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在教育系統的作用

時間:2022-01-12 11:12:30

導語: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在教育系統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在教育系統的作用

摘要:我國會計管理制度改革中的一項重要成果就是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應用,在國家政策支持和教育系統的配合下,發展形勢基本趨于平穩。文章對教育會計集中核算進行全方位探討,對會計集中核算的重要程度和深遠影響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對會計集中核算有正確的認識,對學校教育發展有建議性指導、對教育系統財務管理有推動作用

關鍵詞:會計集中核算;教育系統;財務管理

一、教育會計集中核算管理的重要性

在國家、行政單位、核算中心和學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會計集中核算使會計工作的開展有了質的飛躍,教育行業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對規范學校的規章制度和財務管理有推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改善會計質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思想認識、提升資產利用率等有著幫助性作用。(一)教育會計集中核算管理的實行有利于規范學校的財務違規行為。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后,學校保留財務自主權,進行簡單的報賬工作,核心工作交由財務核算中心,提高了學校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也增強了會計信息的準確率。會計核算中心參與核算監督工作的管理,使得內外監督共同作用,為外部監督提供了便利,使財務走向公開化,有效改善了學校財務人員工作效率低、工作人員濫用職權,非法違規行為明顯改善,使會計制度的改革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二)教育會計集中核算管理的實行有利于提高教育資金的利用率。很多學校對于資金周轉和利用率低的問題有很大困擾,對于教育資金做不到合理分配,甚至會出現“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集中支付方法彌補了這個缺陷,財政資金使用不再到個人手中流轉,而是會計核算中心直接根據學校各項預算管理和上報金額直接撥款,有效規避了因資金運營和融資方式導致的風險問題,減少了資源浪費現象,資金到位情況得到保證,減少了未到賬資金的困擾情況,提高了學校資金的利用效率。(三)教育會計集中核算管理的實行有利于提高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會計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業務能力、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等方面都是經過重重篩選,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加上會計電算化系統的運用,可以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減少了單位和學校核算的中間流程,使得會計核算和工作效率可以得到高質量保障,為會計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能夠減輕因煩瑣復雜的會計事務對單位的不良影響。

二、教育系統財務管理中會計集中核算的特點

(一)決策人員與執行人員相分離。在教育會計集中核算制度運行中,逐漸取消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自行決定、審批的做法,同時會計核算中心相關人員與各單位的隸屬關系,變成了平等級別,抑制了決策者因業務能力和主觀意識等原因,對執行人員提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要求。(二)財務審批工作和會計監督相分離。實行教育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后,學校管理權一分為二,在保留自主權不變的前提下,各行政事業單位主抓財政審批工作,會計核算中心開展會計審查監督工作,雙方共同作用,使得教育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不斷得到優化,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單位內部徇私舞弊行為。(三)會計憑證的保存管理權力相分離。會計資料的完整性關系到單位的長遠發展,全部會計資料檔案不再是各行政單位單獨保存,而是全部交由會計核算中心保存,會計檔案的完整性和及時性得到很好的保障。為預算單位的內部監督和政府紀檢部門的外部監督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條件。(四)會計工作全過程公開化。分散核算模式下,工作流程和業務處理不對外公開,知曉人數少,業務資料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無法得到保障,對下一步工作開展和執行造成了不確定性。在會計教育集中核算制度下,多個部門工作人員參與其中,多個環節的審批、檢查,會計工作過程更加公開透明,工作進展更加順利,減少了暗箱操作行為的發生。

