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會計教育模式改革與創新

時間:2022-02-18 09:31:34

導語:中職會計教育模式改革與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會計教育模式改革與創新

摘要:近年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進入會計領域,給會計行業帶來了許多新變化。這就要求會計從業者在具備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掌握系統化的軟件應用技能,這對培養技術性人才的中職會計教育來說是一種挑戰。當前,了解大數據收集、處理、分析技術,了解大數據給會計教育帶來的影響是促進中職會計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大數據;中職教育;會計教育;改革

一、引言

中職會計教育作為培養會計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刻關注著會計行業發展變化并不斷調整會計教育的方向,以培養學生融入大數據背景下的會計行業。大數據時代改變了傳統會計的教學方法,它通過收集海量的數據資料進行加工分析,為會計人員減輕了負擔,也為會計教育提供更多發展的可能。面對大數據給傳統會計教育帶來的沖擊,中職會計教育如何在創新的基礎上轉變教育模式值得深思。

二、大數據時代中職學校會計教育現狀及變化

從中職教育本身意義出發,中職會計教育旨在培養能夠從事相關會計工作的實用性人才。但范玥等學者指出,盡管中職學生按照學校要求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但在學業完成程度上并不理想,對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及實際操作都不能達到實用型人才的標準。曹偉萍等學者指出,大數據的內涵就是經濟高效地從高頻率、大容量、不同類型的數據結構中獲取需要的價值并充分地運用到智能化信息技術中。針對大數據的發展趨勢,會計領域逐漸出現泛會計化和非會計化現象,會計工作崗位減少。因此,中職學校為了使學生能夠適應新環境下的會計工作,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韓德靜學者指出,以大數據為發展背景的會計教育需要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從核算型會計向智能化管理會計過渡。這就需要讓學生了解會計相關業務的具體操作流程,了解不同會計科目代表的內容及資金的運轉,也使得中職學校開始著力提高師資力量,鼓勵核算型教師接受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等移動互聯網新技術的應用。譚青等學者指出傳統的會計教學模式及人才培養體系在“大智移云”時代已經顯得有些滯后,教學理念、方法、考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都需要被討論。中職會計教育需要與信息化時代接軌,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向社會輸送高質量、多元化的實用技能型人才。

三、大數據時代中職會計教育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人才培養目標同質化、專業課程內容單一化

傳統的會計教學方式在過去為行業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但呂春瑩學者指出面對日新月異的經濟發展環境,會計教育明顯出現滯后。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傳統會計教育的培養模式千篇一律,培養的初級會計人才居多,而具有自我分析能力的中高級財務會計人才卻很少,會計人才結構單一,這表現出我國會計人才結構失衡、培養目標同質化。其次,中職學校開設的會計專業課程很多,這些知識都是會計從業者進入會計行業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學習這些專業核心課程及實踐操作,確保了學生在掌握這些會計基礎知識后可以投入企業的生產經營核算中。但在大數據背景下,很多企業開始引入信息化、智能化服務進行核算分析,這對僅僅掌握基礎知識的會計人才來說存在困難。因此,教學內容就需要緊跟時代發展,在會計課程中引入大數據、云計算等學習內容,滿足企業財務工作方面的需求。

(二)中職會計教育重核算方法、輕思維模式

傳統會計教學的首要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全面掌握會計的基礎知識、技能、方法。葉志鋒等學者指出,這種固化的培養模式已不適應當下大數據時代發展需要,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忽視會計從業者應該具備會計思維模式與財經素養的培養。一味地強調會計學科知識,而缺乏對會計行業及學生需求的關注,就會出現中職學生掌握了會計知識卻很難有效地應用知識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現象。大數據時代,新技術已經實現記賬、算賬、報賬等工作智能化、自動化,這一發展變化為中職會計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內容,使整個教學呈現出開放、共享、聯通的氛圍,在這一趨勢下,如何將會計教育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管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上成為中職教育正在探索的一大難題。

(三)中職教育落后于大數據的時代背景

“大智移云”時代一切皆可數據化。目前的中職會計教育局限于賬表的數據結構,忽視了經濟業務產生的過程及外在影響因素等非結構化數據,這就使得中職會計教育局限于會計相關數據的整理與分析,例如數量、價格等定量數據,導致培養出的會計人才忽視了定性數據及非結構化數據的作用,從而使得數據重復進入信息系統,影響會計決策者有效利用信息進行判斷。

