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定位思考

時間:2022-01-14 10:58:23

導語: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定位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定位思考

摘要:在全球經濟增速疲軟和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將是我國政府急需解決的一個迫切問題。伴隨著企業減稅等減負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我國企業的生存力將逐步提升。在此過程中,企業管理人員,特別是企業的財務人員,將會面臨巨大挑戰,特別是新制定和新法規的適應和新準則的實行,將會對財務人員的業務綜合的能力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中小企業財務人員培養搖籃的高職院校,如何培養新環境下的優秀財務人員,將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特別是對會計信息化技能的培養,幾乎要顛覆傳統的會計技能培養模式。如何重新定位思考會計技能課程,是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關鍵。準確的定位,可以更好的完善和實施會計人才培養計劃。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課程;人才培養;定位;思考

一、高職會計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

高職會計教育是高等職業會計學專業教育的簡稱。高職會計教育一直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多年對會計高職教育進行研究與分析,高職會計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為目標,具有會計基礎理論知識,會計基本技能應用能力強,財經法規知識面較寬,綜合素質高的技能型人才。會計高職教育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來構建會計專業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高職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將逐漸從“偏重文化技術和理論知識”轉為“重視就業技能和發展能力”。這對我國高職會計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充分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基礎上,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高職會計教育目標,為實現高職會計教育目標,在高職會計教材、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實行多項創新。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就業競爭力,也可建立一個更合理的會計高職教學體系,為新環境下高職會計教育新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

二、就業驅動致使會計信息化技能被重視

高職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重視就業技能和職業發展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培養會計學生的會計基本技能和會計業務管理能力。現階段部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無法滿足社會用人單位需要,不受社會認可、就業率低下,從宏觀方面來說,社會環境對高職院校學生不重視、供求存在矛盾是原因之一;從微觀方面來說,校園環境中學生自身、教師教學和學校辦學三大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具體問題,使得高職院校畢業生在職業能力、崗位技能、職業素養等方面缺乏競爭力,不符合社會用人單位需要。要提升用人單位對會計畢業學生滿意度,應該以企業的用人需求為導向,認真剖析會計高職教育過程中產生相關問題的原因,結合企業的用人需求,按照高職教育的目標,充分考慮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教學過程以學生就業為目標,努力培養符合社會用人單位需要的會計專業人才。而會計實操技能是會計從業者所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在信息化賬務處理普及的當下,會計信息化技能將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能。就業驅動教學,使得會計信息化技能在高職會計教學過程中被逐漸重視,要求會計專業畢業生在畢業時必須掌握該項基本技能。

三、會計信息化技能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雖然會計信息化技能在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被逐漸重視,且課程的重要性還有進一步增大的趨勢。但是現階段會計信息化技能在教學過程中的培養仍然充滿諸多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3個方面:1.課程教學目標定位不清晰。會計信息化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還停留在以往將其作為理論教學課程的基礎上,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傳統課程意義上,沒有考慮該技能對學生畢業工作后的重要性。教學目標僅停留在知曉和會操作層面,對于運用會計信息化技能進行實際操作,幾乎沒有要求。由于課程教學目標定位不清晰,導致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有效的實施教學,甚至還在使用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2.課程教學環節不完善。由于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目標不清晰,進而導致了整個教學環節的不完善。部分教師僅將基礎操作的內容進行教學,而對于實用性更高的供應鏈模塊,因為怕麻煩和缺少監管而選擇性的進行放棄教學,造成了整個課程的教學環節不完備,學生的信息化操作技能不完整,真正實用性更高的技能模塊沒有掌握,造成學生在該技能上學習項目有缺失,進而導致不能完全掌握該技能,畢業后的就業競爭力就顯得不足。3.課程教學效果考核不理想。會計信息化技能的教學效果考核,一直是眾多高職院校的短板。當下主流的考核方式是以試卷筆試為主,完全背離了技能課的考核特點,無法督促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專心學習。考核和教學最終形成惡性循環,上課期間教學效果不理想,卻無法從考核中進行反饋。即使部分學校采用考試平臺進行技能操作的考核,仍然由于考核的題庫更新不及時,設備硬件的維護不到位等諸多原因,致使會計信息化技能的上機考核形同虛設,根本無法達到技能課程應有的教學效果考核要求。

