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初探
時間:2022-09-22 03:26:12
導語: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民族音樂與文化產業結合影響要素
整體來看,我國民族音樂與文化產業結合主要分為以下兩個維度。歷史維度主要從進化論的實際角度以及反進化論的角度考慮[1]。在比較音樂理論的發展時期,文化產業出現了反進化論思想;相關從業者開始意識到進化論不可以完整反映所有的歷史發展,尤其是對于音樂這類的藝術文化進步,在歷史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多變因素和多樣性,會以多樣方式來自我重構。與此同時,功能學派以及美國的一些學者都提出,要尊重每個類別民族音樂,這也為其與文化事業的融合鋪平了道路[2]。在新世紀的發展中,我國各類文化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現狀與歷史的比較,這也是其二者融合的最新發展。不同水土就會養育不同的人,而不同的人又會制作出不同的音樂,由此可見,民族音樂的發展與文化產業的融合,會在很多方面受到地理要素的影響。尤其是少數民族音樂的差異更是非常大,需要相關負責人做好處理和分別工作。
2.民族音樂與我國音樂文化產業關系研究
(1)民族音樂與音像制品間的關系研究音像制品是我國音樂文化產業重要的載體,主要包括唱片、CD、磁帶等系列的實體物,將這些實際的物體作為制作載體,結合音樂的包裝傳輸到各個音像制品店販賣,或者上傳到各大門戶網站上供人們下載,也是提升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民族音樂實際發展而言也是如此,借助該方法也可提升民族音樂與音樂文化產業的融合度[3]。我國音樂文化產業大部分作品發行商都將發行的地點選擇在城市,即使有少量發行在了鄉村的地區,整體數量和重視度也遠不及城市。但城市中實際受眾人群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他們喜歡非常刺激而動感的流行音樂,對于民族音樂的重視度較低,這就使得二者融合存在著問題。(2)民族音樂與數字音樂市場的關系數字音樂市場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出現的新興音樂產業,這對于各個傳統音樂產業來講是巨大的顛覆。數字音樂市場實際發展中,相關管理者對于數字音樂市場作品數量和類型的充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結合目前數字音樂市場發展來看,其對于民族音樂重視力度還有很大的提升余地。各類流行音樂占據著整體份額的絕大部分,這就使得人們產生了審美的疲勞,如果可以在此時引入新鮮的民族音樂作品,不僅可以提升數字音樂市場的活力,對于整體的民族音樂和文化產業融合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4]。(3)民族音樂與音樂商業演出我國音樂商業演出的主要形式包括各類的交響樂、民樂,以及大型歌舞劇節目。音樂商業演出的模式不僅可以帶來豐厚的利潤,也可以促進音樂文化產業的很好發展。在音樂商業演出中,對于實際作品選擇是非常重要的,音樂作品擇取可以體現出其整體的效果,也可以為具體觀眾帶來不同的感受,所以在演出中對于音樂作品的類型和要求較高。我國大部分的音樂商業演出都喜歡結合流行樂的形式,這是符合時代特色的行為,但如果過多相同的演出,也會使觀眾覺得沒意思。如果可以在商業演出中加入適度的民族音樂表演,不僅可以提升整體商業演出的文化底蘊,也可給觀眾帶來不同感受,是一種共贏行為。
二、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我國民族音樂與文化產業結合存在的問題
(1)集約化程度較低我國文化非常豐富、歷史非常悠久,各類民族音樂的資源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好的基礎性條件,在整個世界范圍來看,這也是獨一無二的優勢。雖然如此但資源優勢也不是可以處理所有問題的,我國很多地區民族音樂發展與文化產業融合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以及制約,首先就集中體現為集約化程度較低上[5]。雖然像《梁祝》《歡沁》這類的民族音樂受到了市場的追捧,逐步成為時代的熱點和音樂的引爆點,但整體來看,其實際的集約效應性還是沒能夠構建起來。就市場運作而言,很多地區還都是點對點的單線模式而非點線面規模化進步與發展的式樣,沒有帶來規模效應。在這一點上,我國西南地區的例子尤為顯著。我國西南地區民族非常多,民族性極高,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歌曲,這就使得該地區的民族音樂非常盛行,不僅類別極多且自己的個性也是非常顯著的。雖然有很多類似于《納西古樂》這類的優秀作品,但整體市場認可度不是很高,每個作品幾乎都是單獨打榜,沒有聯合起來塑造地區的文化特色和民族性質,使得該地區文化的結合發展沒有被納入民族音樂,最終導致其民族音樂發展受阻,這就是集約度低的主要問題。(2)可操作性政策和措施較少除了集約度低,在可操作政策和措施方面,我國民族音樂實際發展也顯得比較少。政策和法律法規是推進產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劑,這對各產業發展而言都是相似的,是外部環境真實重要的保障,只有有了投入才可以期望產出。但結合我國目前實際的情況來看,在這個角度還存在著很大欠缺。整體上缺乏比較好的布局,宏觀性相對較差;在區域經濟的角度來看,其整體產業還缺乏有效支持,很多政策沒有落到實處,部分規范性文件已過時。這都嚴重制約了民族音樂的發展以及其與文化產業的融合。(3)缺乏主體經營的理念結合我國民族音樂產業的發展來看,我國民族文化產業還存在缺乏主體經營相關的理念問題。我國大部分從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經營單位都存在著規模相對比較小的問題,整體的分散度非常高,無法帶來集中展開的發展路徑。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整體市場總量也很小,資金支持力度遠不及流行音樂,整體發展的接續實力很差,這都使得民族音樂與文化產業結合的效果不是很好。在各類創新和宣傳上,力度也不是非常足夠,很多的少數民族音樂還處于自然存在狀態,與商業幾乎沒有結合,缺乏主體經營的實際理念,對于整體的發展而言是需要很大改變提高的。
