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化學課堂教學改革思考

時間:2022-12-15 09:39:18

導語:無機化學課堂教學改革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無機化學課堂教學改革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從多方面進行了探討,主要從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的平衡、立德與樹人并重、教材知識與前言學科知識兼顧、課程內容深度與評價方式改進等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

關鍵詞:無機化學課程;化學專業;教學改革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特別是高等教育的飛速發展和教學規模的急劇膨脹,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做到“質”“量”齊飛,已經成為高等教育者和政府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課堂教學質量是教書育人的根本保障,也是教學中永遠繞不開的話題。傳統的“填鴨式”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站在講臺上賣力的唱“獨角戲”,學生在下面忙碌不停地記筆記,課堂教學方法單一,課堂缺乏師生互動和趣味性。為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近年來許多教學工作者在課堂教學方面做了多方面的改革嘗試,提出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模式、案例式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模式、小規模私有在線課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POC)模式等多種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良好結果,為其他教學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啟示[1-8]。然而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單一的教學模式,即使是創新性的教學模式一般也很難滿足多變的課堂教學環境,往往多種教學模式的有機融合才是合適的選擇。本文以無機化學課堂教學為例,從自主學習與“強迫式”學習的對立統一、信息手段、情境教學、課程思政等方面對課堂教學的綜合改革進行了分析,提出課堂教學方式一定要以學生為本,在考慮學生基本背景的前提下,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受益者,是教學過程真正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

二、課堂教學改革的內涵

(一)自主學習與被動學習的辯證統一。與高中階段普遍實行的“以教為主”的被動式學習方式相比,大學的教學方式相對自由靈活,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強調學生獨立能力的培養,這是非常正確的。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在主動和被動學習方面不應走極端,只強調自主學習而忽視所謂的“強迫式”學習。無機化學課程的授課對象是剛剛結束高中學業邁入大學的大一新生,與高年級大學生相比,學風較好,也易于管理,但在自主學習方面還比較缺乏經驗,獨立分析、探索、創新、實踐等方面的能力需要逐步培養。因此,對于大一新生,不僅是無機化學課程,其他課程的學習也需要盡量做到自主學習和被動學習的辯證統一。從對近五年學生學習狀態的調查表明,盡管學生也知道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還是依賴教師的課堂教學,主動性較差。在前幾年的教學內容設計中,也曾經將一些內容設計為自主學習內容,但從對自主學習內容的考核結果看,自主學習的效果并不使人滿意。因此,從確實保證教學質量的角度考慮,在施行教學過程中,不能為改革而改革,對于大一新生,仍然應堅持課程教學為主,努力實現自主學習和老師教授的有機融合。(二)“樹人”與“立德”并重。唐代杰出文學家韓愈在所撰《師說》中寫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的職責不僅是為學生講授學業,解決疑難問題,而且還要傳授做人做事道理。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和外來文化的不斷增多,大學生群體對于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出現不同程度的迷茫。教育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線。2016年主席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因此即使在專業課講授中也應融入正確人生觀的教育,也應以構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為目標導向,深入挖掘提煉各類課程所蘊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強化“課程思政”的科學化、規范化與體系化,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協同效應,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育人成效。(三)教材內容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教材從編寫、出版、使用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導致課本中的部分知識,特別是前沿學科知識有一定的滯后性。為了能夠使課堂知識不脫離時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利用教材傳授系統性的基礎理論,同時也需要利用當前非常發達的信息化技術補充最新學科知識,使課本基本理論與最新實際應用有機的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例如2017—2018學年在講解關于稀溶液的依數性這一知識點時,正好發生了“江蘇南通交通部門融雪用工業鹽丟失事件”。從這個事件,我們不僅可以給予學生基本的道德修養教育,同時更有專業知識的教育,即暴雪冰凍天氣,工業鹽灑在路面上為什么可以起到融雪的作用,這就是稀溶液依數性中凝固點降低的實際應用,把課本知識與身邊發生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四)以人為本,適當規劃教學內容。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能夠自如的做好課堂教學工作,教師備課時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找出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求知欲望。大學課堂教學模式肯定與高中階段有差異,更強調學生對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和對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學習壓力也相對沒有高中大,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學課程就是一些內容固定、陳舊、上課隨便聽聽、下課不用復習、考試容易輕松過關的所謂“水課”。應堅決杜絕所謂的“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說法。教育部部長陳寶生2018年6月在新時代全國高等教育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明確要求高校教育要合理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在科學合理構建課程內容的同時,對于課程的評價標準也應不斷更新,不斷切合人才培養的要求,實施多樣化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結論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已經進入深水區,辦好一流本科教育是高教發展的迫切需要,課堂教學作為本科人才培養的主戰場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的教學模式有許多種,各有特色,但檢驗課堂教學質量的核心標準是能否讓學生受益,能否滿足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質量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唐丹.基礎化學課堂情境創設的研究與實踐———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為例[D].碩士學位論文,湖南師范大學,2016.

[2]侯文華,陳靜.大學化學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J]大學化學,2009,24(3):22-26.

[3]周偉慶.大數據時代下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J].教育現代化,2016,(21):162-163,168

[4]余紅偉,魏徴,李瑜,王源升.大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案例教學[J].化工高等教育,2012,(3):92-94.

[5]楊昱,徐雅琴,楊玉玲.多向交往探究式教學提高無機化學課堂教學質量[J].大學化學,2012,27(5):39-41.

[6]孫舒揚,李華敏,蔣小滿,李海燕.食品生物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魯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1):52-54.

[7]張立慶,李菊清,俞遠志,干均江,張艷萍,祝巨.基于SPOC的無機及分析化學課堂教學改革[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8,30(3):258-262.

[8]吳碩,劉志廣,宿艷,王秀云,劉哲,張明旭.分析化學“翻轉課堂”的嘗試與探討[J].中國大學教育,2015,(1):53-56.

作者:盛國棟 俞華斌 張詩濃 廖 慶 單位:1.紹興文理學院 2.紹興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 3.紹興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