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類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培養模式
時間:2022-09-01 11:33:14
導語:農業類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培養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實踐教學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就是對所學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核心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將書本上的知識轉變為實踐操作能力,就是實踐教學所需要完成的工作。通過分析實踐教學在農業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以及當前農業類高職院校中參差不齊的實踐教學水平,深入剖析了當前農業類高職院校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實踐教學改革的方向,對創新農業類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農業類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培養模式;創新
2006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該意見明確了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職能以及人才培養目標。隨后,2008、2010、2011年教育部多次在相關文件中提出,要求高職院校要走內涵發展道路,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實踐教學能力,努力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以滿足社會、行業發展需求。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應定位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當前,國家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的發展,農業類高職院校作為科技興農戰略的最大支柱,如何培養出令企業滿意、行業認可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重點是抓住實踐教學這條生命線,努力提升實踐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當前,農業類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從內容上主要包含技能實訓、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從形式上可分為課內實踐、集中實訓和企業實踐。而從人才培養目標來說,主要是培養熟練掌握常用設備操作、具備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充分考慮專業設定與地方經濟特色相結合,教學過程中應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整合教學資源,把企業實際工作流程和內容引入課堂,提高企業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通過創建實踐教學基地、校企深度合作等方式,讓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學以致用。簡而言之,就是讓學生提前適應企業工作環境和工作強度,提前練兵,畢業后能與企業無縫對接,成為真正的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的生命線,是高職學生獲取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該研究旨在通過研究當前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出相應的對策,努力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崗位勝任能力,提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從而不斷滿足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同時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形成良性循環。
1實踐教學的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國內外職業院校實踐教學的研究現狀
通過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研究進行梳理,國內的實踐教學在教學理念、教學管理、校外實踐管理方面均有所研究。早在2009年,張小軍[2]就提出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理念。王鵬等[3]提出高職院校應積極將服務性實踐教學理念融入學生的社會實踐中,推動高職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開展,提高實踐教學的有效性與針對性。吳仁艷[4]指出如何使學校與企業、專業與職業、學生與職員、教師與師傅、學習與工作做到有機結合,是能否成功實施“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關鍵所在。國外有關實踐教學的研究比國內早且重視程度更高。在1916年,美國學者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提出了“做中學”的教學理論,這也是世界上最早體現實踐教學思想的教育專著。德國的“雙元制”主張教育機構與企業聯合創辦職業教育;澳大利亞的TAFE教育模式則強調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英國的“工讀交替”、新加坡的“教學工廠”模式都是盡可能在接近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完成實踐教學。
1.2當前農業類高職院校實踐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實踐教學作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以及專業核心課程的操作環節,在農業類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關系到學生對所學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畢業后對于所從事工作的接受能力。當前,農業類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普遍存在實踐環節比重不足、教學內容滯后、教學設施陳舊、教學力量薄弱以及學習潛能未被充分挖掘等問題。1.2.1課程體系設置中實踐環節的比重不足。農業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創新型人才,除通識課和專業基礎理論外,其他課程應側重于實踐操作,避免照本宣科,實踐教學的比重應達到總課時的50%。當前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的設置仍以理論教學為主。