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聲樂教學改革探索與思考

時間:2022-06-18 02:42:51

導語:高校聲樂教學改革探索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聲樂教學改革探索與思考

摘要:近幾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具體,要求學校和教師在對學生素質能力和綜合素養培養的過程中,還應該合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尤其在高校聲樂教學改革中,通過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學生可以在自由的環境中培養獨特的音樂感知力和審美能力,這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和綜合能力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個性化教育視野下,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個性化教育;高校;聲樂教學改革;探索思考

在高校聲樂教學改革中,促進個性化教學方法的有效應用,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活躍的聲樂學習環境,在感知音樂和創造音樂的過程中逐漸激發潛能,進而提升自身的審美判斷能力和音樂把握能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改革中,教師應該設定個性化的聲樂教學目標,為學生創造民主化的聲樂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的潛能和創造性,使自身的音樂造詣更上一層樓。

一、個性化教育的基本內涵

個性化教育就是教師從學生的個性發育、生理特點、專長愛好、性格特點等出發,在有效關注學生個體成長的同時,通過采取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發揮潛能提升某學科學習的能力。在高校聲樂教學中采取個性化教育方式,就是教師先對學生的特長天賦進行把握,并有效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在挖掘學生優勢的同時能夠因材施教,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聲樂學習任務和感知情境,使學生的優勢和天賦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1]。

二、基于個性化視域下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方式

(一)制定個性化的聲樂教學目標。教師在開展實際的教學內容之前,應該先對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定位,從個性特點出發,為學生指明發展的方向,在確立明確目標的基礎上再實施個性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聲樂學習提供更多有效的建議。首先,教師應該認識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成長特點、學習背景等條件,綜合以上個性化要素挖掘學生的潛能,以此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方案,如歌唱曲目的選擇和氣息的運用等,為學生音樂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其次,教師需要循序漸進、因勢利導,有階段性地為學生設計多元化聲樂學習內容,采用分層教學法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無論學生先天條件如何都要耐心輔導,提升聲樂教學的效果。最后,在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進行分批分段式培養,哪些學生適合做藝術創作人、哪些學生適合從事藝術演員的行業教師都要心中有數,然后針對目標設計與時俱進的教學計劃,為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提供保障。(二)為學生營造個性民主化的聲樂學習氛圍。良好氛圍的塑造對于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基于個性化教育視角,要求教師有效考察高校學生對聲樂的理解力,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因材施教,讓學生可以有效破除傳統教育思想的禁錮,不斷發揚個性,提升自身對音樂的審美能力。首先,教師要有效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每個人對聲樂的理解以及自身音色都各有差異,發生習慣和語言天賦也存在明顯的去區別,教師應該有效鑒別學生的聲樂學習基礎,掌握每一個學生的發聲規律,并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提升演唱能力,防止一刀切的教學流程抑制學生天性的發展。其次,教師還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保持個性化的風格和特色,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可以有自身的氣質和格調,將不同的志趣追求和價值觀點應用到聲樂表演當中,形成各自藝術風范的同時,挖掘學生的內部潛能和優勢,培養學生獨特的音樂審美和價值創造能力[2]。(三)創新研究個性化的教學模式。聲樂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專業學科,能力的大小與學生審美志趣和感悟息息相關。因此在促進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自學,采取開放式聲樂人才培養的模式,在教學中除了理論的講述和引導之外,最重要的還應該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其在自我學習和自我感悟的過程中認識到音樂的魅力。同時,還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用特殊的情境和引導方法調動學生的思維,在想象和啟發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積累音樂靈感和聲樂素材,為培養藝術人提供堅實的理論保障。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創設形式多樣的藝術實踐模式,突破傳統教學以音樂教師為主的局限和壁壘,鼓勵學生多多參與到聲樂實踐活動當中,包括學校或社會組織的歌詠比賽、音樂會競演以及文藝匯演等,讓學生在一場場活動和比賽當中積累經驗、發揮潛能優勢,從而強化其對藝術實踐的理解,為學生實現藝術理想提供動力。需要注意的是,學生想要參加藝術實踐活動,除了基本的聲樂教學之外,教師還應該在服裝、造型、動作等方面對學生予以引導,突出學生的氣質和個性。在每學期的考核當中,教師也需要以個性化為依托,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縱向對比,善于運用鼓勵評價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加強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自信心。

三、結語

基于個性化教育視野下,對高校聲樂教學進行必要的改革,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設定形式多樣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在有效創設只有寬松教學平臺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多多參與社會音樂實踐活動,使其在不斷的積累和發展中釋放個性,找到與音樂的契合點,在有效提升音樂審美能力的同時,為學生良好價值觀念的養成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宋洋.個性化教育視野下的高校聲樂教學改革[J].大眾文藝,2013,08:213-214.

[2]關欣.個性化教育視野下的高校聲樂教學改革摭談[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75-77.

作者:孟爽 單位:長春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