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滲透環保教育
時間:2022-12-26 11:38:12
導語:生物教學滲透環保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環保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問題,環保工作已成為一項基本國策來落實。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把環境問題與生物教學結合起來,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滲透環保教育,傳播環保知識,通過有效途徑推動環保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關鍵詞】生物教學;滲透;環保教育
進入21世紀以來,環境問題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產生越來越突出的問題,如大氣污染、溫室效應、水體污染、淡水缺乏、生物種群消失加快、食品污染等,由此帶來的自然災害和社會問題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采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傳播環保知識、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行為習慣,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以生物知識為載體,在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做了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結合植物學知識,滲透環保教育
初中第一冊生物學主要是植物學內容,如認識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被子植物的種子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的過程,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等。在講到相關內容時,筆者有意識地介紹一些環保知識,如講授“光合作用”一節的內容時,通過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驗證了植物的葉子在光照條件下,能制造淀粉。植物制造的有機物不但是植物自身的營養物質,而且是動物和人的食物來源,也是多種工業的原料。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產生氧氣,所產生的氧氣是動植物和人進行呼吸作用所需氧氣的來源,而動植物和人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為一切生物包括人類的生命活動提供了必需的氧氣,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繁榮和發展的根本保障。聯系實際,講解為什么要大面積地綠化大地,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基本國策,即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等,并告訴學生每年的3月12日為中國植樹節,讓學生懂得植樹造林能夠美化、改善環境,懂得植物在環保中的作用。又如在“苔蘚植物”這一節中,學生觀察了苔蘚植物的外部形態及內部結構后,啟發學生理解苔蘚植物除光合作用外,對自然界還有兩個重要作用:①苔蘚植物生長密集,涵蓄水分能力強,因而對林地、山野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②苔蘚植物的葉片只有一層細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可以從背腹兩面侵入葉細胞,在污染嚴重的工廠附近很難生存,利用這個特點,人們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通過學習,學生將會體會到保護植物、植樹造林、綠化家園的重要性,并自覺加入這一行動中去。再如講“蒸騰作用”時,我啟發學生大面積植樹造林可增加大氣的濕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從而增加降水量。因此,保護好現有的森林和大規模地植樹造林,是調節氣候,減輕干旱的一項重要措施。
二結合動物學知識,教育學生認識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學生在學習有關動物學知識時,最初接觸的是動物界中最低等、最原始的原生動物,在學習了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后,我接著便介紹它在環保中所起的作用:別看草履蟲身體微小、結構簡單,但它對凈化污水有一定的作用。一個草履蟲每小時大約能夠形成60個食物泡,每個食物泡中大約含有30個細菌,因此,一個草履蟲每天大約能夠吞食43000個細菌,這對污水凈化有一定的作用,同學們都為此驚嘆。在生物課堂中滲透環保教育,要選擇最佳結合點,不能泛泛而談,要用事實材料啟迪學生的心靈。如講授兩棲綱代表動物青蛙時,筆者先分析青蛙數量急劇減少的原因是大量使用農藥,加上酸雨影響,使青蛙逐漸失去生存繁殖的環境,此外,人們又把青蛙作為“盤中美餐”而捕殺,促進青蛙的大量減少,人們又不得不更多地使用劇毒農藥來對付田間和森林害蟲,致使糧食、蔬菜、水果,尤其是水源中的農藥污染日趨嚴重,對人體的健康危害極大,通過具體生動的講述,學生深刻認識到,大多數動物都是人類的朋友,保護青蛙,保護珍稀動物資源刻不容緩。如講授“鳥類”一章時使學生不僅了解鳥類的多樣性,還了解哪些鳥類是珍稀鳥類,并了解一些有關保護鳥類的法律法規。使學生認識到,鳥類是自然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的朋友。通過學習“鳥的多樣性”這一節,使學生認識到如何要保護鳥類:①要保護鳥類的棲息環境。森林是許多鳥類的家園,積極參加植樹造林,就是為保護鳥類多樣性做貢獻,不少鳥類棲息在水邊或水上,所以,治理水污染,對于保護鳥類的多樣性也有重要的意義。②要保護鳥類的多樣性,還應該設法為鳥類創造營巢或留居的條件。對于像大山雀這種在樹洞中營巢的鳥,可以在樹上掛人工鳥巢,供它們繁殖和育雛。抵制毀鳥巢、掏鳥卵、抓雛鳥的行為。③要保護鳥類的多樣性,在嚴寒的冬季,鳥類覓食困難,這時可以選擇安靜避風的地方,設置飼養臺,在臺上放上谷粒等食物,幫助鳥類度過寒冬。