以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為例,各專業每學期專業實訓課程會安排1~2門,每門次只有1~4周,其他課程除了教師在課堂上有一些演示,部分課程有一體化教學以外,基本沒有實踐教學(表1)。1.2.2師資隊伍不能滿足實踐教學需求。農業類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主要來源是各涉農高校應屆畢業的碩士、博士,從一所學校進入另一所學校,沒有在企業鍛煉過,其知識結構與能力水平都偏理論,對于行業、企業的實踐操作不甚熟練,實踐操作能力沒有經歷過企業的培養與檢驗。農業類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具備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嫻熟的操作技能以及跟得上行業發展速度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還有較高的綜合素質[5]。從學生到教師這一角色的轉變需要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實踐能力作為支撐,單純地從校門到校門不能滿足實踐教學需求。1.2.3教學內容滯后、教學設施陳舊,跟不上行業發展速度[6]。農業類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主,教師們選用的教材大都是幾年前出版的,內容滯后,跟不上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學生們學習完這些知識,到畢業時進入企業,所掌握的知識明顯落后于企業當時的發展,學與用之間出現斷層。同時,受資金有限、設備報廢年限限制等影響,農業類高職院校的教學設施大都是一臺設備用幾年甚至十幾年,設施陳舊,學生在舊設施上習得的技術,在畢業時可能早就被市場淘汰,導致所學習的技能無法學以致用。1.2.4模板式培養,難以挖掘學生潛能。由于當前大眾對高職教育仍有偏見,家長們普遍希望孩子上本科,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因此當前高職學生普遍高考成績不理想。換言之,到高職院校尤其是涉農高職院校接受學習的學生,普遍內驅力不夠,對學習沒有熱情,缺乏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也普遍缺少成就感。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如果統一要求,搞模板式培養,不同的學生興趣點和接受能力都千差萬別,效果必然不理想。
2實踐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
實踐教學的改革應從問題入手,充分結合農業類高職院校的教學實際和生源特點,進行接地氣、可操作性強的改革。
2.1以就業為導向,倒推教學文件的完善
農業類高職院校作為企業一線人員培養的主陣地,人才培養方案應該以就業為導向,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以此為指揮棒,提高實踐教學的課時比重,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大綱,并根據教學大綱制定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指導書,在實踐教學結束后撰寫實踐教學總結,并對教學過程中需要完善的地方進行調整。對于專業核心課程,可以制定模塊化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案,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避免照本宣科。專業可組織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根據本專業的特色和專長,結合核心課程的主要模塊,編寫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強的校本教材,運用到實踐教學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
2.2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
高校教師資格證的考核中,主要是針對教育學、心理學進行培訓,以及現場說課能力的考核,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往往被忽略了。農業類高職院校培養的主要是應用型人才,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對于人才的培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院校應調整師資隊伍的結構,多聘用一些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技術人員作為實踐指導教師或校外兼職專家,或對新聘用的應屆畢業的研究生的崗前培訓中加入實踐教學的內容,也可推薦骨干教師到企業交流鍛煉,參與企業的生產組織、設備運行維護與修理、技術管理、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真正接觸、解決企業中可能出現的實際問題,同時掌握當前企業的技術水平、裝備水平,真正了解企業,也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以及企業對工作人員的知識、技術、技能結構的要求變化,才能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7]。
2.3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構建實踐教學平臺
農業類高職院校肩負著為涉農行業、企業培養人才的重任,行業、企業也應在人才、設備、場地等方面為院校提供相應的幫助,資源合理配置,避免單打獨斗,共同構建良好的實踐教學平臺。實踐教學除了校內的實訓場所外,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也至關重要。農業類高職院校可聯合涉農企業、科研院所,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建立一批專業對口、具備一定規模且相對穩定的實訓基地,為學生的社會實踐、集中實訓、頂崗實習、畢業設計搭建高質量的教學平臺[8]。院校的教師可利用自身的科研優勢,參與企業項目,企業則可以為學生提供行業領先的實踐操作設施。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補充院校實踐教學設備的不足,為師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企業專家可以到校開展嵌入式課程教學、開專題講座,為學生答疑解惑的同時也宣傳了企業發展理念和企業文化,傳遞企業人才需求,不斷擴大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實現良性互動;學生參與企業實踐可以讓學生了解企業的工作流程,提前熟悉工作環境,了解實訓室操作與實際生產操作的差距,同時可以讓企業人員參與實踐教學。校企深度融合,不僅能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促進“產、學、研”結合,更能與企業、科研院所資源共享、功能互補,確保教學模式向企業傾斜,讓人才的培養更貼近企業用人需求,實現院校與用人單位的無縫對接。此外,院校還可以與政府部門、協會、企業、實驗室、研究所進行多元化、多層次的校企合作,建立多個教學場所,拓寬實踐教學平臺,院校能吸取新的行業發展信息和發展趨勢,并可以超前接觸與采用前沿技術,同時用最新技術幫助企業解決生產實踐中的相關問題,實現雙贏。
2.4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充分挖掘潛能
