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措施

時間:2022-09-04 08:18:15

導語: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措施

民族音樂在英語中稱為ethnicmusic,廣義是指中華民族各民族的音樂,具體是指各個不同民族,包括少數民族風格的音樂。民族音樂植根于各族人民的生產勞動及社會生活中,具有本民族傳統音樂人形態特征,最能體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樂,是人類最偉大的音樂藝術成就之一。我國的民族音樂在千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獨具特色的主要有中國民歌、民族器樂、曲藝音樂、戲曲音樂、歌舞音樂等幾大類別[1]。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保?]中國夢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繼承和當代表達,傳統文化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中絢麗的花朵之一,高等職業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負有培養年輕一代的重任,也應擔負起建立民族音樂文化觀念和加強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任務[3]。

一、高等職業院校開展民族音樂教育的意義

(一)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必要內容。民族音樂文化教育作為高等職業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學內容,不僅是為了完成音樂知識普及的任務,也是年輕學生充實校園生活的關鍵載體。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年紀輕、愛活動,思想活躍且不定型,現在的校園文化不再全是單純、清新,里面各種文明相互交融,當然也在接受各種文化的撞擊和滲透[4]。如果不注意占領這塊陣地,資產階級腐朽的思想意識就會去滲透、去占領;如果不能及時讓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領高等職業院校這個特殊的位置,那些頹廢的文化和思想勢必會以各種方式侵入大學生的生活。作為傳承我國精神文明的紐帶的民族音樂是一股清流,可以蕩滌沖刷腐朽的糟粕,讓那些低俗的垃圾音樂離開校園,繼而增強學校文明建設和藝術氛圍。因此,加強高等職業院校民族音樂教育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必要內容。(二)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是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和審美意識的重要途徑。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資源和財富,展現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美學思想、哲學思想等豐富的內容。民族音樂主要關注內外美的統一,激發人們無限的想象力,表現在旋律的橫向美,強調旋律的形態美和旋律的意境美,講究風格、詩韻等特點。從民族文化音樂的角度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過加強高等職業院校的民族音樂教育,使學生掌握并熟悉本民族的音樂語言,感知音樂的魅力,熟悉音樂的表現和思維,充分了解祖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精髓、藝術風格、美學特征和人文精神,這對我國青少年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審美意識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是拓展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高等職業院校不僅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專業知識,還應加強思想品德和社會文化知識教育,提高其人文素質,這包含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情感素質及人生觀和審美價值觀。在飛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反映出學生許多方面的能力和修養。民族音樂文化是建立在以文學、藝術及其他知識之中的,有一定的民族文化修養,才能真正培養出高素質并對國家有用的人才,也才能把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培養成為新時代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缺乏民族音樂的文化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拓展和引導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素質教育,絕不能忽視民族音樂的教育,這已成為新時期高等職業院校拓展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形式。