三、會計集中核算的實行對教育系統的財務管理影響性分析

(一)為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提供了保障。學校領導及教職工過多關注學生的教育情況,忽視了會計核算制度和行政管理方面的主體責任。教育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實行,專門對學校發展及會計工作的開展形成了一套合理規范可實行的會計核算方法,對各個學校的收入支出情況制定合理客觀的核算分析方法,學校在開展會計工作時與核算中心相互協作,實行統一報備、統一對待、集中辦理,對每個學校的各項收支情況、報銷標準如實進行統計,學校的各項資金使用、員工福利待遇完全與會計核算中心的工作相掛鉤,改善了學校內部管理制度私自做主、濫用職權的行為,個別學校內部的不合理、不合法行為得到了遏制,改善了因資料缺失而導致的工作效率下降問題。(二)為防止腐敗奠定了基礎。在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前后學校的變化也十分顯著,學校單獨使用的銀行賬戶和學校內部的資金使用情況交由核算中心管理,統一由專業人員進行核算,減少了主觀行為的發生,資金使用情況逐漸變得透明、合理、嚴謹,從根源上有效改善了腐敗貪污現象的發生,使分散資金逐漸回籠,教育資金得到有效利用,資金來歷不明、挪用公款、非法使用、重復開戶等種種情況得到改善和控制。學校發展軌道回歸正常、資金利用率升高、工作人員思想認識轉變,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加強了我國對教育監督體制的重視。(三)人員分流減輕了學校負擔。在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確立之后,針對學校現實情況,逐漸取消了會計崗位,只設立報賬崗位,保留一部分報賬人員,方便與會計核算中心交流。其余人員根據學校安排和會計核算中心的需求,分為兩部分,對于精通業務的一部分工作人員,根據業務能力和會計知識的專業程度,合理分配職務,其他人員則依照個人意愿和學校需求安排調配。這種方式既提高了會計核算中心的工作效率、增加了精通業務的人才,使工作人員能力得到發揮,又減輕了學校的財務壓力。

四、會計集中核算的實行對教育系統財務管理的作用分析

(一)規范會計工作秩序。農村學校特別是偏遠山區中小學校的教育資源和財務管理存在許多未解決的難題,賬務人員沒有接受過正規財務會計訓練,沒有會計證書的加持,對財務管理、記賬憑證、科目核算等會計知識十分欠缺。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后,由縣級教育會計中心專門人員為各學校的會計工作進行統一核算、管理,基本上改變了學校賬目不清的狀況。根據國家的管理制度和會計制度要求,會計集中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員不受學校管理制度的約束和學校領導的干擾,獨立于學校,因此避免了徇私枉法、不合法的利益收買等情況。使會計集中核算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依法合理的核算與監督減少了學校不必要的財政支出,改善了學校部分人員的抵觸心理。(二)強化資金使用的全過程管理。為提升行政單位和各學校的工作效率、對財務工作的積極性,會計核算中心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了一套管理模式,“以縣為主”模式下學校小額費用的支出情況交由鄉鎮單位學校進行統一管理,到會計集中核算中心報賬、核算。“集中收支”模式下各行政單位的開支由內部人員簽字批準后,再交由會計核算中心審查做記錄,嚴格確保每一項收支情況與之匹配、準確無誤。“分學校核算、分級管理”模式下各單位及學校的資金使用,不再單獨由自身決定,而是要通過層層審核、單位批準后才有權利使用。在資金管理權、自主權和所有權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取消了學校的銀行賬戶和財務會計人員,實行報賬制度。工資、勞動報酬經費,日常支出、業務公用經費、特殊用途的專項資金單獨核算,真正做到專款專用,大小數額的資金收支都能做到準確、明晰,對資金及時支付、撥款,規避了濫用、挪用、克扣資金等現象,既對單位和學校的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又提高了業務能力和費用支出的安全。(三)有效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以前學校對于財務方面側重偏少,只要求最終結果,而不追求過程和質量問題。通過會計核算中心政策的推行,教育局對于人才的征收、選調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因此對于電算化管理、計算機操作、人文素養等有所保障。學校方面增強了對會計知識、財務管理的學習,會計核算中心與學校會計人員的交流溝通,對信息的真實性和質量問題有保障。會計核算中心人員繼續加強學習,學校方面定期培訓考試,對單據審核、會計憑證入賬、檔案歸納整理嚴格要求,做到專人專管。工作進展情況與獎勵機制相掛鉤,大大提高了會計工作的積極性、完善了部門內部的規章制度和監督管理的流程工作。(四)提高學校內部會計隊伍的素質。首先,學校管理層起帶頭作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領導能力和抗壓能力,熟知會計業務工作,做到以身作則,加強溝通,對于單位及財務人員情況及時掌握,及時監督財務人員工作進展情況。其次,因為報賬人員與會計中心人員接觸較多,工作責任重大、專業性強,因此對職業素養、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要求都較高。在進入單位之后財務人員需要盡快適應新環境,加強單位規章制度的外部約束和自我認識的內部監督。最后,學校應積極組織財務人員積極參加會計業務培訓,邀請法律方面的專家講解專業知識,緊跟國家最新出臺的法律法規和財務制度,以便于工作中及時應對緊急情況的出現。

