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會計教學策略考究
時間:2022-02-12 11:09:53
導語:中職會計教學策略考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關于針對教學對象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的思考
我們可以在學生基礎會計知識掌握之后,進一步開設成本會計,財務會計,并建立完整的會計模擬系統,提供相關的經濟業務原始始憑證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獨立理解,獨立操作,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水平,同時也將實踐教學落到了實處。這個教學過程是一個由簡到難,由模塊到整體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得到極大的提高,同時對整個會計處理的環節有了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可以安排學生到小型的企業中去頂崗實習,讓學生從填制審核憑證、到登記賬簿,到編制財務報告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流程,讓學生在實習中,親身經歷會計與出納的工作實踐,讓學生更加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如果在實踐中感受到自身學習的不足之處的話,也可以促進學生在回到教室繼續學習時的積極性。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獲得較高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將來投身知識經濟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關于教學過程的思考
1.備課環節為了能夠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收益,教師一定認真備課。(1)認真準備教學內容。在45分鐘的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師要傳授的多少知識,都應安排得合適。內容不要太多,要充實、有廣度,不枯燥要與實際結全緊密。其次,內容還要緊扣教材,不能太過空泛不切實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進行加工選擇并且補充,要精心選擇一些課外的知識。要想辦法將教學內容建立起有機的聯系,讓學生掌握起知識來比較有系統,知識不是零亂的,而是整體的。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都應該是非常具體明確的,這樣才能幫助我們合理安排教學的環節與內容,同時要注意教學內容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做到知識講解不空洞,最好能安排學生親自動手做一下。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2)備課要備思路。教師應做到在教學過程中應思路清晰、重點明確、理論知識實踐化??傮w來說,思路清晰,就是指課程中要明確如何去講解,每一步的講解目標是什么,將知識設計得環環相扣。重點突出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讓學生感到這節課不知道要掌握的重要內容是什么。例如,對基礎會計中記帳方法及一些基礎理論與方法就要讓學生重點掌握,這些基礎掌握扎實了,學生將來的職業適應能力就強,發展也有潛力。將來學生無論走上何種工作崗位,只有他有了這樣的理論基礎,自學一下,很快就能適應崗位的要求。2.課中要講究教學藝術,不能采用簡單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吃透教材內容的是講清、講透教材內容,培養出具備扎實的會計基礎知識、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分析問題、判斷事物能力的會計人才。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注意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技巧,避免模式化,體現多樣化、動態化的教學理念,會計教育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因此,我們可在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互動教學、啟發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使學生的能動性和獨立性得以提高。現階段中職教育中,教學方法仍以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為主,這種填鴨式的教學嚴重地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運用不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以期求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傳統理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一定要改革,教師應因地制宜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組織教學,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我們可以運用運用任務驅動項目引導會計教學法,培養學生協作溝通能力;也可以運用運用設障立疑批判誘導會計教學法,培養學生解惑創新能力;還可以運用運用案例剖析啟發疏導會計教學法,培養學生職業判斷能力;運用角色體驗行為主導會計教學法,培養學生務實從業能力。教師一定要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直觀的演示教學中,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透徹理解該內容。教師也可以想辦法搜集豐富的教學素材,用模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等資料代替抽象單一的文字,使教學內容更形象、更生動、更直觀,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能夠大幅地提升課堂效率,它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以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我們應該提倡教師自己制作生動、直觀的教學課件,對于難以表達清楚的基本理論、方法可利用課件形式進行分析講解,使得抽象的問題更加形象化,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1)案例教學。在會計教學中,案例教學被證明是具有卓著成效的。在會計教學過程中,通過大量的案例,讓學生分析案例,解決案例中存在的問題,使他們更進一步地提高了對課程內容的認知能力。同時,對學習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部分知識點,均通過實際會計案例加以分析與運用,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參與學習的能動性,也使學生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并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互動教學。評價一堂好課,重要的一項是看學生是不是“動”起來了。學生的“動”,絕不是被動的“動”,而是主動的“動”。即一定要出于個人學習的動機需要。動機可以是自發的,也可以由教師等外因誘發。有了學習動機,緊接著便是個人的自主學習——“個體之動”。“個體之動”會出現學習的困惑與交流的渴望,以及合作的需求,自然會有“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可見,課堂上的互動是建立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動機需求之上的。
作者:李華單位: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第一職業中專學校
- 上一篇:研究會計教學辦法
- 下一篇:科技局目標責任考核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