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財務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時間:2022-03-11 02:28:31
導語:高職財務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題組通過走訪、網上信息搜集及問卷調查,深入了解行業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及江蘇省內外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情況。本文通過研究分析,提出了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施方案,以期為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建設提供有益的指導。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一、背景分析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人才市場兩極分化,供需矛盾突出。據調查,企業現有財務管理人才的資本運作、籌資理財能力較為薄弱,不足30%。會計專業人才的缺口體現在財務管理人才的嚴重不足。以江蘇省為例,隨著長三角地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電商產業的發展,如現代商業業態、現代物流、現代支付手段、現代信息手段等的出現,蘇南地區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知識面和技能面要求日益提高,一專多能的人才方能適應專業內容、行業領域日益寬泛的需要。2008年9月7日,國務院發文,確定蘇北地區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長三角城市發展報告”將蘇北納入長三角經濟圈,為蘇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十二五期間,蘇北地區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政策實施,整個蘇北地區經濟發展前景廣闊。但總體來說,蘇南與蘇北地區有差異,蘇南經濟的活躍程度遠高于蘇北地區,蘇南就業機會和人才需求遠超過蘇北地區。蘇南與蘇北地區經濟有差異,直接影響了中小企業各項運作及管理的規范性,如在組織機構設置、專業人員配備、財經規章制度建設等諸方面都存在著差異。越是經濟發展程度低,呈現出來的問題就越多。以上差異,直接影響對財務管理人才數量及規格的需求。
二、來自院校的調研分析
經調研,相當一部分職業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為注冊入學,學習基礎及學習能力相對欠缺,實踐教學是提升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果的最佳途徑。而目前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尚未解決。如校企合作難以深入開展,實踐教學內容不夠完善,實踐教學模式不夠科學,校內外實訓實訓條件過弱,來自企業一線的實踐教師不足,學生持續發展的能力、專業單項技能有待強化深入,綜合能力有待提高等等。以上直接制約了高職財務管理專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作為培養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高職院校,需要了解本地區對本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培養目標要與就業崗位人才規格保持一致性,并據此建立科學的專業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方式。為此,就要求院校定期走訪相關企業和人員,從專業產業背景、企業需求、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畢業生及用人單位、職業標準、人才市場等多個方面展開調研工作,聽取專業建設的意見和建議。但由于部分信息不公開,調研成果難以分享,各地區各院校的專業建設有一定的重復性和盲目性。培養出來的畢業生難以在當地解決就業問題,致使部分院校的專業辦學水平難以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不僅帶來了招生的質量差別,也帶來了招生數量上的不平衡。近幾年,蘇北的考生紛紛涌向蘇南院校,蘇南院校招生有挑選余地,蘇北職業院校部分專業陷入招生困難的境地。經考察,省內招生較好的同類型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在一般人才培養的基礎上融入地區及本院校的專業優勢,在專業人才培養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專業理論與實踐并重,校企進一步深度合作,這些值得學習和借鑒。長期的辦學經驗告訴我們,緊密聯系地區市場人才需求,形成高職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和優勢,不斷更新專業課程,制定詳細的、實用的課程標準,統一教學要求,強化專業技能訓練,才能滿足地方企業需要。用人單位對學生專業忠誠度、愛崗敬業、協作協同、責任心等需求也放到了一個很突出的位置,這就要求在培養學生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加強學生專業認同感的教育,需有較長時間的專業崗位熏陶與潛移默化,需要一個系統的專業培育工程來完成。實踐教學是專業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踐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更好地實現高職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高職財務管理專業應重點培養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應以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為主線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承,強化實踐教學各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與有機結合,整體優化實踐教學的各環節,并有一定的連續性和層次性,以持續推進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與完善。
三、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施方案
(一)實踐教學內容。近年來,財政部陸續了一系列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包括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企業管理會計報告和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等領域所應用的各種工具和方法。管理會計在我國已經跨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會計專業由傳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推進,為豐富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提升專業實踐能力提供了便利。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發揮企業財務功能,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主要內容見企業財務功能(崗位工作)簡表(詳見表1)。表1企業財務功能(崗位工作)簡表(二)課程設置。會計人員的職業發展有個過程。