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會計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1 10:24:21

導語:司法會計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司法會計教學論文

一、司法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許多高校都開設了司法會計課程,但都未作為重點建設對象。在部分公安院校中,司法會計只是作為經濟犯罪偵查專業中的基礎課程或專業選修課程,在課程設置上尚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主要表現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學手段、教材選擇、人才培養等方面。

(一)師生認識不統一

目前,在經濟犯罪偵查專業的司法會計教學中,教師應該教什么,學生應該學什么,并沒有得到清楚認識。司法會計課程在我院并不是作為經濟犯罪偵查專業的主干課程,而僅僅是基礎課,甚至作為選修課來進行設置。因此,教師和學生在認識上、觀念上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實訓過程中沒有正確定位。教師認為該課程并不重要,在教學理念上采取應付的態度,在教授內容上缺乏針對性,在教學方法上手段單一。另外,學生不明白學習司法會計的目的和用途,導致對該課程興趣全無,造成學生只是應付考試,沒有學到任何有價值的知識,整體教學效果可見一斑。

(二)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

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人才培養要求,學院課程的開設越來越多,實踐教學也浮出了水面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熱點。司法會計課程作為經濟犯罪偵查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教學時間少于專業主干課,而司法會計學強調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結果是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發生沖突,導致該講的內容沒講,該重點突出的內容只能輕描淡寫,該實踐的也只能紙上談兵,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從而出現了大量的教學空白,模糊了學生對司法會計的認識,讓學生覺得該課程的學習是不必要的。

(三)教學方法的落后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進,給傳統的教學方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是,在具體使用過程中,部分教師的觀念還停留在過去,依然給人“穿新鞋、走老路;換湯不換藥”的感覺。由于司法會計課程涵蓋的內容多、知識面廣,教師在短時間只能采取講授的方式,而很少給學生自主思考、分析、討論問題的機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整個教學過程枯燥、單一,教學效果顯著下降。

(四)教材選擇的盲從性

經過30余年的發展,我國司法會計基本理論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學科理論體系框架也基本建立,只是實務理論研究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現有的理論研究成果足以支撐司法會計學課程的開設,關鍵問題是如何針對不同的教學層次編撰好相應的教材。在教材的選擇上,由于學院的司法會計課程開設較晚,在該領域中取得的理論和實踐成果都較少,對于教材內容的把握上不夠準確。因此,選擇的教材往往是該領域中較有名氣的編者所編寫的教材,而忽略了教材的適用性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

(五)師資力量過于單薄

縱觀國內高校司法會計課程專業教師隊伍,多來自于法學專業和會計專業教師,缺少既精通法律又精通會計的復合型教師,更缺少具有實戰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學院目前的教師隊伍同樣遇到此類問題,都沒有進行過專業的師資培訓,教師本身對司法會計學理論的把握程度不高,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只能從自身專業角度出發,將學科劃分成兩個獨立單元,致使學生無法貫通所學知識,更無法獨立完成司法會計實際工作任務。

(六)實踐教學偏離軌道

實踐教學對司法會計課程而言,是整門課程的精髓所在。但是,由于培養目標是會計人才還是法務人才仍然不清晰,導致整個實踐課程體系不完善,也缺少相應的實訓教材,造成實踐課程只是以會計實踐內容為標準的格局,缺少了具有司法會計業務針對性的實訓。在實踐教學硬件方面,校內實訓場所遠未達到司法會計工作的仿真標準,只能提供一般的會計實踐操作,且實驗場所的利用率也較低。在教學軟件方面,具有實戰經驗的教師太少,也很難聘請到一線的專家作為學生的指導教師。同時受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學校與政法機關及事務所等社會組織難以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更無法做到讓學生完全接觸司法會計鑒定方面的實際業務。上述這些因素造成學院司法會計的實踐教學偏離了教學軌道。

