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對英語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10-18 09:22:22

導語: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對英語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對英語教學的應用

摘要:伴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深入發展,課程改革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工作的關鍵內容,高校教師應積極轉變原有課堂教育模式,致力于課堂教育質量的提升。基于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困境,提出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方式,能夠為高校教師更有效地開展任務型語言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任務型語言教學法;高職英語;運用方式

任務型語言教學法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現已受到外語教育工作者以及應用語言學家的廣泛接受與認同。近年來,伴隨著國家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以及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大力扶持,大學生英語語言綜合應用水平與能力教育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順應國家關于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以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為主的教育模式在國內教育領域受到高度重視與廣泛探索。

一、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的概念及特點

(一)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基本概念

任務型語言教學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是指以互動性及交際性任務為核心單元實施教學計劃的教育新模式。此種教育方法傾向于模擬真實情境,注重學生在具體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言能力。這種“用語言做事”(doingthingswiththelanguage)的教學理論認為語言的學習與掌握大多數是在活動中運用語言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圍繞特定的語言和交際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習者通過表達、溝通詢問等語言活動方式完成任務,從而達到掌握和學習語言的目的。簡而言之,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即讓學生在應用語言知識與完成任務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個體語言能力。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的主要特點

“在做中學”(learningbydoing)是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的主要特征,它是對交際教學法的發展,具體特點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其一,大學生通過完成英語課堂中的學習任務來習得語言知識,同時應用所學語言知識來傳播交際任務所蘊藏的意義[1]。其二,注重以學生個體為核心,而非以教師為課堂主體。即以任務型語言教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提倡以學生群體為中心,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為完成交際任務,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思考,積極協商,團結合作。其三,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引入真實的學習資源。任務型教學注重創設仿真的學習環境,提供更多真實的學習資源,教師將真實的語言材料引入學習環境,使課堂學習與實際生活之間建立直接聯系,便于學生高效地進行語言練習。其四,激勵學生以創造性思維使用所學語言知識和技能。交際活動是任務型語言教學過程中的具體任務之一,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以創造性思維應用相關語言資源,在完成交際任務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和語言能力,其意義遠大于語言學習活動本身。

二、在英語教學中運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面臨的困境

(一)師生難以快速適應自身角色變化

雖然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國內已經被多數英語教師認同和接受,但是教師在開展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的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現階段,部分教師與學生均難以迅速適應自身角色變化,同時存在對個體定位認識模糊的問題[2]。一方面,在英語任務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英語教師不再僅是課堂的管理者與統治者,還是學生學習活動組織者與具體任務的設計者,更是語言行為示范者與活動實施的合作者,以及進行教學反饋與客觀評價的記錄者、評價者。所以,英語任務型教學法針對英語教師提出了全新要求。另一方面,大學生在任務執行和完成過程中對自身所承擔的角色也存在模糊認知,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其自學能力和自學意識薄弱,因為多數學生并不善于針對所學知識提出相應的問題和展開深度思考。這些問題均造成任務難以有序進行和完成,最終對英語任務型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二)教師綜合素質與教育模式的限制

一方面,教師隊伍綜合素養有待提高。多數高校英語教師的從業時間相對較長,在從業過程中積累了豐富且充足的教育經驗,也具備自身固定的教育觀念[3],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對英語教學改革以及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的應用。另一方面,英語教育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基本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輸的知識,且很少通過參與課堂活動與實踐來主動獲取知識,語言交際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最終導致英語核心教育目標難以實現。

(三)任務設計及評價體系尚不完善

首先,任務設計成效相對較差。當前,英語教學中的任務設計并未綜合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導致所有學生的學習任務普遍具有統一化特點,部分學生根本無法完成,進而降低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其次,評價體系尚不完善且缺乏合理性。目前,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仍是以書面考試為主,用一次的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實際學習成效,對于學生課堂出勤率、參與程度、知識認知水平、價值判斷水平及獨立思維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考評并不重視。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方式

(一)以任務型語言教學法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在任務前期階段,英語教師首先要面向學生群體講解其需要探討的話題與完成的任務。該階段旨在助力學生激活之前所學的與主題相關的語言知識,從而順利完成英語教師布置的任務[4]。然后,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復習已學的英語知識,從而引出與任務有關的語言形式。這一過程中,英語教師應組織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模式展開雙向交互,探討其已知任務。最后,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任務提示,明確告知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應如何正確操作。英語教師有責任讓學生充分理解相關教學任務目標,給予學生足夠時間進行準備。

(二)以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完善任務周期設計

任務周期指的是師生之間或者生生之間通過互動完成規定任務所需要的時長。在任務具體執行過程中,任務周期切實為學生提供了英語表達的機會,使其可以應用已有知識,在英語教師的引導下準備任務報告,從而提升自身語言能力。任務周期具體包括任務階段、設計計劃階段及報告階段。首先是任務階段,需要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相應任務。此時,英語教師應不斷激勵學生主動參加相關活動。在任務執行過程中,英語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具體表現,同時在必要時為其提供幫助。該階段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學生以英語語言順暢并流利地表達個體思想與觀念的能力。其次是設計計劃階段。該階段在高校英語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具體實踐中學生將通過口頭表達或者書面報告的方式,面向班級所有學生報告其任務執行的具體流程。學生需要努力且精準地進行語言表達,在該階段英語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具有必要性。再次是報告階段。學生在完成相關英語任務之后,每組學生應與其他同學分享任務報告,展開深度交流并給予客觀評價。英語教師應對學生的陳述進行一定的反饋,同時評價學生具體表現,使其明確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從而實現英語表達能力的有效提高[5]。

(三)以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實施語言焦點教學

語言焦點教學階段是英語任務型教學過程中的最后環節,此時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知識已經有所了解,在學習基礎知識后,需要學生掌握英語特定語言知識與形式,而對于語言形式的學習也是通過任務來完成的。語言焦點教學階段具體包含分析與實踐兩個環節,旨在使學生對于英語語言形式進行細化研究和了解。一方面,語言知識分析活動。英語教師應要求學生仔細分析教材文本與任務中涉及的英語知識內容,而后指導學生關注教材文本與任務相關內容。另一方面,語言知識實踐活動。在學生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分析活動之后,其對于教材文本、任務涉及的語言知識會形成相對清晰和正確的認知,此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實踐練習,進而切實滿足學生靈活且準確表達思想的訴求。

結語

在現階段高校英語課程教學改革中,更多教育工作者立足于探究適宜國內高校英語課程的教育模式,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水平及能力。而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注重培育學生的語言及交際能力,有助于優化學生學習方式與策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可在英語教學中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趙琳.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藝術院校英語課堂教學實例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2):93-94.

[2]夏藝,安小可,王永娟.等.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高職院校旅游服務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廣場,2017(9):77-80.

[3]張亞琳.任務型教學法中漢英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差異分析[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7(5):131-134.

[4]梁艷虹,曹曉芹,桂敏.任務型教學法對小學生英語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J].基礎外語教育,2019(5):3-9.

[5]薛韙禾.任務語言教學法對大學生英語寫作學習投入的主要影響[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14-319.

作者:楊曉琴 單位:運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