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聲樂教學創新研究
時間:2022-12-19 03:29:03
導語:高校聲樂教學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專業音樂教育致力于培養專業聲樂表演人才,也完善了高校學科建設,促進院校的不斷發展。專業藝術教育再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顯現出諸多問題——陳舊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并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下聲樂教學實際需要,因此面對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特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高校聲樂教學需要圍繞學生學習情況、教師隊伍建設、聲樂學科建設在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特色、教師素質、學生意識方面進行創新。
關鍵詞:聲樂教學;現狀;創新;重要性
聲樂教學是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在高校專業音樂教育中占據重要位置。聲樂作為“人聲”音樂藝術,是音樂情感最直接的表達方式,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同時聲樂作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象征,也生動形象地展示不同民族文化的優秀藝術成果,使我們更好地認識不同文化與音樂。
一、高校聲樂教學現狀
(一)教學目標不夠明確。高校聲樂教學旨在訓練提高學生演唱技能,具備一定的發聲練習基礎技能,掌握相關的要領及運用方法,包括正確發聲、科學用嗓、氣息控制、情感投入、舞臺演唱訓練等。同時要具備相當層次的分析能力、駕馭作品能力和表演水平,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質及文化修養,增強舞臺演唱綜合技能的培養和社會演唱實踐。具體教學實踐中,聲樂教學往往更偏重于發聲練習與基礎技能的教學,而忽視了學生對于聲樂作品駕馭能力的培養,忽視了聲樂教學中的情感與審美教學,導致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出現偏差,影響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整體音樂素養的提升。(二)教學模式單一陳舊。傳統聲樂教學以“口傳心授”的教學模式為主,目前我國高校聲樂教學主要采用示范法、講授法、演示法。以上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有助于“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領悟能力而調整教學思路,如示范法可將科學有效的、形象真實的發聲過程示范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準確掌握發聲原理及方法;講授法可將相關的理論知識要點貫穿于教學中,演示法可將完整的演唱狀態、技巧及表演傳授給學生,感受和領會聲樂藝術魅力。但該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所“學”即教師所“教”,不利于學生眼界的擴展與音樂素養的提升,使學習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無法激發學生聲樂學習的積極性,更無法啟發學生的創造意識與創造思維。(三)教學特色未能彰顯。聲樂是頗具民族特色的音樂藝術,體現不同民族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對生活的熱愛與贊美,體現了不同民族勞動人民的精神風貌和性格特點,賦予其鮮明的地方與民族特色。目前我國高校聲樂教學按照聲樂曲目由易到難進行教學,所學所唱歌曲雖為聲樂教學中頗具代表性的曲目,但卻忽視了聲樂中的“民族性”——只依靠歌曲傳授演唱技巧,而忽視了音樂情感的表達,忽視了音樂中所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不能更好的彰顯教學特色。
二、高校聲樂教學創新重要性
高校聲樂教學創新是在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上予以更加貼合教學實際、貼合學生學習情況的改進,以便激發學生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創新研究聲樂學習的興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聲樂教師的教學技能和綜合素質,最終促進聲樂學科建設,提高聲樂教學質量,培養更專業、更優秀的聲樂表演者。(一)有助于提高學生聲樂學習的積極性。創新高校聲樂教學,以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眼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聲樂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在教師的引導下,注重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豐富藝術表現力,全面提升音樂素養。同時,創新教學內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教學中將學生感興趣的點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做好引導,使學生在藝術中體會生活,在生活中尋找藝術,才能以真實的情感帶入聲樂表演,帶給聽眾美的享受,吸引并感染聽眾,使藝術表演趨于完美。(二)有助于提升聲樂教師綜合素質。創新高校聲樂教學,對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技能方面,教師作為知識傳授的主體,要以正確的發聲方法、音樂情感帶入,言傳身教,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技巧、相關的樂理知識,完成學習。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與專業素養,做好教學本職工作。綜合素質方面,教師要對學生因材施教,學生在先天條件、思維意志、氣質修養、興趣愛好方面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不同的嗓音特征、樂理基礎與音樂素養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完成學習。(三)有助于促進聲樂學科建設。聲樂學科建設體現在聲樂學科方向、學科隊伍、學科基礎、學術氛圍四個方面。學科方向是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學科隊伍是對教師及學術性研究人才的建設,學科基礎是相應的教學實踐與人才培養目標,學術氛圍是師生共同營造的積極健康向上的藝術學習氛圍。聲樂教學創新從根本上來說是圍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而開展的,在形式與內容上進行調整,使教學更加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對學生的學習起積極的促進作用,提倡聲樂教學創新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聲樂學科建設,明確了人才培養目標、提升學科隊伍素質、夯實學科基礎建設、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三、高校聲樂教學創新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高校聲樂教學目標,要注意在實現知識與能力目標的基礎上,實現情感目標——不僅要以正確、科學的發聲技巧使學生掌握演唱技能,掌握相關樂理知識,更要進一步建立學生對聲樂學習的熱愛之情,通過聲樂學習和演唱實踐,深刻體會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深刻內涵,表達的偉大精神和深厚情感,豐富學生藝術體驗,經過自身的認知和理解,提升音樂表現力,帶給聽眾美的享受,把作品中要傳達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情感傳遞給聽眾,感染聽眾,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創新高校聲樂教學,明確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實現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教學規律,尊重學生個性特點。