(四)大數據背景下專職教師的缺乏

一方面,中職學校的師資結構呈現骨干教師少、青年及年長教師多的兩極分化的格局。不同教師的會計教育理念及對大數據等新事物的理解不同,從而產生了專職教師在數據分析能力上的差異且大數據方面的科研成果也不曾增加的現象。另一方面,受國家打造金課政策影響,中職教育的重心落實到教師教學上,而對教師數據處理能力的提高沒有過多關注。此外,中職學校在會計教師培養上既沒有開展與大數據相關的培訓課程,也沒有提供大數據軟件學習的渠道和機會,這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掌握數據分析的教師數量。在當前會計從業者朝著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信息化、創新化形象轉變,這就要求中職會計教師能夠關注會計及會計教育的實時動態并吸收更多的教學資源,包括會計軟件的學習、數據核算、信息分析和管理等。

四、大數據時代中職會計教育改革的思路

對中職會計教育來說,會計既源自企業相關會計工作又服務于企業會計,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新技術的更新使得中職教育更加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大數據時代要求中職學生既可以做到人文交流、學科開放,又可以做到整合數據、提煉信息。重視數字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結合,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學習,以培養具有人文交流意識和具有寬闊的國際視野的會計專業人才。立足于數字化時代,會計教育要變革,首先就要搞清楚會計的本質是為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提供信息管理。從這一角度出發,中職會計教育的改革就需要立足于數據處理能力的提高,即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呈報能力。其次,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開始投入會計教育研究中,丁金川等學者提出的加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加強通過數據進行職業判斷和信息管理能力及提高“大智移云”等相關課程在中職教育中的比例等觀點成為熱點,不斷地沖擊著傳統會計教育,在這一沖擊下,中職會計教育進一步確定了發展方向。

五、大數據時代中職學校會計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一)更新課程內容,轉變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大智移云”時代,新技術發展很快,會計教育的內容就需要不斷更新,這給中職會計教育既帶來了挑戰又帶來了機遇。會計電算化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擴展了會計教育信息平臺,大數據、信息技術、模型建構等交叉學科豐富了會計教育內容。其次,面對具有智能化、數據化、多樣化的大數據技術,單純地依靠中職會計教育現有的教育資源來培養符合大數據背景的會計人才是不夠的。為此,中職學校需要與外界其他教育機構或企業組建教育聯盟,通過教育聯盟進行教學資源共享,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在實踐中掌握數據分析與運用。校內,針對中職會計教學,推動數字化改革,實現整個會計課程體系從內容到方法再到評價等多方面轉變,創建會計核心課程,重新組構中職會計教育體系。

(二)加強學生自主能力及數據挖掘能力的培養

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開放的環境,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這一背景下,中職教育應重視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培養主動接觸新事物的思維。此外,面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中職學校在會計教育上應該將教學重點轉移到培養學生數據挖掘及處理能力上,發揮大數據的價值。利用智能會計進行數據分析、核算、決策、管理,積極構建課程體系與實訓相結合,一方面在實踐的過程中認識、學習,利用數據挖掘的工具提高學生的數據核算、分析、管理的能力,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另一方面提高教師對數據挖掘的認識以及掌握數據挖掘的相關工具,并實現在中職會計教學過程中的合理利用。

(三)大數據時代支持數字化教育

大數據時代,數據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這些信息數據中蘊含著一般人無法察覺的信息,挖掘和分析這些信息對開展會計工作有著重要作用。中職學校應該主動利用大數據,將數字化教育作為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挖掘、分析、管理數據的能力,讓學生跟上會計行業發展的趨勢。中職學校開展“大數據+會計”教育,首先應該學習與大數據相關的會計軟件,接受會計行業數據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變化。其次,中職學校開展相關教育時必須注意為學生提供安全的互聯網環境及可以存儲適量數據的數據庫。為此,中職學校的數字化會計教育就必須為學生提供可以進行分析管理的財務平臺,并為學生安排更多的實習機會。

六、結語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中職會計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對會計企業的業務處理也帶來一定影響。為了應對挑戰和機遇,對會計行業來說,必須不斷地優化升級、持續發展。對中職學校來說,必須順應時代發展調整教學內容,優化培養方案,提高專職教師的教學水平,重點關注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同時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數據平臺,以供實踐練習來適應會計行業的變化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德靜.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職會計教育的挑戰與對策[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21(1):28-30+77.

[2]譚青,李瀟涵,胡菁菁.信息化背景下的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商業會計,2021(11):109-112.

作者:冷紫薇 師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