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情景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11 08:48:16
導語:中醫學情景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創設背景圖形,激發學習興趣
萬事開頭難,怎樣講好第一堂課關系到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激情和態度。中醫學和現代醫學是思維方式完全不同的學科,且學生已有2年多西醫基礎知識,現代醫學的理念早已先入為主。怎樣消除學生的排斥心理,讓其相信中醫、走進中醫,激發對中醫的興趣,精心設計第一堂《緒論》課顯得至關重要。例如,從一個輕松的話題開始:“大家看過中醫、服過中藥,印象中的中醫是什么?”當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時,一副清晰的畫面展現出來:一位神情嚴肅的白胡子老者,右手指放在一位表情痛苦老嫗的左手腕上,下面有一個藍色的小枕頭。采藥、煎藥,實施針刺、艾灸、推拿,煉丹,創傷手術等一幅幅畫面展現出來,學生一下子明白,這就是中醫。自然而然地引入正題,變枯燥乏味的中醫學的概念和理論為通俗易懂的生活現實,不僅僅完成了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更為重要的是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和熱情。
2引入生活情景,化解教學難度
中醫學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沉淀,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與天地人,與文史哲,與儒道佛,與政經社等形成了一個帶有明顯人文內容的,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醫學理論、哲學與傳統文化為一體的綜合體系。中醫學吸收了古代哲學的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將氣的一元論和陰陽五行學說等哲學內容來闡明中醫學的一系列問題,構成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哲學的內容以“抽象深奧、晦澀難懂”而著稱,五行學說是先民們認識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怎樣將復雜抽象的五行生克關系直觀地展現在學生們面前?通過情景教學引入大家生活中熟悉的“金木水火土”5種具體物質,聯想現實生活中木材點燃產生火焰,即木生火;火燃盡后變成灰燼即火生土;大量的礦石通過冶煉變成少量純的金屬,即革土成金;金屬熔化后變成液體類似于水,即金生水;雨水充足,樹木生長茂盛,即水生木。即為五行中相生關系。水可滅火,即水克火;高溫燃燒可使金屬熔化,即火克金;金屬制成的工具斧子可砍樹,制成各種模具,即金克木;大量的植樹造林可防止水土流失,即木克土;都江堰解釋了土克水。而且生中有克,克中有生,達到制則生化。自然界就是按照五行之間生克制化關系達到動態平衡,生生不息,變化發展。學生恍然大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掌握了五行的生克關系,激發了其學習中醫的激情和興趣。
3再現歷史畫面,豐富教學內容
中醫學包含了大量的歷史典故,如神農嘗百草,一天而遇七十毒,反映了當時先民們積累藥物學知識的艱辛。在講《黃帝內經》這部醫學巨著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其歷史地位的認識,穿插“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的典故。古代大的游牧部落黃帝聯合炎帝,與九黎族大酋長蚩尤決戰于涿鹿,即逐鹿之戰。蚩尤戰敗而亡。黃帝打敗炎帝,兩部落融合為統一部落。同時發現中原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特別適合于人類的生存。他們決定定居中原,統稱為華夏族,用龍作為圖騰,故其子孫后代被稱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龍的傳人。在面對外國強敵侵略而處于亡國亡種的危機下,以“炎黃子孫”為旗幟凝聚中華力量,驅逐侵略,戰勝列強。這樣再現歷史畫面,既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又潛移默化地激勵學生們發奮圖強,傳承和創新中醫,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心。