遵循教學規律是指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聲樂教學活動中的主觀作用,教師以引導為主,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與發聲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給予更多思考,積極主動探索,以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尊重學生個性特點是指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因材施教,認識到學生在各方面的差異,給予尊重并引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針對班級內不同層次基礎、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設計符合學生層次水平發展的教學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成效。(二)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目前國內聲樂教學由于培養目標和服務面向的不同,大部分還未能實現“一對一”教學模式,意味著“因材施教”與師生互動并不能更好地實現。但要盡量趨利避害,選擇最佳教學模式,同樣在小組教學過程中,在低年級教學中,為夯實學生聲樂基礎,將程度相當的學生劃分為一組,采取“一對三”、“一對五”的形式開展聲樂教學,在較高年級的學生教學中,因其具備了相當的聲樂基礎,可采取“一對多”的教學模式。小組教學雖未能完全實現因材施教,但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組織不同形式的課堂聲樂訓練活動,在訓練發聲技巧時可融入聲樂表演,如對唱、表演唱等形式,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切實提高學生的聲樂藝術表現力,更好地適應舞臺表演。教師在講授聲樂技能的同時,要注重音樂情感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除通過課堂引導之外,可通過統一組織聲樂觀摩學習的方式,帶學生感受完整的聲樂表演,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表現力。也可通過多媒體手段,以影像或視頻等形式,開闊學生眼界,體驗更為豐富的音樂表現形式。(三)強調教學特色,弘揚傳統文化。地方高校聲樂教學中要注重融入地方特色,將地方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以中國民歌為例,不同地區的民歌是不同地區勞動人民生活智慧的藝術凝練與升華,代表著地區勞動人民的精神風貌與思想情感。如江蘇民歌溫婉悠揚,歡快活潑,以歌唱美好生活為主,體現江南地區文化特色。山東民歌質樸淳厚,強悍粗獷,表現山東人民樸實憨厚的性情。高校教育負有文化傳承的功能,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也應強調教學特色,以弘揚地方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給予更多的教學關注與教學思考,形成獨特的教學特色。因此,高校聲樂教學創新要立足于民族、立足于傳統,在教學內容中增加傳統音樂與民族音樂相關聲樂演唱內容。(四)提高教師素質,致力教學實踐。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演唱與表演水平,創新高校聲樂教學,就對教師在專業技能、音樂素養與綜合素質方面有較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聲樂理論知識,良好的演唱與表演能力,更要具備較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聲樂理論知識是聲樂教學的前提與保證,歌曲演唱要具備一定的節奏、音高等音樂基礎知識與能力,聲樂教師應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良好的演唱與表演能力是指聲樂教師的示范,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有利于學生更加直觀更加真切的感受聲樂藝術的魅力,而后學生通過揣摩、模仿教師的發聲、神情與情感表達完成初步的學習。較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有助于教師把自身掌握的知識更加有效地傳授給學生,促使學生與教師進行交流與互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演唱與表演,提升舞臺經驗。因此,教師在教學之余,要主動自身專業技能、音樂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通過培訓、相互借鑒學習等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藝術修養,將自身對聲樂、對藝術的體會更好的傳授給學生,培養更多的人才。(五)培養創新意識,引導啟發學生。教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起啟發與引導作用,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也要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教學。聲樂藝術是表達內心情感的音樂藝術,不同的演唱者對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演唱時對于不同音樂情緒的處理也略存差異,教師要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教學目標,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如研究室教學方法、討論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方法等,以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以創新思維和科學態度進行聲樂學習和訓練。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聲樂學習的曲折性有正確的認識,由于每個學生的發聲器官構造不同,發音狀態也會不一樣,教師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加以引導,有耐心地啟發學生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發揮自身的發聲優勢,探索適合自己的聲樂唱法,展現自己的聲樂個性。此外,教師還要在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從平常熟知的事物和知識入手進行聲樂學習,如在聲樂訓練中,經常使用的語言如“吸氣、嘆氣、哈欠、哼鳴、微笑、支點、小舌抬起、聞花”等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到和感覺到的,而將這些日常生活知識創造性地運用到聲樂練習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曹云華.高校聲樂教學的創新思考[J].大舞臺,2013,09.
[2]劉平.高校聲樂教學的創新研究—評《普通高校聲樂教學新視界》[J].新聞與寫作,2018,05.
[3]鄧慧群.淺談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與創新[J].藝術評鑒,2017,04.
[4]楊曙光.構建高校聲樂專業多種風格演唱的教學模式[J].中國音樂,2007,04.
[5]晁然.論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與創新[J].黃河之聲,2016,01.
[6]胡璇.新形勢下高校聲樂教學創新研究[J].黃河之聲,2016,03.
[7]張雨.聲樂教學中的教學創新與師生互動[J].藝術科技,2016,06.
[8]符玲.簡述高校聲樂教學的創新路徑[J].黃河之聲,2017,06.
作者:靳宇 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
- 上一篇:奧爾夫教學法在聲樂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聲樂教學情感體驗效果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