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整合課程教學效果評析

時間:2022-04-18 09:09:16

導語:醫學整合課程教學效果評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整合課程教學效果評析

一、整合課程教學效果評價的背景

相對于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模式,整合課程在課程設置及教學上具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整合課程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加突出醫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批判思維、人文素養及學生自我評估、主動學習等能力的培養。其次,醫學整合課程是按“系統、器官”進行的整合,在課程教學內容上要求各學科之間能環環緊扣,聯系緊密,內容能較好地滲透和融合。再次,從國內各個學校開展課程整合改革的情況看,目前整合課程彈性較大,尚未能使用通用教材,很多院校是結合自己教學實際編寫課程講義,一些課程改革初期講義甚至都未完善。另外,在管理方面,整合課程多為跨學院、跨教研室的合作,教學管理工作難以有效開展。鑒于整合課程的這些特點,對整合課程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即通過系統地收集信息,對課程教學質量進行全面檢查總結,顯得尤為重要。

二、整合課程教學效果評價的實踐

(一)評價對象

2009年開始在廣西醫科大學2008—2012級教改班課程中設置的整合課程包括:“醫學與社會”、“感覺器官系統”“、神經科學概論”、“人體代謝與疾病”、“泌尿系統基礎與疾病”、“病原生物學概論”、“循環基礎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內外科學”、“生殖、性、生長和發育”等10個課程模塊。

(二)評價指標

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聯系的、能敏感地反映整合課程教學過程的相關指標所構成的整體。它能準確、全面、有效地反映整合課程教學過程匯總各種明顯的和潛在的異常情況[2]。根據整合課程教學特點及要求,我們將整合課程內容、教師教學、教學目標、學生自評確定為一級指標,構建了一個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

(三)評價主體

1.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整合課程教學的主體,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通過學習,學生對課程有了全面了解,課程對自身的影響也有一定的認識,學生對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非常具有參考價值。2.教師為主導。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對教學效果有深刻感受,教師的自我評價及反思,是教師對教學質量反饋信息內化、自我提升的關鍵,教師作為教學效果評價主導的作用不容忽視。3.督導專家為補充。專家評價一般比較客觀和專業,有助于對整合課程教學效果作出更準確的評價判斷,專家組對課程的評價是課程評價的有效補充,能幫助發現問題,提高教學質量。

(四)評價方法

1.發放評價表。一是根據評價指標,制定整合課程教學質量評價表,在每學期末,由學生對所上整合課程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評價表的設計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對具體問題設置分值換算(非常同意=100分,同意=75分,基本同意=50分,不同意=25分),以便比較;二是制定整合課程教學質量教師評價表,由校督導專家對整合課程聽課指導。2.召開座談會。每個學期有針對性地召開整合課程師生座談反饋會,學生與教師對整合課程教學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對如何改進和提高整合課程質量進行交流討論;同時每學期末督導專家以反饋會的形式,將本學期聽課中發現的問題及改進建議提供給各模塊教師,各整合課程模塊教師進行反思和討論,對學生和督導專家評價較低的項目進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3.進行跟蹤評價。跟蹤評價是對某一門整合課程,在第一年評價完后,進行教學效果跟蹤評價,以便及時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實,對比評價結果,為下一步的教學整改提高提供信息參考。目前廣西醫科大學已對“神經科學概論”、“人體代謝與疾病”、“泌尿系統基礎與疾病”“、醫學與社會”等四門課程進行了連續三個年級的跟蹤評價。

三、整合課程教學效果評價的效果分析

(一)整合課程教學效果評價的成效

1.整合課程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從近年學生對整合課程教學質量追蹤評價結果來看,廣西醫科大學整合課程的教學效果總體評價學生滿意度逐年提高,見表2。表2整合課程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情況其中“,人體代謝與疾病”課程,從2009級評價結果的55.10分,到2010級61.57分,到2011級72.56分,學生評價分數增長明顯,滿意度提高。2.整合課程人才培養目標基本實現。目前,整合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獨立思考、辨識和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團隊合作、有效溝通、終身學習、國際化視野、利用現代工作等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根據對整合課程教學效果調查結果:獨立思考、辨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終身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培養受到最高的肯定,其中有超過50%的學生認為整合課程對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能力有幫助,超過40%的學生認為整合課程培養了其辨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梢?,廣西醫科大學整合課程基本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中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