專業職業崗位群,由核算到管理,由初級到中高級。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的目標是定位于中小企業崗位,具備初級會計能力、以會計核算為立足點,以財務管理為發展空間,實現基本功扎實、能用好用、綜合素質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人才培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基本素質和職業素質,職業素質有職業道德、責任意識和協作精神。能力分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兩項內容。對一個稱職的財務管理人員來說,基本能力中的溝通協調能力與專業能力同樣重要。培養專業能力包括核算、分析、預算、管理、信息處理等能力。與素質與能力相對應的是知識結構。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職業素質,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提高其職業素質。現代信息知識有利于形成學生的特色能力,依托信息類專業,高職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應融進部分實用的信息類課程。圍繞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實踐內容,結合職業素質與實踐能力要求,構建專業實踐課程體系(詳見表2),同時提供了各課程開設時間要求及實踐參考標準。(三)實踐教學模式。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推進采用“三階、雙重、漸近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并引入財務軟件、管理會計等行業考試認證,舉行沙盤比賽、會計信息化、管理會計技能等比賽項目,進而實現課證融通、賽教結合。三階即企業認知實訓、專業課程實訓、崗前綜合實訓,這些實訓由ERP沙盤實訓、理實一體化課程實訓體系、專業綜合實訓、崗前虛擬企業實訓等課程構成。雙重是指傳統手段實訓和信息化手段實訓齊頭并進,傳統手段會計處理實訓由會計基礎實訓、財務會計崗位實訓、成本會計構成;信息化手段實現由會計電算化實訓、財經軟件應用技術、虛擬企業實訓等課程構成。漸進式由校內實訓、校企合作實訓、校外實習三個階段構成,校內實訓包含企業、專業認知實訓、課程專項實訓等仿真模擬實訓課程;校企合作實訓是由企業工作背景的雙師教師、企業專家擔任的實訓課程,例如:會計崗位技術拓展、管理會計綜合實訓、財務管理實訓等課程構成。校外實訓是由企業專家構成專家指導團隊。表2專業課程體系表第1-4學期,主要學習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使學生打下牢固的專業基礎。在學習專業課程時,采用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第5學期,進行專業模塊學習和專業綜合實習。根據學生的就業去向,選擇方向性的課程學習,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專業綜合實習,獲得熟練的專業操作技能。第6學期開展頂崗實習,與用人單位簽訂實習協議,安排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作為實習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專業技能訓練。內外同步,共建人才培養模式。(1)校內實訓基地:期初認知實訓+期中專項實訓+期末綜合實訓,校內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2)校外實習基地:①松散型合作模式:進企業參觀,感知企業業務流程和財務工作環境,為學習專業課做準備。②緊密型合作模式:共建訂單班,訂單培養。共建實驗室,校企共建課程和教材,產學研高度融合。③嵌入型合作模式:頂崗實習,校企共商實習計劃,配備校內、校外指導教師,雙師指導,定期電話聯系、走訪,利用網絡手段視頻監控,學生定期撰寫實結,共同提升學生的創新工作能力。(四)教學保障。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組織校外行業、企業專家、院內專業教師共同論證,按照課程需求,圍繞財務管理專業職業崗位要求,建設融專業教學、職業培訓、技術鑒定、專業競賽為一體的教學、考核體系較完備的校內外實訓基地。產學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是實現產學結合的重要途徑。實訓基地是學生與職業技術崗位“零距離”接觸、鞏固理論知識、訓練職業技能、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實踐性學習與訓練平臺。基地除了作為實訓教學、職業素質培養、職業技能訓練與鑒定等平臺外,還是開展教學改革、科學研究、就業指導、服務社會等工作的多功能場所。因此,積極開發校外實訓基地,加強校企合作辦學,是高職財務管理專業教育教學的當務之急。加大“雙師”專任教師的培養。連續推行在職教師下企業頂崗煅煉、職業崗位學習、骨干教師培訓等多種形式來培育“雙師”。堅持引進和培養相結合,通過與行業企業的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兼職教師資源庫,發揮他們的優勢,擔任以頂崗實訓教學為主的課程教學;依托校企間專業教學與項目研究的緊密合作,實行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的互兼互聘,培養提高專業教師的業務工作能力,打造專兼結合的高素質雙師教學團隊。(五)考核評價實施“過程式”考核評價體系。學生成績評價體系在學生專業知識、能力、素質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傳統以終結性考核為主的考核方式已不太適應高技能項目能力培養的要求,需要進行過程性考核。過程性評價包括職業素養考核、知識學習能力考核和專業技能考核。職業素養主要考核學生的學習紀律、學習態度、自學能力、安全生產、文明衛生、團結協作等表現,知識學習能力主要考核學生主動學習相關知識能力、運用知識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等能力,專業技能主要考核學生熟練操作設備的能力、規范操作能力、實訓觀察能力、數據記錄能力、報告形成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能力。過程性評價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循序漸進地實現對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培養,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終結性評價是在課程教學結束時,采用寫課程報告、筆試等形式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均為職業崗位所要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不再強調學生死記硬背,注意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核。理論知識貫穿于項目實驗過程的始終,可采用隨機提問的口試或筆試形式進行考核。課題名稱:該論文為《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院級課題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舒敏.基于能力提升視角下的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研究[J].會計教育,2018(11)121-123.
[2]袁國輝.微博@指尖上的會計.
作者:孟娟 鄭宏偉 單位: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數字仿真技術課程教學方法討論
- 下一篇: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