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學習教學模式主導性研究
時間:2022-05-10 02:46:29
導語:高級學習教學模式主導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過程中,學生發(fā)生變化的內容。高級學習是學生有一定學習基礎,進行深一層次的學習。其教學目標是在學生掌握了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應用等學習。這種教學目標強調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當條件滿足就應該有較高的起點,盡可能實現(xiàn)更高層次目標,從而獲得適應性和持續(xù)性能力的發(fā)展。高級學習的人文素質課程不是高中階段語文、德育學習的延伸,更不是簡單為學分而開的課程。它是以人格教育為核心,以人文知識傳授作為手段,喚醒靈魂深處的真善美的追求。它通過文學作品、人文素材學習,全面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使之知識結構合理,成為社會需求的綜合性人才。它還需要在高中學習的基礎上,培養(yǎng)精神領域的理解、體悟等能力,從而形成自己長久穩(wěn)定地情感行為方式。最后,讓這種高品質的人文素養(yǎng),成為學生的生活方式。
二、教學內容
根據(jù)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人文素質教育讓學生構建完備的知識體系。在高中學習的基礎上,整體掌握知識體系。如,在學習文學作品時,對中國文學史的了解;在學習詩歌時掌握中國古代詩歌的特點與技巧;在談到修身時,對儒家文化進行名家大家的梳理等。人文素質教學目標主要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尤其是當今社會有各種不良思想影響,我們更需在優(yōu)秀的作品中尋找個人修身的篇章。古圣賢人修身是很有心得的。在“孔孟語錄”中,寥寥幾筆,就能看到做人修身的要求,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告誡君子是不能離開美好的德行。還有面對困難,達觀處理的生活態(tài)度。讓學生隨便都不要懈怠。人文素質課程教育要在解讀文品種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屈原《桔頌》寄托他對故國鄉(xiāng)土的真摯感情。司馬遷《蘇武傳》刻畫了一個愛國人物形象。現(xiàn)代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舒婷把對祖國的深情描寫進祖國歷史命運中。在山水篇章中,還描寫祖國壯麗的山河,如李白筆下蜀道之艱險、廬山之優(yōu)美。這些優(yōu)秀的篇章讓學生胸襟開闊,大氣磅礴,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發(fā)愛國情感,催促發(fā)奮學習。道德教育,案例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敏感性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對一定的事件或行為進行對與錯、當與不當?shù)呐袛?進而提高自己道德行為能力。還有審美教育,優(yōu)秀的篇章是將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熔于一爐,讓讀者感受美的意境、情感。進而激發(fā)大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當然,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還應參考學生專業(yè)背景,挑選和添加,與學生專業(yè)相關的內容和素材。這樣以引起學生體會的共鳴,提高教學效果。因為人文素質課程從小學開始學習,很多內容都有所涉及。大學階段人文素質教學內容不能和以前的內容重復,必須高于以前所學,是以前所學內容的整理和總結。有人將國家教委高教司組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大學語文》與該屆學生中學時使用的《語文》作比較,結果《大學語文》所選的67篇文章中,與中學《語文》出處一致的有60篇,占選篇總數(shù)的89.6%。人文素質課程教學內容,需要教師對本國人文知識整體宏觀把握,挑選的篇目要具有高度集中,具有代表性,是能以點帶面帶動學生的經(jīng)典內容。中學進行新課改后,教學內容有了很大的增加,除了語文課本外,還有自讀課本,文學讀本等,經(jīng)過中學六年的學習,經(jīng)典的作品大量被選用。而大學選取經(jīng)典的作品是難免重復。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程的內容也有重復。這種篇目內容的重復,讓學生有點審美疲勞。但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中學學習時有了理解基礎,現(xiàn)在可以從新的視角去解讀,反而讓同一內容有了不同層次學習領悟。與此同時,對不同時間段同一內容整進行梳理,讓學生宏觀掌握。
三、教學方式
