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會計課堂教學問題及策略
時間:2022-12-15 09:36:43
導語:中職會計課堂教學問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會計專業理論系統性強,在目前“灌輸式”教育的形式下,課堂教育存在諸多問題,最終導致學生被動學習,無法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造成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很累,學生在講臺下聽得很累,教學效果不好。本文從師資隊伍、分層教學、課程體系、創新教學、信息化評價等方面入手,探討使學生積極轉變學習態度,變被動為主動、提升課堂質量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課堂教學;存在問題;改革措施
一、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最常見的教學形式,是教師給學生講授知識、道理、技能,講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與人交流溝通、如何立足社會的過程。具體包括教師講解、學生解答,還有教學相長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簡單而言,課堂教學是讓學生明確目標,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好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活動關系。課堂教學分為四個階段:以教代學、唯教無學;以教導學、多教少學;先學后教、以評促學;變教為學、以學為主。我們應積極改革課堂教學,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轉變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提升師生創新協作意識。
中職辦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基本素養、拓展學生技能。會計是理論性與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因此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傳統教學理念與方法的影響,往往會造成會計課程安排缺乏科學性、完整性和有效性。1.會計教師教學理念不能與時俱進。目前中職會計骨干教師年齡大多在40歲左右,總體來說年齡偏大。這一代教師大部分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尤其是在財務管理操作系統方面,靈活應用能力差,不能與時俱進,以致課堂教學滯后,跟不上信息時代節奏。2.會計課程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會計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不符合中職辦學特色,日常教學周課時安排中,理論課遠多于實踐課,會計實踐課安排缺乏科學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與此同時,中職會計教材內容更新不及時,不能及時剔除舊知識、反映新知識,實踐技能以封閉訓練為主,造成理論與實踐不能有機結合,達不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深化理論的效果。3.會計專業教學方法手段傳統落后。傳統中職會計教學以講授為主,教師講解灌輸、學生被動接受,只強調教師教,不強調學生學,只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一堂課、一本教材和一塊黑板、一言堂滿堂灌。由于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不同,出現基礎薄弱學生學力不足、基礎好的學生學力過剩的問題,不利于學生個體發展。4.會計教學評價方式缺乏個性差異。平時課堂教學注重終結性評價,不注重學生個性差異,看重分數而忽視過程評價,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同時,這種評價是在教學結束后進行的,對教學過程來說,起不到任何補救作用,缺乏教和學有機結合。5.授課對象自主學習能力差,缺乏學習內動力。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選學會計也并非出于自己意愿,而是家長認定學會計好,日后工作悠閑且收入也高。學生自己對會計學科毫無認知,缺乏學習潛在的內動力,造成盲目學習不是自己要學會計而是家長讓我學。平時學習中感到內容枯燥,大量理論知識需要記背與理解,難以激發學習熱情。
三、中職會計課堂教學改革策略
當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多為高校畢業后直接任教,他們沒有實踐教學經驗,上課照本宣科,不能在教學中滲透現實鮮活的例子,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而學生基礎普遍較差,自己對所學專業缺乏認知和學習主動性。因此,必須對會計學科的教學進行改革,以求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教學質量。具體策略如下。1.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教學理念。具體做法如下。(1)鼓勵會計教師到企業兼職。學校為專任教師搭建平臺,積極鼓勵教師利用寒暑假到企業頂崗學習,熟悉財務管理軟件的應用,通過兼職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再與課本理論知識結合,將抽象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后傳授給學生,深入優化課堂理實一體,真正做到“教師先行、學生跟進、教字領先、學歸屬教”。(2)高薪聘請兼職教師。請他們將生動活潑、豐富的實踐案例與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融為一體,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3)校內建立模擬實驗室,加強校企合作。為師生技能實踐提供實訓基地等,既可提升會計實踐教學質量,又可拓展師生視野,鞏固理論知識。2.改革課堂教學內容,建立完善課程體系。(1)從中職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競賽活動進行教學內容改革。中職學生多數是中考失利者,他們的基礎差,學習知識與接受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們的好奇心強、動手能力強。在會計教學中,教師可利用中職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組織競賽活動,將教學內容融入競賽活動中,號召學生積極參與。如組織會計知識小競賽、編制科目匯總表比賽、珠算比賽、傳票比賽等等,讓學生通過競賽來增強鞏固知識、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2)從會計知識實際出發,加強實踐性教學。在經濟信息化時代,知識與技術的更新速度更快,學生選擇會計這個專業是為了就業后在崗位上可以應用。因此,教學內容應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行業實踐等不斷更新,為學生今后工作打好扎實的基礎。學生理論功底差但動手能力是強的,會計課程設置應注重發揮學生的這一長處,加強實踐性教學,實踐周課時數與理論周課時數至少大致相當,同時要加強財務軟件操作教學,讓學生用計算機與互聯網代替傳統手工做賬,提升會計教學的整體質量。3.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1)實施分層差異教學,尊重學生個性發展。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層教學:對基礎薄弱學生,要求其完成課程基本任務即可;對于有能力學生,在其完成基本任務后可對其進行知識拓展延深。在強化一段時間后,如果原來基礎薄弱的學生基礎打牢了,也可要求其進行拓展學習,提升其整體教學效果。還要結合中職學生的自身特點,整合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編制實用性強的校本教材,改進教學方法以確保教學質量,并制定適合中職學生的教學方案。(2)營造課堂民主氛圍,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手段。首先,教師要轉換課堂教學角色,提升學生主體地位,教師應充當引導者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索奧秘。其次,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查閱相關會計學習資料、討論并集體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展示會計專業素質與技能的平臺,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最后,通過組織會計相關的知識競賽、校園活動宣傳會計專業,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和接受會計知識。(3)運用趣味語言激勵,引導學生學做合一。會計專業術語多且枯燥,運用趣味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如將“會計發展史”稱為“會計身世”;“會計準則”稱為“家規”,以此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再如將會計構成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稱為“六大家族”,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使學生對原本枯燥的知識產生興趣,以此促進學習。又如在進行應付職工薪酬、社保內容教學時,由于學生對社保內容比較生疏,此時教師可以用“生、老、病、休”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生代表生育保險、老代表養老保險、病代表醫療保險、休代表失業保險,用形象直觀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理解鞏固會計知識,積極改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搭建學生學習理論技能的平臺。4.推進課程信息化評價,創建智能教學環境。中職會計課程安排一般采用“三位一體”形式,即基礎課—專業課—實訓課,近幾年雖然提倡“課證融合”,但并沒有真正落實。必須改變原有“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會計課堂教學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和黑板,一方面要充分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將財務軟件、大數據等信息化教育深入課堂。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貫穿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課前預習發送課程提綱;課堂上隨時發送教學資源、監控學習情況,學生跟緊授課進度分組互動學習;課后復習、作業、考試,通過成績分析存在的問題。也可導入管理系統評價,創建處處皆可互動的環境,做到課程資源豐富、啟發引導性強。
四、小結
總而言之,課堂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至關重要。應積極轉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理念,提升會計專業教師素質,加強互聯網、大數據等對課堂的滲透,建立健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加強會計實踐技能培訓,為專任教師搭建下企業頂崗實踐培訓平臺,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提升中職會計專業的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玲.“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學校會計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5).
[2]寧金吾.就業導向下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3(10).
[3]王菲.中職會計實踐性教學改革初探[J].科學中國人,2015(8).
[4]陳玲.“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學校會計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5).
作者:王海燕 單位:諸暨市職教中心
- 上一篇:信息化課堂教學個性化分析
- 下一篇:無機化學課堂教學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