和學習品質也將不斷提升.課題研究也實證了SPOC混合學習有助于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技能的提升.5.3SPOC混合學習實現了有效能力的培養.SPOC混合學習是一種“自主學習”.學習的自主性主要表現為“自立”“自為”“自律”.SPOC混合學習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等手段在課堂內外自覺、主動、有效地開展策略性學習,并在實踐中檢驗與完善學習策略.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及自我約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今后的獨立工作能力培育.SPOC混合學習是一種“合作學習”.合作講究的是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間相互配合的聯合行動.一次成功的的合作需要一致的目標、統一的認識和規范、相互信賴的合作氣氛.而SPOC混合學習中各學習小組、成員為了共同的學習任務,借助信息化設備,在自愿、互利的基礎上開展不同程度、途徑、方式的聯合.學生在一次次的聯合中不停碰撞、磨合直至默契,在這合作過程中不僅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個人的學習能力、團隊的工作精神也得以發揚.SPOC混合學習是一種“探究學習”.探究學習具有主動性、問題性、開放性、生成性和創造性.而SPOC混合學習中教師通過教學設計,以翻轉課堂的形式組織與引領學生主動參與,并開放性、創造性探究學習問題,在探究中不僅增加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構建了知識體系,而且教會了學生探究的方法,為在今后的工作中培養創新(創造)的工作能力打下基礎.SPOC混合學習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從而養成學生在今后工作中具有相應的獨立工作能力、團隊工作能力和創新(創造)的工作能力,最終實現有效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薛云,鄭麗.基于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反思[J].中國電化教育,2016(5):132-137.
[2]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35(1):85-93.
[3]秦瑾若,傅鋼善.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SPOC教學設計模式構建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7(6):23-29.
[4]ARMANDOF.FromMOCstoSPOCs[J].CommunicationsoftheACM,2013,56(12):38-40.
[5]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6]張利兵.BlendedLearning理論研究及其支持系統開發[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5.
[7]呂靜靜.開放大學混合式教學新內涵探究———基于SPOC的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5(3):72-81.
[8]何克抗.從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1-6.
[9]王珠珠.教育信息化2.0核心要義與實施建議[J].中國遠程教育,2018(7):5-8.
[10]李芙蓉,王斌,馬紅宇,等.大學生合作能力量表的編制[J].湖北體育科技,2013,32(6):519-522.
[11]王惠珍.我國碩士研究生有效學習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7:4-5.
作者:李珍寧 單位:德師范學院醫學院
- 上一篇:傳統技法類課程教學模式探究
- 下一篇:模擬法庭實踐教學考核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