2.我國民族音樂與文化產業結合問題解決策略
首先,相關工作者必須要努力突出民族的特色,努力挖掘整理出民族音樂可供宣傳,以及可塑造的特點,以此為出發點來促進其與各類文化產業的融合。要努力地將現有的音樂的各類資源做好創新和整理,將其與民族音樂相互融合,制作出新類別音樂的同時擴大市場的份額,努力貼近生活、貼近市場、貼近產業,打造成為可信賴音樂的產業鏈。在具體突出民族音樂特色以及與各類文化產業結合的過程中,在創作上必須要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特色,不要像過去那樣只重視民族音樂特色演奏而忽視了市場實際效應,必須要做好其融合處理。“女子十二樂坊”是我國上個時期非常著名的民族音樂產業化發展的代表,其之所以可以獲得階段性效應,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創作的獨特性。但到了后期各類模仿的組合層出不窮,導致其風格基本都被各類的模仿組合效仿,使得大眾看花了眼,逐步出現了審美疲勞,進而導致其最終淡出了大眾的視野。所以在努力突出民族特色、加大與市場融合力度的同時也必須注意自己的特色創作。其次,要注重品牌和經營策略的制定。整體的民族音樂文化發展和產業構建需要很多要素的積累,在此其中品牌和經營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市場經濟的今天想要獲得好的發展,就必須要注意市場需求,以及整體規模化實力的提升,相關工作者必須努力結合時代的特點,有計劃、按步驟地開發地方特色民族音樂,將其作為項目推進。民族音樂與資本市場的結合將使民族音樂文化產業如虎添翼,但在具體結合中要注意不斷地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為整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創造好的投資環境;還要積極地創新金融模式,研究開發適應各類民族音樂文化特點的金融產品,提升整體資金效率。再次,要積極擴寬投資融資的渠道,結合政府的支持,來構建地區音樂文化產業支持基金。作為新興項目,民族音樂文化產業構建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各項目的提升。在此要注意資金的多元化塑造和籌集,還要注意相關人才的培養,這也是提升民族音樂產業發展重要的途徑。重視民族音樂的教育價值,注意公益性和經濟效益性的協同與互補。音樂文化產業應堅持正確的導向。從戰略高度重視人才。繁榮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關鍵是發揮人才的核心價值,應創造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條件。對待人才應求賢如渴。藝術性人才往往對傳統有一定的顛覆性,所以對藝術性人才的包容性應該更強。
我國民族音樂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如果可以很好的推廣和發展,將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歡樂。在實際經濟角度,如果做好了整體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將帶來很多實際利益,有利于投資者獲利,也有利于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在民族音樂文化推廣方面也是非常好的嘗試。相關工作者需要結合產業發展模式,來提升我國各類別民族音樂發展的水平,促進我國民族音樂事業的發展。
作者:李蘭 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叢叢.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淺析[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2(01):129—130.
[2]劉玲玲.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管理———民族音樂學與文化產業結合模式初探[J].大舞臺,2012(06):285—286.
[3]朱益姝.意大利音樂產業文化[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4]賀星.西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J].統計與決策,2006(19):107—
[5]浦彤偉.解析中國音樂文化產業與傳統民族音樂[J].黃河之聲,2013(10):28—29.
- 上一篇:民族音樂教學資源共享探討
- 下一篇:安徽民族音樂學習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