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及啟示
時間:2022-01-06 10:08:26
導語: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及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分析高等教育下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所帶來的啟示,有助于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重構、學生參與度、問題反饋、課堂外因素評價這幾個方面分析了高等教育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闡述了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做好教學資源的選用、營造良好課堂氛圍、重視與學生的交互、重視課前與課后教學的教學安排這幾項評價標準帶來的啟示,以期助力教育領域的發展。
關鍵詞: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教學評價
高等教育中數學學科內容難度比較大,使得數學教育對課堂教學質量的要求更高。而通過設置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能夠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和改正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讓學生順利地完成課堂學習,因此,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高等院校通常會重點關注課堂教學評價,這讓高等教育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更加完善、合理,并為數學教育領域的課堂評價標準設置帶來極大的啟示。
1高等教育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
在高等教育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通常遵循以下幾項原則:第一,導向性原則。課堂教學評價結果是課堂教學重要依據,這使得教學評價對課堂教學工作開展產生引導作用,不僅會影響教師的工作方向,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向,因此,課堂評價標準應當明確凸顯自身的導向性,幫助教師清晰教學重點,增強教學工作的準確性與合理性;第二,有效性原則。有效是教學評價的根本原則,而教學評價是否有效,完全取決于評價標準的有效性。對此,應注意不要過度追求評價標準的精度,因為精度過高的評價標準,往往會導致評價工作的可行性降低,讓評價工作失去適用性,所以,在評價標準設計中,只要能夠有效反饋、評價課堂教學活動即可;第三,發展性原則。一直以來,數學教育領域均處于不斷優化發展階段,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帶動了課堂教學重點的變化,例如,以往教學工作的重點僅包括知識傳授,而當前的教學重點不僅包括知識傳授,還涵蓋了學生核心素養、綜合素質的培養。為此,在教學評價中,應當秉承發展性原則,不斷根據實際情況改善、優化評價標準,以保證評價工作能夠跟上教育領域發展步伐,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效能。
2高等教育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構建依據
在高等教育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首要依據就是當前黨和國家提出的立德樹人教育方針,院校基于該教育方針來構建評價標準能夠更準確地響應國家的教育改革號召,并明確課堂教學重點,教育大方向,由此保持自身學科教育的先進性。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情以及學校的性質也是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構建的重要依據。通常來說,院校以此為依據進行評價標準建設,能夠讓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更符合實際情況,也更具可行性。此外,在評價標準應用期間,學校也要根據教學實踐結果對評價標準進行調整,使評價標準更加科學合理,因此,除了上述兩個評價標準構建依據以外,教學實踐也是一個重要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構建依據。
3高等教育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1)明確教學目標。在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多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要求師生雙方都對學習目標具有明確的認知,并相互協作完成該目標。而這種評價標準要求體現出了當前注重學生素養培養的教育改革理念,能夠幫助教師找準課堂教學方案設計方向和重點,讓整個教學過程能夠體現出對學生素養培養的重視,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在此背景下,教學目標通常包括極強概念性理解、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積極的數學情感培養等,這些目標通常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方法、時間、內容等要素的設計,因此,將教學目標是否明確作為課堂評價標準,能夠借此整體地評估教學方案的適用性,并考查教師、學生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和看法,由此高等院??苫诖?,更加科學地設計、建設課程體系,開展教師培訓、教研等工作,讓數學課堂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2)合理化教學內容重構。一般來說,高等教育主要培養學術型人才、職業人才這兩種形式的人才,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往往需要根據人才培養方向,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構,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案,以確保人才培養效果能夠達到預期。由此可見,內容重構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為此,在高等教育背景下,很大一部分院校都會將內容重構效果作為教學評價標準,而且各項教學策略、方案設計,均需要基于經過重構后的課程內容開展,所以,在教學評價中,相較于教學策略、學習環境等評價標準項目,內容重構往往更加重要。通常來說,教師們大多對內容重構環節持有清晰的思路,根據教學重點、學生學情,進行教材課程內容的重構,由此讓課堂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的知識學習規律,提升課堂教學水平?;诖?,在教學評價標準中,內容重構的合理性大多情況下被視為關鍵的評價標準項目。(3)強調學生參與度。高等教育背景下,學生大多已經成年,也具備了一定的自制力,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主動地通過接受課堂教學來獲取知識。然而在此背景下,也有很大一部分院校依然將學生參與度設置為了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重點標準,由此,讓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給予其數學交流、創造的平臺,培養其積極的數學情感,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在此過程中,將學生參與度納入教學評價標準項目范疇內,很大程度上也源于數學并非專業課程,使得大部分學生秉承著,考試及格即可的思想,進行數學學習。事實上,數學課程雖然是一項公共課程,但也是其他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學生的這種思想很容易影響其未來的發展,同時也不利于其綜合素質的成長,因此,院校通過將學生參與度作為評價標準項目,引導教師注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夯實專業課學習基礎,為其終身的發展創造良好開端。(4)重視問題反饋。在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上,大多數的高等教育學院均重視問題的反饋,并強調教師需重點關注對學生的提問和反饋的傾聽,例如:通過設置標準項目、提問的有效性,向教師強調,應當保證自身提問策略的有效性,以更好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其后續的教學工作開展提供依據。一般來說,對于問題反饋,配套的評價標準通常包括是否能夠提出各種水平且難易適當的問題等。此類評價標準,能夠反映出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如是否能夠聽懂課程內容、是否能夠緊緊跟隨教師的講課思路等,同時也能體現出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以及教師課堂教學提問環節設計的合理性,由此為院校的師資建設以及課堂教學方案優化提供依據。(5)關注課堂外因素評價。在高等教育下,課堂外因素主要包括教師的備課、學生的復習和預習,將這些因素納入到評價標準建設中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因素雖然不存在于課堂階段內,但對于課堂教學效果存在直接的影響,所以,很大一部分高等教育院校會考慮將上述課堂外因素進行細化分解,作為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由此獲得更加全面、準確的數學課堂教學信息,提高評價結果的參考價值。
