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業雙語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時間:2022-03-21 11:03:41
導語:會計專業雙語課程教學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雙語教學是我國會計專業教育國際化的必經之路,文章以《國際會計學》雙語教學為例,指出了目前會計專業雙語課程教學中需要關注的關鍵問題,并就相關教學方法的實踐思路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會計專業;雙語教學;國際會計學
一、會計專業課程開展雙語教學的現實意義
在教育部積極推進雙語教學精神的號召下,我國多數高校會計學專業的雙語教學和全英文教學課程比例得到了持續提升,如何提高雙語教學質量已經成為會計專業英文教學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國際會計學(InternationalAccounting)作為一門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講授國際會計實務體系的發展和分類、世界主要國家會計制度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國際會計的協調與趨同、跨國公司的經營活動和會計問題等內容。這是一門能夠開拓國際視野,探索國際會計發展史以及見證國際會計協調趨同的學科,所以,大多數高校選用英文教材、雙語授課、英文考試。這在會計專業的雙語教學中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從歷史的角度看,我國會計準則與歐美相比發展較晚,但作為國際會計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我國會計理論、準則與實務均將在國際舞臺發揮巨大作用。從專業角度看,了解國際會計發展歷史,比對國際會計差異,有助于我國會計專業水平提升和健康發展。從學科的角度看,會計學科的成熟與成長,要求會計專業教育具備國際視野,積極堅持開放姿態。從專業就業的角度看,國際會計學等雙語課程的開設,有助于畢業生適應國際一體化的經濟、文化和工作環境。因此,如何認清把握會計專業英語雙語教學當前存在的關鍵問題,積極探索教學方式方法,已成為會計專業英語教學改進的要點所在。
二、會計專業課程雙語教學中需注意的關鍵問題
首先,從課程的性質上來看,《國際會計學》講授的會計實務大體是針對跨國公司而言的,而跨國公司的會計實務又受到具體國家的會計準則以及這些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程度的影響。因此,由于國際大環境的發展,使得國際會計具有很強的動態性,這也要求《國際會計學》這門雙語課程也要不斷適應新環境和新準則的變化,在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礎上兼顧傳統會計知識和前沿會計知識。其次,從教學目的上來看,《國際會計學》作為一門雙語教學的課程,不單純是為了豐富大學生的專業英語詞匯,提高英文水平,而是通過雙語語言環境的創造,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在外語的環境中強化專業知識,學習和掌握符合國際慣例的專業課程,開拓國際視野,鍛煉思維能力。國外教材擁有較多的案例,實用性強。學生可以通過對案例的學習和分析,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加快高層次教育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培養出色的、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會計人才。第三,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一方面,雙語課程涉及語言的學習,涉及對專業術語的把握;另一方面,雙語課程也涉及專業知識的學習。就《國際會計》而言,不僅涉及對會計科目英文的掌握還涉及外幣交易、外幣報表折算、匯兌損益等相關術語的學習;此外,《國際會計學》中的相關會計實務與中國的會計實務存在一些差異。這些都使得《國際會計學》的雙語學習相對較難。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有語言方面的基礎,還要有相關學科基礎知識作支撐。
三、會計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方法的實踐思路
1.創造沉浸式閱讀的環境。沉浸式教學最早源于加拿大的法語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具體學科內容學習而非正規語言教學來學習語言,實踐證明特色突出,效果出眾。因此,會計專業雙語教學應采用原版教材,并鼓勵學生使用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解釋公告等材料,查閱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由于英文原版教材和國內漢語教材之間的差異廣泛存在,不僅僅區別于詞匯的內涵和外延,而且區別于專業發展的歷史沿革,從根本上講利用中文資料并不能真正理解一個專有名詞,只有原汁原味的英文資料才能搞清楚一個專有名詞的含義、用法和來龍去脈。同時,隨著查閱方法和路徑的熟練以及專業詞匯量的擴大,閱讀英文教材和原文資料的興致會越來越高。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在更加廣闊的領域汲取相關的專業養分,實現真正的沉浸。因此,從英文教材到英文資料的查閱就是在學習地道的國際會計學專業知識,而非局限于被閹割和截取的特供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講,讀原汁原味的英文素材,才是專業知識國際化的開始。這些素材中的專業知識和語言不再為照顧閱讀者語言和專業水平的需要而改編,而是專業信息真實、深刻、有效的自然表達。同時,特別是與國內改編教材相比,這些資料具有更強的時效性,能夠把學生代入更為真實的專業前沿。
2.堅持精讀打造堅實基礎。任何大規模和范圍的專業資料文獻的閱讀,都必須以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語言基礎為前提。而對于擁有初步專業知識和一定英語基礎的大二、大三的學生而言,需要將對專業知識的關注向國際視野轉移并適應應試型英語向應用型英語的轉變。在這個轉換過程中,英文教材的精讀必不可少。在原版英文教材之中,賦存一種全新的專業文化及其表達,包括了會計沿革、會計準則、會計理論以及相應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初涉其中,有助于學生模仿利用簡單而地道的英語表達專業知識,感受商業語言的變換,體驗地道英語的味道,培養專業英語的語感。在精讀的過程中,會計英語的專業詞匯、習慣用法、固定搭配、簡潔有力的表達等均可迅速積累。這種積累對于他們即將面臨的升學或就業都有很好的助力。
3.嘗試專業英文的書面表達。在專業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閱讀、聽力和口語的練習都是必要的學習環節,這些決定了在日常交流層面,一個學生是否能夠融入專業領域,當前國內也多以這幾方面為主對英語課程進行考核,專業英語課程的考核大多局限于閱讀層面。但是書面表達才真正是最嚴謹、最講究,需要反復推敲的語言,在正式或官方場合,一個專業人士英語水平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書面英語水平上。口語追求簡潔易懂,閱讀和聽力追求理解深入,但是書面表達真正體現出一個人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對專業英語的駕馭水平。在商業、學術、新聞等領域,最具應用價值的也非書面表達莫屬。因此經過沉浸式閱讀和精讀的階段,專業英語寫作練習的引入順理成章,通過持續練習與改進能夠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本功。在課程考核的環節上,也應降低選擇、判斷等客觀題型比例,消除僥幸心理,鼓勵學生從基礎做起,嘗試練習專業英語寫作,注重點滴積累,提高專業英語技能。會計專業雙語教學是會計教育國際化的必經之路,從目前現狀看在我國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希望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師資力量、教材和環境等配套能夠同步改進,共同助力我國會計專業課程雙語教學上升一個新的階段。
作者:郭振宇 萬敏 李娜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 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劉潤清.論一堂課的五個境界[J].英語教師,2010
[2]袁平華,俞理明.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沉浸式雙語教育及其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5
[3]錢明才.沉浸式教學及其對我國英語教育的啟示[J].國外外語教育,2003
[4]韓晴,周紅山.會計學本科生《國際會計學》課程教學研究[J].經濟師,2009
[5]朱錦余,陳紅,徐融.培養國際型、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優秀會計學專業人才的思考——會計學專業國際會計方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設想[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4
[6]鄭大湖,戴煒華.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研究十年:回顧與展望[J].外語界,2013
[7]劉慧,陳曉華.會計準則趨同背景下的國際會計雙語教學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2011.12
- 上一篇:建筑設計教學方式改革的探討
- 下一篇:高職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