(二)影響整合課程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

1.課程評價未能完全反映學習效果。根據整合課程教學效果追蹤評價數據,學生對“整合課程的評價方式合適”這一陳述的認同率不高,評價得分相對較低。以“人體代謝與疾病”這個課程為例。從表3可以看到,在2009、2010、2011級學生非常同意該“課程評價方式合適”的人數比例只有2.04%,3.92%和4.65%,而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學生分別占到34.69%,25.49%和9.28%。另外,在與師生座談中也了解到,學生希望整合課程的考核方式多樣化,考核范圍以實際授課內容為主,不必過細等,因此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方式成為整合教學質量保障的一個重要因素。2.整合課程內容的連貫性有待提高。綜合2009、2010、2011級三個年級學生對整合課程追蹤評價數據,在“課程內容連貫性”這一問題上學生的認可度相對較低,僅次于課程評價方法,見下表。從表4中看到,在主要項目的評價中“課程內容連貫”這個項目在評價結果中相對于其他觀測點,分數較低,“人體代謝與疾病”、“神經科學概論”、“泌尿系統基礎與疾病”中分別只有64.54、69.24和75.09分。座談中,學生反映整合課程在內容上學科相互滲透還不夠,上課內容有較多重復,不夠連貫;在課時安排上,部分課程見習課時安排偏少,不合理,另外整體安排上一些整合課程課時太長,也有些又太短。整合課程的關鍵是內容的連貫和銜接,如何更好地讓整合課程的各部分內容相互滲透、銜接,成為影響整合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3.教師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等方面需要加強。教師教學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態度多持肯定態度,滿意度較高。但是在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上還存在一定期待:學生對“人體代謝與疾病”、“神經科學概論”“、泌尿系統基礎與疾病”、“醫學與社會”四門整合課程教師授課質量的評價中,教師講解清楚、教師關心學生、教師鼓勵學生發問及教師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四個評價方面,“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這個評價點的平均分相對來說低于其他項目,且在前面教師教學中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上,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及國際視野的培養,被選擇的頻率不超過20%。可見今后在整合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將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和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作為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來抓,以便更好地實現整合課程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四、提高整合課程教學質量的策略

醫學課程整合已經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未來醫學才人培養中整合課程模式將是教學改革重點。應不斷探索,促進整合課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一)充分發揮課程模塊的管理職能,增強課程內容的銜接

整合課程的內容涉及多個學科,由多個教研室承擔教學任務,在溝通協調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必須發揮教學模塊的作用和功能,以便很好解決課程不連貫的問題。一方面在課程負責人的組織領導下,實施課程模塊小組的集體備課制度,增強教學組成員的凝聚力和有效溝通,實現整合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效組合和連貫。另一方面應定期召開模塊會議,及時解決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從而不斷完善整合課程的教學大綱,讓各門學科內容有機連貫起來。

(二)開展課程評價體系研究,提高學生學習評價的效度

由于整合課程的教學改革在我國開展的時間不長,課程評價基本上還沿用以往的經驗。因此教學管理部門和整合課程教師應加強溝通交流,探索能較好反映整合課程學習效果的評價系統。首先教學管理部門通過追蹤調查改革班的考試試題及成績等方式,加強對整合課程的評價體系的研究,合理調整和改革課程評價方式和方法。其次應探索借鑒國內外成熟經驗,進行整合課程評價方式的改革,并逐步試行,步步為營??山梃b國內其他大學的經驗,分散成績來源,整合課程的成績可包括:平時成績、科研小組成績、實驗考試成績、技能考試成績等,另外在整合課程PBL教學中小組的發言次數等也應計入課程的最終成績。

(三)實施整合課程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

師資是整合課程教學質量的保障,要重視對整合課程師資的培養。一是加強對課程負責人的師資培訓。通過組織課程負責人到國內外整合課程建設取得良好效果的院校進行培訓學習,來開拓他們的眼界,激發他們的教改熱情,提高他們的知識能力,使其更好地領導整合課程建設。二是組織整合課程的教學小組成員到國內相關院校考察學習,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帶回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全面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三是定期開展整合課程教師的校內培訓,邀請相關專家教師到學校進行講座面對面指導,或開展整合課程公開課,整合課程教師授課比賽等,提高教師授課水平。

(四)編寫整合課程的學習資料及教材

課程整合改革的關鍵是教材的編寫,教學效果評價調查表中開放式問題“對課程的意見和建議上”,不少學生提到了希望能有整合課程教材。目前我們處于課程整合改革的初始探索階段,在經驗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先編寫一些整合課程的學習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整合課程的所有內容,如:制作整合課程簡介,將整合課程的內容框架進行詳細闡述,挖掘內在聯系,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等等。通過學習資料的整理,為整合課程教材的編寫打下基礎,也為整合課程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提供保障。

作者:鄧玲蔣鳳艷賈冰工作單位:廣西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