農業類高職院校的學生來源有普通高中畢業生,也有中專、技校畢業生,學習經歷不同,文化基礎不同,實踐操作能力也不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普通高中畢業的學生,經過高中3年的文化基礎課的學習,理論學習能力較強,但專業知識零起點,實踐操作能力較弱;中專、技校畢業的學生文化基礎較弱,但專業知識有所涉獵,實踐操作具備一定的基礎。對于不同的教育對象,應該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充分挖掘潛能,培養專門人才。院校可以與合作企業一起開發實踐項目,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實習機會以及對外交流的機會,或根據學生的興趣與專長,為學生設計個性化培養方案,明確今后的發展方向,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2.5注重職業素養,將職業勝任能力融入日常實踐教學
所謂職業勝任能力,指的是學生能勝任某項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具體來說,包括職業基本素養、職業通用能力、職業專項能力、職業拓展能力、職業綜合能力、職業綜合素養。其中,職業專項能力、職業拓展能力主要通過掌握專業核心技能來實現,而其他能力則需要在日常教學中逐漸滲透。如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某個實踐項目來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統籌規劃能力和方案設計能力;教師可通過在實踐操作中設置障礙,來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參與企業實習,真正接觸企業生產流程來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功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通過帶領學生參加行業技能大賽培養學生的專業創新能力。
2.6參加技能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培養專業創新能力
舉辦職業技能大賽的初衷是推動職業教育的改革和進步,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檢驗,通過參加技能大賽,深化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綜合認知,增強學生將專業理論知識轉化為業務技能的實戰能力和專業創新能力,真正達到學以致用。技能大賽的比賽流程基本就是實訓項目操作的過程,比賽的組織及設備都與產業發展和企業崗位需求緊密結合,具有先進性和指導性。高職院校可從比賽項目中提煉出核心技能點和操作要點,將其整合到日常實踐教學中,并在實踐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崗位素質、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創新能力[9]。同時,技能大賽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作為教學素材以及日常訓練的方向,真正做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形成學-訓-賽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技能競賽考查的素質目標與實踐教學能力分析見表2.
2.7開發虛擬實踐,籌建虛擬實踐教學資源庫,提高學生參與度
行業設備的更新換代較快,高職院校受經費、場地、報廢年限等條件所限,實訓場所的設備升級未必能跟上行業的步伐。高職院校可通過開發虛擬實踐、籌建虛擬實踐教學素材庫等形式,為實踐教學提供多種可能。高職院校可組織一批骨干教師,將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和專業核心課的內容劃分為多個教學模塊,按模塊建立資源庫,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虛擬實踐操作,或者在實訓基地、實訓室進行現場操作,錄制教學視頻,制作成微課放入資源庫中。這些教學素材一方面可以用于課堂上的教學演示,另一方面也便于學生課后反復觀看,也可用于對某個模塊知識感興趣的非本專業同學查詢、學習。此外,在遇到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時,虛擬實踐教學可以更加清楚、直觀地進行演示,避免照本宣科,以此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滿足新形勢下線上實踐教學的大部分需求,填補線上教學的實操空缺。
3結語
實踐教學是職業院校的重中之重,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作為農業類高職院校應格外重視,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實踐教學管理,確實把實踐教學改革落到實處,創新培養模式。院校應與行業、企業緊密結合,了解行業動態,關注前沿科技,將技能競賽中突出體現的新知識、新技能、新要求和新方向納入課程體系設計和專業建設[10];將企業實踐中的新體系、新流程、新規范融入日常教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訓室建設,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核心競爭力,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鮮耀.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全面質量管理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4.
[2]張小軍.高職院校實施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77-78.
[3]王鵬,王秋芳.服務性實踐: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新理念[J].教育學術月刊,2010(1):103-105.
[4]吳仁艷.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實踐教學改革與發展[J].教育與職業,2009(35):138-139.
[5]陸永健.基于社會需求的高校實踐教學管理[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9):151.
[6]張明.改革實踐教學管理培養創新能力[J].教育現代化,2017,4(32):185-186.
[7]姚吉祥,汪本強.國外院校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成功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0,24(5):59-62.
[8]王國莉,陳孟君,陳毓華.大學生校外教學實踐基地的特征功能及建設利用[J].惠州學院學報,2020,40(6):103-108.
[9]朱永永.職業教育技能競賽與實踐教學整合對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169-172,178.
[10]王磊.技能競賽促進專業教學質量提升實踐研究[J].湖北農機化,2020(2):135.
作者:曹紅梅 蔣曉 單位:北京農業職業學院
- 上一篇:農村地區學校遠程在線教學的有效性
- 下一篇:當代文化建筑外環境景觀塑造原則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