二、加強高等職業院校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措施

目前,雖然一些高等職業院校在公共藝術教育方面加入了民族音樂文化的課程,也加強了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傳統民族音樂文化所反映出的歷史文化意義也越來越受到職業教育者的關注,但這些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我國的民族音樂在職業教育中仍處于弱勢狀態,民族音樂文化教育也沒有形成完善的教育體系,更不可能確立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要角色和相應地位。對于當前加強民族音樂教育已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要改變目前民族音樂教育的現狀,需要在現行的教育思想現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方面探索民族音樂的傳承和弘揚[5]。高等職業院校應該充分利用校園這塊陣地,將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全面列入學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建立相應的課程教材,加大對民族音樂的傳承和普及;通過多渠道多形式提高音樂教師自身素質,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高等職業院校應該通過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審美意識,拓展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6]。(一)加強高等職業院校民族音樂教材及課程建設。在文化音樂大綱的編寫中,應該體現高等職業院校以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為基礎,樹立重視民族音樂教育的理念,重建民族音樂文化課程及教材建設。目前,在高等職業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中,音樂類課程主要以欣賞課為主,如音樂欣賞、舞蹈欣賞、戲劇欣賞等,并且都是通過選修課的方式完成的,民族音樂課程占的學分很少,學生是否選擇全憑自己的喜好,再加上學校對選修課的教學傾向性,導致音樂選修課的效果更不理想。學生對音樂藝術類的課程態度不端正,不認真學習,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使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民族音樂教育始終處于弱勢文化狀態。另一個問題是高等職業院校音樂文化課程的教材建設問題。音樂文化課程的教材應該本著面向基礎教育的原則,體現地方性和時代性。教學內容中既要有素質教育所必須的全國性的統編內容,又要有體現各地域及民族特色的地方性內容和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經典的、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在高等職業院校中使用的民族音樂教材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和特點選擇,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對傳統民族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和尊重民族音樂文化的自覺意識及責任感。(二)提高高等職業院校公共藝術教師的綜合音樂素養。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起著引導、指導的關鍵作用,提高高等職業院校公共藝術教師的音樂素質是改變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現狀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民族音樂教育的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民族音樂理論知識,能較為精確地熟悉、區分各民族、各地區的民歌,還要了解一定戲曲、曲藝和音樂的藝術特色,如除京劇、越劇、豫劇、京韻大鼓、蘇州評彈等外,還有演唱不同風格的民族音樂作品的能力,并且具有組織小型民樂隊的能力。但目前我國音樂科班出身的音樂教師短缺,高等職業院校的音樂教師的整體水平更是參差不齊,有很多教師只會給學生放視頻音樂,不能利用教學方法給學生講授和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地讓學生得到訓練和指導。一些教師自己演唱、演奏不錯,但教學水平堪憂,缺乏良好的教學方法;有些音樂院校畢業的教師本身音樂教育理論水平很高,但責任心缺乏,藝術實踐能力也很弱;有些音樂教師對學生放任自流,只用播放器給學生播放音樂,讓學生自己聽,不講或講不出音樂的意義。所以,要想弘揚民族音樂文化,音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責任心,具有較高的基本音樂素養和內涵及堅實的文化基礎。只有具備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掌握熟練的表演技能,才可以貫通今古、廣征博引的講授民族音樂理論,在民族歌曲和戲曲的教學中,輕松地示范演唱和演奏,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所以,要給音樂教師提供機會,鼓勵他們參與學習藝術實踐,通過在民族區域合作、崗位實踐、交流培養、專業進修等多途徑培訓,提高他們的音樂專業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目前,極有必要對現有音樂教師分層次進行培訓,使其盡快達到要求[7]。(三)創新高等職業院校民族音樂教育的教學方法。長期以來,我國的應試教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藝術教育的普及。很多高中都是只有藝考生學習音樂理論知識,再加上一些落后地區師資匱乏,教學設施也不完善,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導致很多學生音樂知識和素質普遍低下。高等職業院校音樂欣賞課一直是作為其他知識的補充與調劑勉強加入教學中,因此,在民族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看視頻、錄像,或編排民族舞蹈等,讓學生體會各種體裁民歌的風格特征及其表達的感情。在教學內容充實的基礎上,采用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喜歡民族音樂藝術,希望民族音樂的樸實、古老和趣味性為高職院校大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提供空間,能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取人生體驗,而教師教學過程的規范性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性在其中也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如教學方法由被動欣賞型轉為主動參與的實踐型,學生通過參與藝術實踐,不但能很好地演唱民歌,并能拓展民族文化視野,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習熱情,同時也提高了藝術實踐能力[8]。例如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對原本的教學內容可以加以補充,而且使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充分結合來接受音樂知識,這無疑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民康.論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狹義性和廣義性特征[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1):5-8.

[2].系列重要講話讀本[EB/OL].[2017-10-12].cul.china.com.cn/zt/node_544806.htm.

[3]李娟,韓鵬杰,梁睿.中國傳統音樂賞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9-11.

[4]陳業秀.中國民族音樂及其教育困境的生態學分析[J].浙江職業藝術學院學報,2010(3):95-100.

[5]張蓓蓓.高師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傳承:關于高師民族音樂教學的現狀調查與對策[J].黃河之聲,2016(22):27.

[6]管建華.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的音樂教育[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1(3):84-94.

[7]張君仁,王冰.中國高校傳統音樂教育研究綜述[J].音樂研究,2011(2):27-38.

[8]時愛華.試論音樂教育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2):89-91.

作者:時愛華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