(七)人才培養模式不健全

司法會計是經濟發展的產物,卻一直未能在高等教育中單獨成為一門專業。而各高校對司法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視不夠,導致了目前司法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散亂,課程設置上也是因校而異,并沒有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主要表現為:法律、會計、偵查三者獨立授課,內容上進行簡單地疊加,而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聯系體。在課程設置上,只是將其列為專業選修課。如此散亂的培養模式無法突顯司法會計的重要,只會導致司法會計人才的缺失。上述問題的出現,原因錯綜復雜,但無論怎樣,從司法會計學科的屬性出發,我們還是能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司法會計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一)認清教學目的

公安院校經濟犯罪偵查專業培養的是專門的經濟犯罪偵查人才,在經偵專業開設司法會計課程,主要是讓學生把所學的司法會計學原理和方法作為一種經偵手法,為今后從事經濟案件偵查工作增加必要的獲取證據的途徑。因此,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掌握司法會計學的基本理論,能靈活地運用司法會計手段進行取證,具備司法會計鑒定及審查鑒定結論能力的經偵人才。要認清教學目的,首當其沖的是教師。所謂教師認清目的,是指任課教師在授課之前應當搞清楚教學目的,因為只有方向正確了,才能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才能夠對癥下藥、因材施教。而學院作為培養公安人才的搖籃,更應該在經濟犯罪偵查專業和普通院校上區分司法會計教學的方方面面。學院可以參考國外教育職業化的特點,利用好本土資源,形成良性循環機制。例如,學院為檢察院、法院、公安定向培養培訓司法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公檢法向學院提供所需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和標準,學院又以此作為培養學生的目標,如此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滿足經濟犯罪偵查工作的實際需求。在老師認清教學目的后,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就顯得較為容易。教師除了要在課堂告訴學生,司法會計在經濟犯罪偵查中的重要性,更要帶學生親身體驗司法會計在破案過程中的重要性。學生只有自己感受到這門課程的內存價值,才會從內心深處重視這門學科,才會化被動為主動。

(二)合理設置課程

教學內容應當圍繞著教學目的來進行設計,這就決定了公安院校司法會計的教學內容應區別于普通院校司法會計類專業,在教學內容的具體編排上應側重于實訓。目前,學院只是將司法會計作為一門專業選修課程,課時數只有32課時,并在最后一個學年開設,而且也未設置司法會計專業的相關配套課程,更談不上形成一個體系。司法會計的學習最忌諱會計學與法學的簡單疊加,應當將會計學、法學、審計學、偵查學、鑒定學、證據學、信息技術、金融學等課程作為司法會計的基礎課程。在理論學習和實訓時間安排上,應當汲取工學結合的先進理念,第一學年進行專業基礎課的理論教學,第二學年進行專業技術的理論學習以及專業技能的實訓,第三學年進行校外的頂崗實習,通過理論與實踐地有機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司法會計課程的認知,加深對經濟犯罪偵查業務的熟練程度,增強學生未來就業的競爭力,豐富司法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提升學院司法會計課程的教學質量。

(三)創新教學方法

由于司法會計課程的特殊性,傳統的課堂講授模式已經無法適應該課程的教學要求,適當地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圖示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實物教學法以及分析比較法,有利于幫助學生學好司法會計學理論,但在掌握基本技能方面卻收效甚微。因此,開展模擬實訓是解決學生理論與實踐脫鉤的最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佳途徑。模擬實訓能為司法會計教學提供一個仿真的學習環境,真實地再現案件取證過程中會計資料證據的產生、發現和收集的全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司法會計檢查和司法會計鑒定業務的操作,真正意義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是司法會計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方法上也應區別于一般的理論教學。首先,考慮到司法會計內容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因此,我們應遵循針對性、實用性原則對內容進行取舍。例如,會計教學需要側重于會計實務,那么會計基礎理論就不宜過深、過多的講述。其次,司法會計更講究的是操作,理論學得再好,不懂實踐操作也是白搭。因此,教師授課為輔,學生參與為主的教學方法將成為司法會計教學的主流。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實例研討、分組協作、模擬實驗等形式,幫助學生解決課堂內外的疑難點。再次,在理論講述過程中,不再按部就班地從概念出發,也可以嘗試以案例開篇,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最后得出課本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最后,要徹底改變現有的教學方法,還必須對課程的考核方法進行改革,即以案例分析或業務操作的考核成績作為該課程的考核標準。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

