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式教學在藝術設計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3-16 03:41:17

導語:實踐式教學在藝術設計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踐式教學在藝術設計教學的運用

教學的改進與思考在我們的教育領域里從未間斷過,教師們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手能力也是相當的在意,并且對此做著長期的努力。但是,在我們的面前仍然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曾有學生在外實習后回來問我:“老師,在外面實習和在學校的學習是兩回事,學校學的很多東西在外面用不上,可外面需要的許多東西學校又沒有教。”就是這樣一句話,讓我們的教師們有著必須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內容的決心。

一、設計教學的模式

20世紀初,包毫斯設計學校的成立開創了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先河,它倡導“藝術與技術的結合,設計與現實生活的結合以及各設計學科的融合”等等的理念,這些教學思想至今仍然影響著設計教育的內容與發展。我們都知道設計領域的三大設計要素,它們分別是“實用、經濟、美觀”,而“實用”被放在這三大要素的首要地位。也就是說,我們是設計教學將來也必須實現設計方案的“實用性”,使學生在課程結束后能真正看到自己的設計是可以變為現實的。我們應努力樹立人才培養的創新理念,改變單一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加強對已有成功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對某些社會現象以及所引起的相關內容進行自我看法與意見的討論。

二、從前設計教學的方式與存在的問題

在過去的設計教學中,我們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教學中求穩,按照方案設計的方法、步驟、內涵、繪圖等等。以這類的方式進行教學,確實可以安穩的完成教學任務,也可以拿到一份看起來漂亮的學生作業,但是我們卻忽略了學生原本可以被激發的學習能力與表達能力,更加抹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考

近年來,國內藝術設計教學在質和量的方面都取得了相當程度的提升。然而,對比國外許多藝術與設計類的大學在繼承和發揚包毫斯的現代教育體系方面,我們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仍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國內藝術設計教育雖然在時代責任、培養目標等方面不可能與包毫斯完全一致,但如何把握包毫斯教學模式的內涵值得我們探討。這個議題雖然比較寬泛,非本文能及,但本文也試圖根據幾年的教學經驗與成果,結合教師的體會,展開一些思考。

1.教學中的討論。討論是激發學生自我興趣的方法之一,但是如何讓學生參與到討論中來卻是教師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對與學生來說,任何一個設計事件都是全新的,他們的思維是不被約束的。那么,教師們可以先以舉例的方式對某一設計及其相關的事件背景給學生做出盡可能多的介紹,并且對此設計與社會評論也告知于學生,在最后做出教師自身對此設計的看法。教師對設計的看法是最能直接影響學生思維的一方,因為教師與學生的面對面的距離最能使學生產生共鳴。接下來,教師可布置課后任務,讓學生首先去搜集某些設計的背景資料,隨后在課程中對此設計進行討論,學生們的觀點可以是正反兩方面的,我們也更加鼓勵學生對其他同學的觀點進行延伸說明。

2.加強方案的思考能力。在此階段就是注重學生的設計創新思維,不再一味的強調學生畫多少數量的圖紙,在設計的開始階段將學生的制圖準確性要求降低。換句話說就是不再強調學生尺規作圖,逐步鍛煉學生多方案的思考能力,確定方案的功能合理性,樹立學生正確的設計工作程序和思考方法。對于已經到來的“90”后學生,他們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作為導演控制和掌握教學的節奏,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質。

3.實踐性的方案體現方式。過去傳統的作業呈現方式就是圖紙,教師判定的作業標準是圖面的效果與設計的準確性。而現在我們正在改變和嘗試盡可能多的用其他的方式代替或者輔助設計中的圖紙,比如模型的制作、提高設計思維草圖所占的比重以及將部分可實施的設計作品現實化。這樣做能改善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淡化尺規作圖對學生的約束,使學生更樂于進入到設計的環節,而不是將大量的時間用于將圖紙化得漂亮。第二,能夠幫助和提高圖面表達能力弱的學生參與到模型的制作中來,注重學習的實踐環節,提倡動手、動腦、表達相結合的教學指導思想。第三,充分利用校園環境,鼓勵學生改造自己學習和生活的空間,將課程中的優秀作品現實化,不僅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充分利用學院已有的工作室、車間等實驗場所。

四、教學反饋與思考

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多次的對設計類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進行探討,對教學創新與改革的模式進行探索,本文期望通過對數次教學效果的體會與總結研究,為構建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方式與環境以及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一些資料與借鑒。

1.反饋與分析。學生在教學內容與方式改變的初期有些許不適應,但是經過教師們的引導與示范,學生能逐步接受并且樂于延續此種教學方式。我們通過多次課程的課后調查,結果顯示97%的學生更愿意參與到新的教學課程中來,并且能夠接受課程操作方式,以及課后展現的教學成果。

2.總結與展望。當然在課程改進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困難,比如需要更大的場地給學生制作和展示他們的設計模型,需要分時段提供工作室、車間等實踐場地。實踐性的教學方式其實并非第一天在教學中使用,我們所要探討的是如何在過去的傳統教學和實踐性教學方式中取得更為理想的平衡點。現代教學需要培養的是理論與實踐、動手能力并存的人才,我們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教學方式,使大學設計類教學符合市場的真正需求。

作者:張娜 單位: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

[2]《建筑師》.建筑工業出版社.

[3]《教育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