4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動力
亞里士多德說:“人的思維是從疑問開始的,一番疑問,一番長進。”設疑能使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結構中產生矛盾,激起思考的欲望。課堂中教師恰當地設疑能讓學生產生懸念,不僅可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培養觀察、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課堂中教師設疑及釋疑不僅能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掌握知識,還能培養科研的思維能力。教學中運用問題將多個知識點連貫起來,層層設疑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發一個又一個的學習高潮。例如在講肝功能時,防止與現代醫學的肝臟生化功能相混淆。設計了如下一系列的問題:為什么肝病的患者心情急躁,為什么人生氣后食欲下降、頭暈眼花、兩脅脹痛,帶著疑問,在討論中,學生明白了肝藏血,因為肝為血竇,儲存一定的血液,調節外周血量,又能防止出血。現代醫學認為,肝也是人體的外周血液的儲備庫,能合成一定的凝血因子以防止出血。而肝在五行屬木,具有木行的喜調達,惡抑郁,主動主升的特點。這是肝主疏泄在調暢情志方面的功能體現。當肝氣郁結則心情郁郁寡歡、喜嘆息等癥狀,為肝氣升發不及的表現;若肝陽上亢或郁而化火則升發太過致氣機上逆,故頭暈眼花、耳鳴甚至昏厥。肝經布脅肋、循乳房、繞陰器,故肝失調暢時其循經部位出現脹痛。木克土,病理情況下肝木乘脾土,致脾運化減弱,故患者出現納差。隨著一連串問題的解決,學生也明白了中醫要求高血壓患者調暢情志,情緒波動易致卒中偏癱的緣由。課堂中學生們熱情高漲,接連提問,那怎么治,前者柴胡疏肝散加減疏肝,后者天麻、鉤藤飲加減平肝。這樣通過設疑、討論、釋疑,使學生輕松地理解和掌握了難點內容,又有培養了中醫辨證的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習中醫的熱情和信心,創造了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
5虛擬自然環境,增強教學效果
虛擬一定的環境,啟發學生大膽設想,使抽象的理論和概念賦予生命。在方劑學的教學中,要求學生記憶幾百首方劑的藥物組成、功效主治等,量大、易忘、易混淆,怎么辦?采用虛擬場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講“三仁湯”時,讓學生想象在一個天氣炎熱、雨水充足的長夏,杏仁、薏苡仁及白蔻仁3個好朋友去郊游,走進一片茂密的森林,濕氣很重,地面很滑,大家不小心,腳下一滑,撲通一聲倒在濕地上,這時互相幫助,終于克服濕熱,重新站起來了。這樣大家輕松地記住了“三仁杏蔻薏苡仁,竹葉樸通滑夏存,宣上暢中又滲下,三焦濕熱盡能除”這首方歌,而且記住了濕熱壅于上中下三焦的主治,清泄三焦濕熱的功效。
6引入臨床病例,培育思維能力
中醫學內容抽象、深奧,加之生僻的專業術語,學生們更加云里霧里,怎樣突破教學難點,恰當地引入臨床病例,再現疾病的癥狀、舌象、面色等四診資料,學生猶如面對真實的患者,使教學內容直觀、具體、形象。如在講“同病異治”時,學生表示不可理解。在教學設計中引入臨床病例:2例患者都以“皮膚黃染”就診,李某面色金黃有光澤,自覺身熱,出熱汗,伴口干口苦,納差,大便干結,小便短赤,心情急躁,舌質紅,苔黃厚干,脈滑數有力;王某面色暗黃欠光澤,畏寒無汗,口淡納差,大便稀溏,胃脹不適,舌質淡紅,苔白厚而潤,脈滑,重按無力。通過對上述2例患者的病情資料分析,學生很容易理解對他們的診斷。病名:黃疸;證型:李某陽黃(肝膽濕熱型),王某陰黃(脾虛寒濕內壅型);治法:李某清熱利濕退黃,選茵陳蒿湯加減;王某健脾化濕,選茵陳術附湯加減?!巴‘愔巍钡慕忉尵惋@而易見了。這樣通過恰當的臨床病例,學生們既輕松地理解并掌握了所學內容,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中醫辨證的思維能力。
作者:牛彩琴雷梟張團笑單位:川北醫學院
- 上一篇:高中化學情景教學論文
- 下一篇:新媒體視閾中大學生道德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