4高等教育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啟示
(1)站在學生角度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也逐漸提高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視,因此,更加鼓勵學生與教師協作達成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學術研究、技能實踐等方面素質,而非運用傳統的單方面灌輸式教學,僅強調知識傳授。為此,大部分高等教育院校的課堂評價標準均要求教師、學生都應當對教學目標有清晰的認知。而事實上,目前的教學目標往往都是由教育工作者站在教師的角度上設定的,雖然這樣有利于教師更加明確教學目標,但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會存在教學目標認知偏差,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基于此,在上述教學評價的啟示下,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從學生的角度,制定具體、清晰的教學目標,而且也要從學生的角度考查課堂教學內容對教學目標的實現是否有效。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學生對目標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學目標落實評價,然后以此為依據,站在學生的角度制定教學目標、評價教學目標的落實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以及課堂教學評價結果的參考價值。(2)做好教學資源的選用。根據上文論述,課程內容重構作為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中的一項關鍵內容,能夠為課堂教學效果帶來極大的影響。在上述評價標準帶來的啟示下,應當將課程內容重構作為課堂教學工作重點,并以此為切入點來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從本質上來說,課程內容的重構就是對現有教學資源的篩選、整合,以根據教學方向、學生學情等因素,選擇更有價值的教學資源,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對教學資源加以重新安排,由此達到高質量的內容重構,提升課堂教學工作水平,例如:在內容重構中,對于學術人才培養院校來說,應當從教材內容中重點提取學術性的知識內容,作為教學資源,然后按照邏輯順序進行教學資源排布。而對于職業型人才培養院校,如高等職業院校來說,則應當從教材中重點提取實踐性強、具有操作指導作用的內容,作為教學資源,再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進行教學資源排布,實現課程內容重構。此外,內容重構對于教師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要求較高,因此,為了提高內容重構效果,院校也要積極開展師資建設,以提升教師的內容重構能力,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3)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根據上述對評價標準的論述,學生參與度是衡量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重點關注學生參與度,培養學生對數學這類非專業課程的重視,夯實其專業基礎?;诖耍谏鲜鲈u價標準所帶來的啟示下,應當重視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營造出一個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學習興趣。但在此過程中,應當注意,需要從素質培養的角度出發,設置觀察、計算、推理、驗證等數學知識應用實踐活動環節,由此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同時讓其通過經歷數學知識應用實踐的過程,完成知識的內化和外顯,使其真正掌握課堂知識,深入優化教學效果。此外,教師也要注意在教學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讓課堂講解內容更具趣味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而且也要將數學課程內容與專業課程內容建立聯系,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為課堂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提供良好條件。(4)重視教學中與學生的交互。在高等教育背景下,從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中對問題反饋的重視,可以得到啟示,即學生的問題反饋能夠為課堂教學效果帶來極大的影響。在此啟示下,應當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獲取更多的學生問題反饋信息,由此給予課堂教學方案優化改善工作更加豐富、充實的依據,推動課堂教學水平的持續優化。在此過程中,應當注意,由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大多已經成年,所以教師普遍認為其具有足夠的理解、消化能力,并更愿意采用單方面灌輸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以增加課堂的知識承載量。但實際上,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而且高等教育中的數學學科知識,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較為抽象且難以理解,因此,單方面的灌輸并不能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需要扭轉自身的教學理念,樹立與學生之間交互的科學教學理念,并通過不斷提問,獲取學生對之前講解內容的反饋,從而尋求更好的知識講解方法,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水平。此外,也要注意圍繞課程內容,合理設計問題,確保問題的有效性,以借助提問獲得更加有參考價值的學生反饋信息,為課堂教學工作的優化提供依據。(5)重視課前、課后教學安排。根據上述關于課堂外因素的評價標準論述可以了解到,除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因素以外,課前、課后的因素如預習復習、備課等均會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影響,由此該評價標準,能夠為課堂教學帶來啟示,因此應重視課前、課后的教學安排。在此過程中,院校應重視對教研、集體備課活動的組織,并提出明確的備課內容、教具準備等工作要求,以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增強后續課堂教學效果。此外,教師也要為學生布置一些預習、復習任務,并將預習、復習任務的完成質量與期末成績關聯,以此督促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為課堂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提供良好條件。
5結論
綜上所述,根據高等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帶來的啟示,對數學課堂教學加以優化,能夠增強教學工作效果。在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通過分析高等數學課堂教學標準,總結其所帶來的啟示,能夠明確教學設計思路、明確課堂教學工作的重點,從而不斷改善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保證教學工作的效果能夠順利達到預期。
參考文獻:
[1]劉楊,蹇世瓊.鄉村振興背景下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特征與路徑[J].當代職業教育,2021(06):36-42.
[2]龍海濤.人工智能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契機、挑戰與路徑選擇[J].中國考試,2021(11):10-18,34.
[3]蘇明,陳·巴特爾.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現狀與知識結構——基于2010—2019年CSSCI數據庫的文獻計量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21(05):41-49.
[4]劉珊珊.“新工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溝通能力培養課程體系構建——以黑龍江大學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10):19-21.
[5]張銳,毛耀忠,謝建民.新工科理念下高等數學課程“模塊化”教學實踐研究——基于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專業[J].甘肅高師學報,2021,26(05):46-51.
作者:趙春紅 單位:濰坊科技學院
- 上一篇:高職語文教學與學生人文素質探索
- 下一篇:高中語文貫通銜接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