(四)完善教材體系

目前,學院使用的教材都是直接選用此領域內較有名氣的專家所編寫的書籍,并沒有一本完全適合學生的教材,更談不上學院量身編寫或開發的教材。學院目前剛剛升為本科院校,但學生的素質仍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一套適合于本校學生的司法會計教材,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學院司法會計專業的發展。一套教材中應當包括基礎理論教材和司法會計專業實訓教材,其中,實訓教材是整套教材的重點。一套具有實際指導價值的實訓教材,應當具備針對性、實用性、新穎性等特征。除此之外,還應與時俱進,時刻與最新的會計準則和司法會計最新成果保持一致。同時,為了適應實際業務變化的需要,實訓教材需要每年進行更新改版。有了這樣的一套量身定做的教材,有利于激發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有利于學生理論水平的提升。學院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編制一套培訓教材,專門用于經濟犯罪偵查人員的培訓。

(五)充實師資力量

由于現有教師隊伍中沒有現存的人才,根據司法會計課程的特點,培養“雙師型”教師是改善學院現有師資結構的最有效措施。首先,學院可以讓現有的法學專業、偵查學專業以及會計專業的骨干教師進修學習,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出國學習一些國外的先進經驗。其次,可以聘請經濟犯罪偵查的一線專家或業務骨干對教師進行在崗培訓,增加教師的理論與實踐學習。再次,讓教師去司法會計工作崗位上掛職鍛煉,搜集更多的實踐經驗和案例。國外的司法會計教師,大多都擁有注冊會計師資格或律師資格,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與學生分享從事司法會計實務所獲得的經驗,縮短學生從理論學習進入實踐環節的距離。最后,學院可以推行特聘教授制度,讓一些專家來學院開講座、授課、科研,從而營造學院優良的司法會計科研教學氛圍。

(六)加強實訓教學

實訓教學分為兩大塊:一是校內模擬實訓,二是校外頂崗實習。目前,學院在實訓教學環節上仍十分薄弱,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上都缺乏應有的條件。學院可以與公檢法及其他法律事務所加強聯系,在校內建立司法會計仿真實驗室,模擬當前職場、法庭、案發現場等實際工作場所,通過學生親自扮演不同角色的方式,來讓學生掌握已學知識,在實踐中升華現有理論,感受司法會計的真正內涵。同時,學院也應注重和加強實習環節。雖然目前專職的司法會計崗位非常少,但可以與檢察院、事務所等單位建立實習基地,安排教師和學生全程參與案件的偵破,使頂崗實習成為常態化。

(七)健全培養模式

培養模式可以分為學歷教育模式和非學歷教育培養模式,目前,司法會計教學培養模式仍停留在學歷教育模式。學歷教育模式的好處是可以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而不足的地方在于缺乏必要的實踐,難以保證學生畢業后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非學歷教育培養模式是一種“快餐式”教學,能在短時間內彌補專業技術人員匱乏的現狀,缺點是時間短,知識體系不夠完善,缺乏系統性。通過兩種模式的比較,我們主張:堅持以學歷教育模式為主,其他模式為輔,形成優勢互補的格局。其主要方式是在學院單獨設立司法會計專業,再開發其他模式,如:培訓班、資格認定模式等。在時機成熟時,可以考慮司法會計研究生教育體制的改革。無論是采用哪種模式,成立司法會計專業應成為該學科未來的發展趨勢。司法會計作為未來經濟犯罪偵查的重要手段,各高等院校特別是公安院校應當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建立司法會計專業,堅持以學歷教育為主,非學歷教育并存,積極鼓勵開展注冊司法會計師資格認定機制。在條件成熟時,提升司法會計教學層次,開設研究生教育,甚至建立博士后流動站。無論以哪種模式進行教學,司法會計教學的定位、內容、方法、手段、教材都必須與時俱進,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司法會計專業技術人才,才能滿足不斷變化發展的經濟犯罪偵查的需要,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打擊犯罪。

作者:劉麗娜工作單位:江西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