三結合教材,教育學生懂得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和初步樹立生態學的觀點
初二生物主要內容是人體生理和衛生保健知識。這冊內容與人體自身聯系緊密,我們除了對自己各大系統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的了解外,還要做好各系統的衛生保健工作。因此,做好呼吸系統的衛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講究呼吸衛生,應做到幾點基本要求:第一,保持環境中空氣的新鮮、清潔。在人多,通風不良的室內進行學習、活動,時間長了會感覺到頭暈、精神不振、疲勞等,這與室內空氣中氧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氣體的含量增多有關系,也與空氣中積累了較多的水蒸氣、塵埃、微生物以及人體散發的異味等有關系。為了保證人們能夠吸入新鮮、清潔的空氣,要做到三點:①要綠化環境。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穩定。并且利用綠色植物阻擋塵埃飛揚,凈化空氣。②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使室內空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正常,減少室內空氣中微生物的含量。③要勤打掃環境和房間衛生,及時清除污物,保持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第二,不要隨地吐痰。痰是氣管和支氣管內表面的黏膜所分泌的黏液,以及被黏著的灰塵和細菌等組成,它通過黏膜表面上的纖毛不斷向喉部做擺動,而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經咳嗽咳出體外。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等病原體,呼吸系統的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結核、肺炎、百日咳等)的病原體,都可以通過痰液蒸發后散失到空氣中進行傳播。在“呼吸”一章的講授中,我特別強調大氣污染對呼吸系統的嚴重危害。如1952年英國倫敦發生了歷史上最嚴重的煙霧事件,從家庭爐灶和工廠煙囪排放出來的大量煙塵和二氧化碳,覆蓋在大氣的逆溫層下面無法擴散,形成漫天大霧。在濃霧初期,倫敦大多數市民都出現胸悶、咳嗽、呼吸困難、發燒等癥狀,在濃霧后期,市民死亡率急劇上升。這次煙霧事件造成4000多人死亡,通過對這一事件的介紹提醒學生:現代工業雖然造福人類,但工廠的廢氣卻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因而治理工廠廢氣是相當重要的。“生物與環境”這一章是進行環保教育極好的教材。通過學習生態系統及食物鏈的知識,學生可以從中了解到任何生物在自然界中都有一定的聯系,人們不能隨意將其消滅。如許多地方曾把狼當作傷害獸殺滅,結果草原牧場上野兔缺少天敵而大量繁殖,把草連根啃食殆盡,極大地危害了牧業的發展。可見,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是廣泛聯系、相互制約的。通過學習,學生初步樹立了生態學的觀點,懂得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四結合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內容與環保有關,但具體例子少,而且篇幅也不夠大,我適當地進行拓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如教材列舉了現在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情況,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讓事實、數據說話,使學生了解目前我國水資源缺乏的現狀。知道了應該如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水資源,如洗澡時盡量洗淋浴、洗手后隨手關掉水龍頭、用淘米水澆花等。遵守環境保護法,是所有公民都應該具備的基本職責。每個人都可以從身邊的一些小事做起,盡量減少對環境有不良影響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用電,減少使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垃圾分類放置等,只要稍加注意,就是進行保護環境的工作。*作者單位:成偉,九江金安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張明丹.把環保教育貫穿于生物教學中[J].成才之路,2011(26)
[2]李振苓.淺析生物教學中環保理念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9)
作者:成偉 單位:九江金安高級中學
- 上一篇:職高會計教學實踐思考
- 下一篇: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