四、會計信息化技能在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定位與思考

1.積極轉變高職會計教學管理觀念。基于地區及行業發展的需求,傳統高職會計教育教學觀念已經無法滿足高素質人才培養工作的需要,因此在理論層面上應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探索更為先進的教學觀念,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引進更為科學的教學思想、探索更合理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實施教育指導。會計信息化課程在高職會計教學中的地位將因教學管理目標的改變而被重新定位。會計信息化技能課程必須按照實用型和實踐型人才培養需求合理設定教學目標,結合企業會計工作對專業教學加以調整的指導思想,促使會計信息化課程的教學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會計信息化課程在整個會計教學體系中的地位。2.結合企業需求拓寬對會計信息化課程核算模塊的教學。按照以需求促培養的原則,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培養將會是地區用人單位的需求為導向的。用人單位往往需要學生掌握會計信息化的業務核算操作技能,而不是簡單的基礎模塊技能。特別是信息化技能中的供應鏈、應收管理、應付管理等模塊,是會計實際工作中常用的核算模塊,應加大以上模塊的課程教學,并且要做到使學生能夠脫離教程進行實踐操作。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信息化技能的綜合操作能力,保證培養的學生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對學生來說,也大大提升了就業競爭力,增添了就業信心。3.探索新型的課程教學模式。會計信息化技能本質上是一門需要通過不斷熟練來掌握的技能。那么他將無法回避技能課程的短板,那就是在時間的跨度上造成該技能的生疏。特別是經過長時間的間隔,部分學生甚至完全忘記該項基本技能的基礎操作。為了解決技能課程時間跨度的短板,應探索新型的課程教學模式。首先,從專業角度來看,會計專業的理論課程和技能課程是密不可分的,所有的理論知識都可以通過技能操作的方式進行體現。這就為新的課程教學模式提供了理論可行性。其次,結合信息化技能課程的特點,充分運用信息化軟件的功能模塊,在不同學期對不同課程進行實踐學習。如基本的賬務處理模塊可以結合基礎會計等課程,供應鏈模塊可以結合成本計算等課程,UFO報表模塊可以結合財務報表分析等課程。由于不同課程開設在不同學期,在各期開設相關課程時,加入信息化技能實踐操作項目,既可以做到課程間的融合,也解決了技能課程時間跨度上的短板,對整個會計課程的教學體系是一種創新。4.改革探索新的課程教學效果評價模式。沒有考核評價就沒有監督,也就沒有改變。高職會計教育要提高整體水平,必須要改變現有的不合理的課程教學效果考核模式。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效果的傳統評價模式,早已經不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在重技能和高素質的教學背景下,應該對現有的信息化課程的教學效果考核提出新的方式和目標。考核方式可以進行多渠道考核,比如可以以企業的用人標準為考核方式,結合任課教師在信息化考核平臺上的技能操作自評,參照省級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的全省綜合成績排名,對會計信息化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對任課教師實行教學效果考核進退機制,對學生實施教學效果監督改進機制。對會計信息化課程的教學效果,做到三位一體的客觀評價,為改進該課程的教學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5.提升會計信息化課程在會計課程教學體系中的地。傳統的會計學歷教育,主要是以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理論基礎課為教學重點,技能課程往往都不太被重視。這是由于傳統的會計手工賬務處理流程所造成的,教學要適應新時代下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標準,必須提升會計信息化課程在會計課程體系中的核心地位,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課程設置等一系列相關問題。不管是任課教師還是學生,在充分的認識到信息化課程在會計核心課程體系當中的地位后,都會更加重視該課程的學習,為真正落實學好會計信息化技能提供思想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文淵.高職會計教育的發展趨勢與對策[J].職業與教育,2014.32.

[2]劉艷.論高校會計教學改革[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馬慶發.當代職業教育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桂良軍.會計學本科專業會計信息化相關課程設置及其教學體會[J].中國管理信息化:會計版,2005(11).

[5]王玲.淺析高職會計教育與行業發展之間的聯系[J].經營者,2014.10.

[6]丁晶.論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J].會計之友,2011(21).

[7]薛亦玉.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J].海峽科學,2011(5).

[8]蔡其勇.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探討[J].教育探索.2006年06期.

[9]張蘭卿.對會計電算化向會計信息化過渡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4).

作者:吳讓軍 簡單 單位:內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