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問題探析

時間:2022-10-26 10:53:14

導語: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問題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問題探析

【摘要】隨著時代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在不斷發生著轉變。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中,部分院校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依舊采取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從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接著闡述了當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問題,最后總結了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建議。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問題;教育建議

在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手段改革屬于關鍵環節。教師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逐步轉變教學方式。通過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促使學生在思想品德學習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1.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問題

1.1教學方式問題

灌輸式教學方式理念過深,大部分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師依據采取的是灌輸式教學方式,一昧的將課本知識灌輸給學生,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灌輸式在教學知識傳輸中具備較大單一性,進而導致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難以與教師產生共鳴,無法確保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質量。

1.2領導認知問題

學校領導缺乏認知,及個別學校認為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對升學率沒什么益處,進而學與不學沒多大關系,甚至缺乏專業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師,派遣的是其他教師,無法為學生構建客觀的實驗條件,難以確保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1.3教師認知問題

教師缺乏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認知,在新課改的不斷改革中,社會各界逐漸提出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教學改革,教師雖然明確需要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導致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延伸到當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中,教師依舊是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課堂主體。

1.4教學手段問題

教師沒有實現教學手段的轉變,未能合理應用多媒體、微課等教學手段,進而無法實現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質量的提升。

2.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建議

2.1轉變教學觀念

在整個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還是教學活動的評估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發揮著主導作用。因此,必須要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這就要求小學思想品德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師必須要明確,只有在正確的教學觀念下,才能夠正確指導學生,進而更好的完成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任務。

2.2突破教學難點

在平時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活動中,怎么把重點問題和同學們講清楚,把每堂課的難點問題突破,一直以來都是棘手問題。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將其引用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課堂上,能夠突出重難點,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僅僅只能依靠老師的口頭表述,難以加深學生的理解,進而無法提升教學質量,因此要加大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突破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在新課改下,在課堂氛圍上要求的是創建一個輕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鍛煉自身的思維,將自身的創新、實踐能力發揮出來,進而全面提升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質量。

2.3重視實踐教學

小學生之所以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產生枯燥感,存在神秘難懂的印象,主要原因是教學過程脫離實際,難以與知識產生共鳴。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能夠去設計一些生活情景,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就走進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加強對生活中一些關于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知識的相關點的引入,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這門學科結合起來,既可以掌握更多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知識,以此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2.4發揮主導地位

教材擔任著學生的知識教育工作,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點。基于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不管是教材編制者,還是教學者均需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使得學生能夠與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密切接觸,全面提升學生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知識水平。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強化引導,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去思考、去探究問題。不斷激發學生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興趣,逐步形成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思維方式,進而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促使自身能夠樹立正確的思想觀、生命觀。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上述的分析能夠得知,當前我國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突出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的意義,注重教學與“立德樹人”相結合,積極探索有效育人、有效合作、有效探究的教學方法,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發周.新媒體環境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08):192-194.

[2]朱俊杰.新媒體環境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22):5+9.

作者:陳偉 單位:永城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