高級學習課程教學是需要學生高度參與的學習過程。在高度參與中有師生的交流、小組的討論,自己心靈獨白。在大量的交流碰撞中形成自己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富有成效的課堂,離不開預習。預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預習需要指導;沒有指導,寬泛的內容,學生很難把握其中要點,預習效果就很難體現(xiàn)。教師把課程的教學簡案發(fā)給學生,作為為導學的工具,更具體的指導學生的整個預習過程。在寫簡案時,首先目標明確,教學內容的整體性需要指出,知識點需要清晰地指出。其次要有提綱,每一章節(jié)都用框架的方式,整理其中的邏輯體系。再次,指出預習的難點、重點。在預習中,因為學生知識層次,短時間內很難明白預習中策難點、重點。學生知道難點、重點后,能在預習中有的放矢,凸顯預習的好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當然這需要老師明白學生真實的基礎。不要把學生明白的地方當作難點。現(xiàn)在普遍教學班幾十個學生甚至幾百個學生,很難仔細了解學生個人因素和學習狀況。這就需要大學人文素質課程教師另辟蹊徑,對中學階段人文素質課程,進行仔細研究,了解學生怎么學,掌握了哪些知識,哪些還有疑問。如果對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內容還簡單的講解,那就會讓學生厭學,產生消極情緒。還可以了解中學教師參考用書,知道他們是怎么教的。進行避免采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在預習好教學內容后,小組進行討論學習,圍繞預習中的重點、難點展開。為了獲得更大的教學效果。在小組討論學習中,教師遵循民主教學規(guī)則,尊重學生個體,調動每個學生參與討論中,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氛圍。在討論中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見解和答案。教師要不持成見,尊重鼓勵每個學生,并根據(jù)每個學生的見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討論小組編排要科學合理,成員不應該是同一學習層次的學生,應該有上中下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才能很好地促進每個學生學習。小組學習討論一定要給足時間,不要流于形式。給學生1-2分鐘討論,內容是不能深刻展開的。這種小組討論學習,是在分工明確,小組學生都有任務,有人組織,有人代言,有人記錄,在整個討論中能看到小組的整個學習過程。最后每組代言人把小組討論意見在課堂上綜合發(fā)言,讓整班同學來分享。這種分享集體學習經(jīng)驗和討論成果的過程,讓每個學生學習能力都得到提高和鍛煉,獲得了成就感,且激發(fā)他們強烈地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對不同觀點進行剖析,一一分析,讓學生正確理解教學內容。課后還要根據(jù)學生興趣,進行思想的碰撞,心靈的交流,感情的投入。因為知識獲得無非是通過多次不同的交流而得。在這種交流中,也讓學生極大地獲得精神滿足和對教師的信任感,這樣便于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這就是親其師,樂其學也。當然,這種交流的方式方法很多,如電子郵件、QQ群、空間、微信等等。
四、教學考核
課程教學考核,是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檢測學生學習水平的環(huán)節(jié)。教學考核突出課程目標要求,同樣要體現(xiàn)課程教學的特色。傳統(tǒng)的考核為閉卷書面形式,考試內容是對知識點再現(xiàn)層面上的要求,缺少對真實能力的考核。高級學習課程的考核,不應強調考識記性的試題。人文素質課屬于對于沒有硬性考核指標,教學目標很廣,教師教學有很大的隨意性,所以建立課程試題庫很有必要。試題庫的內容要求多,知識面要廣,題型多為開放性的試題,重點考查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平時成績的考核上,要求進行技能考核,寫作、表演、書法等人文素質的特長測試,根據(jù)學生性格可以用課堂答題、調查報告、讀書心得等項目來作為平時成績考核。在考核方式上也可以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做到既考知識又考素質。筆試中多運用開卷考試,讓學生發(fā)揮的空間多,多有自己見解性回答。讓人文素質考試更趨于合理,更具有指導性。高級學習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在教學突出學生,強調參與性學習。讓學在高度地參與中,自覺自主完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思考能力,領悟社會人文精神。人文素質課程的高級學習是用無止境的。筆者希望這樣的教學模式設計,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促進高校人文素質課程改革,提高培養(yǎng)效果。(本文來自于《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石慧工作單位:湖南女子學院
- 上一篇: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問題思考
- 下一篇:非會計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