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06 03:41:20
導語: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當前形勢來看,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教學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教材單一、創新性不足,屬于比較突顯的問題。為能減少這些問題對聲樂教學質量帶來的影響,我們應該通過如下幾點措施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以便能起到優化課程設置、豐富教學素材、創新教學模式的作用。首先,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主要是為幼教領域輸送人才,因此,在聲樂教學的定位上也應該與其他專業院校的聲樂教學有所不同,需以培養適合教育幼兒的針對性、實用性人才為目標。其次,基于幼兒園兒童的特點,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的設置上,應以培養學齡前兒童的藝術興趣為核心理念,一切考慮到課程設置的實用性、啟蒙性、基礎性、教育性等特點,才能使聲樂教學學以致用,充分發揮該課程的優勢。再次,學前教育專業屬于一門定向培養幼教師資的專業,該專業今后的工作對象以幼兒園小朋友為主,所以在實際教學中,也應該優化教學內容,多增設一些兒童歌曲,同時結合幼兒的喜好等特點,選取幼兒易理解、感興趣、瑯瑯上口、傳唱度高的歌曲,例如《數鴨子》、《搖籃曲》、《種太陽》、《小蘋果》等等,均是兒童易接受的歌曲。通過加大兒童歌曲的教學比重,使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更加實用。
二、優化聲樂授課方式
文章結合實踐經驗綜合分析認為,優化、創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聲樂教學的授課方式,可通過三點來完成:
(一)優化集體授課法。集體授課法在聲樂教學中是一種普遍使用的教學方法,集體授課法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緩解他們對發聲的恐懼,但這個授課方法也存在教師不能顧及到每一位學生這樣的缺陷。因此,教師在集體授課時,應該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力求做到主次分明,先強化重點,再講其他,盡量使每位學生都能掌握重點內容。此外,在集體授課時,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通地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組間評價的方式進行互動、交流,使他們能及時發現自己存在的缺點并加以完善。
(二)分組指導法。分組指導法是建立于集體授課基礎上的,教師通過集體授課,解決聲樂學習的共性問題,使其均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然后針對每位學生在聲樂方面存在的優勢與劣勢,將其進行合理的分組。分組完成后,根據學生對聲樂喜好及求知欲望的不同,給予相應的輔導、指導,并讓學生進行組間歌唱比賽,觀察在歌唱中相互之間的不同,并進行組間相互點評,使學生自己能意識到不足,積極、主動進行改正,盡可能達到即定的學習目標。
(三)多科目融合式授課法。多科目融合式授課法,屬于新課改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新模式,其主要是指將聲樂與舞蹈、朗讀、視唱等相關的學科進行整合,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將聲樂靈活應用到相關領域。例如,聲樂+舞蹈、歌詞朗誦+唱譜、情景劇表演+歌唱等等,均屬于多科目融合授課法。采用該方法進行授課時,聲樂教師應該與其他相關學科教師合作,通過互相輔助,互為糾正,促進彼此的教學水平。
三、流行唱法在教學中的融入
我國當下的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多是會采用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經過長期的訓練后,對很多高難度歌曲均能駕馭。這種比較高標準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聲樂水平的提高而言十分有利,但同時對于學生今后的工作有弊端。長期實踐證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畢業走向幼教崗位進行聲樂教學時,會發現大部分兒歌的音域在c1~d2之間,但用民族唱法或美聲唱法來演唱時,則感覺比較怪異,小朋友們也難以接受。鑒于這種特征,將流行唱法融入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也是很有必要。流行唱法具有結構清晰、簡單易唱、表演形式豐富等多種特點,其對聲音的要求也比較低,演唱時更能傳達出歌曲的感情。與其他兩種唱法相比,在練習方法,流行唱法需要的氣息比較小、音量小,咬字自然、比較口語化,沒有那么多的高要求,學生歌唱起來也比較輕松。因此,教師可嘗試著在傳統美聲、民族唱法教學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內容與要求,合理、適當地融入流行唱法,以此來促進學前教育學生的聲樂水平,提高幼教人才的培養效率。
上述分析可見,新課改的背景下,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聲樂技巧,還要保證學生能將聲樂與表演唱等相關課程相結合,同時還要保證聲樂技能在后期的幼兒教育工作中的靈活應用。因此,結合實際,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以幫助學生提升音樂素養,理應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引起重視。
作者:楊華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
- 上一篇: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工作報告
- 下一篇:煙花爆竹公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