五、教育集中核算中心推行取得的成效

傳統的經濟模式受時展、制度變革等影響,已經不適用于教育系統的發展,做出改變成了教育發展的首要任務。會計核算點成立初期,在制度內容的編制、專業技術的缺失等方面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難。但利遠遠大于弊的推行結果,使得資金使用方面得到了公正、透明,暗箱操作行為大幅度減少,財務管理可以在陽光下正常運轉。教育經費走向透明化和會計工作的規范化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工作的真實性和可行性。(一)預算管理的及時性,有效規范了收支混亂行為。政府財政撥款金額,沒有專門機構審查,數額沒有專門人員監督核查,隨意性大,工作人員任意更改會計憑證、亂開賬戶、隨意虛報金額、檔案資料不完整等現象時有發生。此時教育會計集中核算點的成立就變得尤為重要,學生所繳納的教育費用不再經過教師之手,交由專門人員做好預算管理,會計核算點制定嚴格規章制度,各項收支都需要列明清單,然后經過申請、批準,最后由核算中心根據學校上報情況統一進行核對,由于資金使用的實時監控和事前預算管理把控得當,使得預算管理和真實使用情況相差無幾。也對收支憑證的真實性、政策的執行力度、相關手續的合理性、預算情況的監督各項不合法行為進行了檢查,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時進行改正,有效遏制了花銷不明、胡花亂支、貪污腐敗的行為。(二)對轄區內的財政資金進行統一調整,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轄區內的各位報賬人員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他們的報賬是否準確及時直接影響著會計中心的核算結果,因此需要法律觀念強、職業素質高、實踐經驗多、專業能力強的全能型工作人員,對管轄范圍內的60多家幼兒園及中小學校的賬務情況進行清點管理。成立教育會計集中核算點以來,資源浪費現象逐漸好轉,資金使用情況回歸正常,轄區內的賬務資金使用明顯改善。(三)全方位提高會計信息數據質量、規范核算口徑,促進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會計信息質量低下,使得學校核算時缺乏可以依據的會計資料,財務管理人員的權力被架空,財務管理部門變得可有可無,日復一日,形成了惡性循環模式。成立教育會計集中核算點的效果顯而易見,一方面轄區內各學校費用支出和經濟業務由專業會計人員進行管理,另一方面對報賬員的業務能力、職業素養進行培訓,兩方面共同作用下,避免了多余資金的浪費,規范了會計憑證的填制和審批工作流程。對轄區內會計核算統一口徑,方便各方面人員對財務使用狀況、資金變動情況和各項核算指標進行比較。國家相關財務制度的出臺,完善了學校會計報賬人員對會計憑證的填寫、審批等工作流程、制度管理規定等基本工作流程,減少了會計信息失真和信息虛報情況,提升了會計信息質量,規范了會計核算流程。

六、結論

原來涉及現金使用、專項經費收支、財務管理、票據憑證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經費審核、資金報銷、員工職責分工等,傳統的經濟制度已經不適用于教育系統財務管理的發展要求,隨著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推行和確立,核算制度也契合學校和各行政單位的管理意識和長遠發展,會計核算制度逐漸運用到學校及各行政單位的財務發展中,對財務管理和會計質量有所提升,緩解了學校財務壓力。會計集中核算與教育系統相融合,緩解了行政單位的財政壓力,保證了資金的正常運轉。

參考文獻:

[1]鄭曉玲.教育會計集中核算中心相關問題探討[J].財會學習,2019(21):128-129.

[2]高鑫生.試析如何加強教育會計集中核算管理[J].時代經貿,2018(35):39-40.

[3]汪仁玲.對教育系統會計集中核算下的財務管理探討[J].財會學習,2016(22):109-110.

[4]周立文.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對教育系統財務管理的影響[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5):186-187.

[5]宋曉嵐.會計集中核算對教育系統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21(18):187-188.

作者:許靈斐 單位:南通市崇川區教育體育局財務與審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