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技術課程教改研究

時間:2022-04-18 09:12:28

導語:交換技術課程教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交換技術課程教改研究

1引言

“現代交換技術”作為通信工程專業的必修課,覆蓋了當前電信市場的多種交換技術,課程理論嚴密、邏輯性強、抽象概念多,知識體系繁雜。教學過程中,我們將交換技術和通信網有機結合,從通信網的視角,闡述各種交換原理,并融入通信新技術和新應用,效果較好。但如何在原有理論和內容基礎上,使教師充分發揮“教”的角色,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主動性和研究性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升課程整體教學質量,仍是專業課教師需要深入探索和不斷研究的課題。

2課程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及實踐

2.1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建設開放性教學資料

優秀教材選用對課程體系的構建至關重要。多年來我們持續調研、跟蹤國內外同類優秀教材并進行內容評估,已形成一套合理的課程教學體系。通過建設和豐富課程教學資料,包括教學大綱、教案及課程內容規劃、多媒體課件、實驗指導、試題庫以及重要知識點的flash原理演示等,允許學生上網開放使用,使學生能充分利用網絡自主學習和消化課程內容,改善教學效果。例如,學生可在課后借助重要知識點的flash動畫演示,再次消化和理解課堂講授的重要原理。同時鼓勵教師緊密跟蹤通信新技術發展應用,在傳授課程教學的經典理論知識基礎上,及時將本學科最新技術發展和應用引入到課堂教學,保證了教學內容的經典性、先進性和前瞻性。

2.2改革教學方法,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該課程內容較抽象,覆蓋知識面廣,涉及多種交換原理機制,學生理解和把握的難度較大。為此,采取了多樣化教學模式和方法,貫穿教學組織全過程,包括課堂講授、原理動畫演示、課堂練習、案例討論等多種形式。課程講授中,任課教師擔當了教學設計者、組織者與協調者的角色,不僅注重常規的授課內容架構、邏輯性、銜接性,還強調課堂信息量、組織活動和互動環節,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基礎理論并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其中,課堂教學摒棄了現行的多媒體課件單一講授模式,采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的方法。利用多媒體講解重點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對重要原理板書歸納,加深學生的注意力;將教學過程中較抽象、或動態特點的重要內容(如S接線器/T接線器工作原理)制作成FLASH動畫,直觀、形象地演示交換原理,易于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點;講授過程注重新知識和案例分析。教師將通信新技術和新應用貫穿到課堂講授中,豐富學生專業視野,通過案例討論,提升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

2.3深入開展教學研究,重視學生評教反饋,注重培養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1]

教學研究始終貫穿教學過程,課題組不間斷調研國內外同類課程的教學模式和學生能力培養模式,并將分析結果反饋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教學過程采用“以學助教”策略,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即強調課程的過程性評教,鼓勵學生在上課環節主動進行客觀的自我學習評價和對課程的評價。不僅有利于學生不斷反思自我,更好地管理和約束自我,而且教師通過分析學生的自我學習評價,更有助于進行個性化指導,啟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利用啟發和引導式教學,在任務分配中加強學生的協作能力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主動性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講授環節增設了專題研討,學生分小組查閱文獻、組織內容并研討交流,突出學生的“自主”和“研究”成分,教師僅充當引導者,建立和督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因此,教師并非一味地灌輸知識,而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查資料、思考和提問,引導他們開展自主學習,構建個人知識結構,進而開發其研究能力和創新意識[2]。我們通過多種途徑創新課程教學環節和教學模式,對每學期的學生評教結果認真總結,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將優秀的教改成果和方法運用到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

3實驗教學環節改革與課程考核

實踐教學過程既是對理論課程的驗證,也是對理論知識的擴展[3]。由于現代交換技術課程實踐性很強,因此我們針對現有實驗環境,逐步深化實踐教學內容,采用按層次設置實驗項目,以學生自主、教師引導的實驗教學模式,對學生實施全方位創新能力培養。該課程傳統實驗內容主要基于數字程控交換部分,使用交換試驗箱提供的多個驗證性和綜合性實驗,包括用戶電路實驗、時分交換實驗、數字中繼實驗等;在掌握數字交換原理的基礎上,通過信號調試,對相關信號波形進行驗證測試,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時分交換的綜合性實驗。由于實驗環境受限制,對實踐環節進行了改革,在驗證性和綜合性實驗基礎上,逐步擴充創新性和設計性實驗,包括軟件仿真和虛擬實驗,以及網絡編程等。如針對IP交換,布置創新性大作業,鼓勵學生利用課堂所學知識進行軟件開發,使實踐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創新能力訓練在時間、空間和實驗復雜度上得以延伸,從多角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另外注重因材施教,通過多種方式豐富學生第二實踐課堂。鼓勵優秀學生參加各類專業設計競賽;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大學生創新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和高水平的學術專題講座;開展跨學科研究等。通過多種方式實現研究性教學和研究性學習的結合,有效激發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使其在知識、能力、科研素質和創新意識方面得到全面培養。課程考核方面,改變了傳統“一張試卷定分數”的形式。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核,采用平時成績、卷面考試和實踐能力評價相結合的評定模式。其中,卷面考試采用試題庫隨機抽題方式;實踐能力評價取自課程基礎實驗環節和創新/設計性實驗的完成狀況。這樣使得課程考核更加客觀,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效果分析更全面。

4結語

專業的發展離不開核心課程的建設和改革。現代交換技術作為通信專業的核心課程,通過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和多方位創新實踐環節,有效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另外,課題組教師經常性開展教學研討,分享授課經驗和成果,增強了教師團隊的凝聚力和整體教學水平,進一步加深了課程教學改革力度和深度。由此可見,對于工程性、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只有將專業人才需求與課程教學組織相結合,將理論知識與創新實踐能力相結合,將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蘊含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和改革教學模式,才能提升專業課程的教學水平和實踐效果,達到一個新的層次。

作者:陳淑榮孔薇工作單位:上海海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