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會計教學論文
時間:2022-06-10 08:21:23
導語:中職學校會計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不太合理,教學內容陳舊滯后,職業能力培養特色不突出,甚至與實際應用相脫節。很多中職學校所采用會計專業教材大多仍以學科為體系、以知識為本位編寫,有些課程之間各自為政,部分教學內容重復、陳舊,與現行的會計制度、會計準則、稅法等不相適應,有些甚至與實際應用相脫節。課程設置不合理,導致學生學習內容繁雜,缺乏應有的針對性,不符合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沒有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創新性。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仍占據主導地位,嚴重影響了會計專業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傳統的會計教學仍然偏重于“以師為本,以書為據”的課堂灌輸式教學方法與“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手段,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高,思維不夠活躍,業務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欠缺,專業教學質量難以有較大突破。重理論輕實踐,資金投入不足,專業實訓設備短缺,直接影響會計專業教學質量和專業師資水平的提高。由于投入不足,很多學校的會計模擬實習只能停留在手工記賬程序上,實訓項目單一,多數學校只能進行制造型工業企業會計手工賬模擬實訓,其他實訓項目很難開展。此外,由于企業會計信息的保密性,會計的實踐教學形式單一,只能采用校內模擬實訓的方式,造成實訓業務與會計實際業務有一定程度的脫節,直接影響實訓的效果,影響專業教學質量和師資水平的提高,制約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的提高。
二、中職學校會計教學改革設想
中職學校會計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國家工程,涉及國家經濟管理與發展方方面面,與國家經濟體制的改革密切相關,以下僅就中職會計教學本身淺談一些個人的設想。
(一)進一步明確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的培養目標
在我校會計專業重點建設過程中,我們通過對行業、企業、兄弟學校、畢業生等進行深入調研,對我國的會計人員的素質結構進行分析,找準中等會計人才市場需求。著重立足本地實際人才需求,明確中職學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關注用人單位對會計專業人員的崗位和能力要求,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我區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的培養目標主要是立足廣西本地社會與經濟發展實際需要,主要面向基層中、小、微型企業和農村經濟組織,培養從事會計核算、會計事務管理工作的人員,崗位層次主要是中、小型工業企業、經濟組織的出納、會計核算員、基層財稅協管員、儲蓄職員、商業及服務企業的收銀員、統計員、營銷員等。具有綜合職業能力。
(二)大膽嘗試課程體系改革,優化教學內容,重視實踐教學
傳統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主要是按照學科體系構建與編寫,過分重視與強調學科知識的完整性與學術性,內容深奧晦澀,難以體現職業教育的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特點。會計專業教學改革首先應從改革課程入手,從形式上、內容的選擇上有較大的突破。一方面,學校在專業教材的征訂、選用上盡可能注意更新;另一方面,在專業重點建設中注意采取激勵措施,鼓勵專業教師開發校本教材,尤其是實訓校本教材;第三方面,組織專業教師集思廣益開發、設計優質教案,優化教學內容。
(三)重視實踐教學,加大投入,加強和完善會計專業實訓基地建設
會計職業的技術性很強,因此會計教學必須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由于各單位財務信息的機密性與會計專業的特殊性,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是通過構建校內會計模擬實訓室來進行教學,各中職學校專業實訓室建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實踐教學的效果。學校應以示范校建設為契機,加大經費投入,重點建設或優化校內實訓基地,包括手工賬的會計模擬實訓室、現代化的電算化實驗室、收銀實訓室、企業模擬經營沙盤實訓室等。實驗室不僅需要配備相應的計算機硬件,還應重視現代化財務軟件與實訓平臺的配備。通過加強和完善會計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盡可能地模擬現實企業的財務環境,增強會計實驗教學的仿真性,以利于學生適應現代會計工作環境及會計的未來發展,縮短理論與實際的時空距離,盡快適應實際會計工作需要。
(四)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大膽嘗試改革現有教學手段與方法
職學校的專業教師更應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學校應創造條件加強教學手段現代化的建設,積極發揮多媒體電化教學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擴充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五)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會計專業師資水平
通過示范校重點專業建設,對學生實施“雙證畢業”的培養模式,也應對會計專業教師實行“雙師型”的管理模式。專業教師應加強學習,學習新的會計制度、會計法規,還要學習現代的教育教學手段與方法,更新知識結構,提高自己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學。節假日到企、事業單位進行跟班學習,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教師實踐教學的能力。
作者:譚少珍 單位:貴港市職業教育中心
- 上一篇:干部職工會議精神貫徹工作匯報4篇
- 下一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