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聲樂教學

時間:2022-10-10 10:38:00

導語:如何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聲樂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聲樂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各行各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增加,職業院校的教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聲樂教育是中職院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現階段,中職院校聲樂教學體系主要采用西方音樂的教學模式,對我國傳統音樂元素的應用比較少,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促進職業院校聲樂教學的發展,但不利于傳統文化元素的傳播和發展,為此教師需要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在聲樂教學中合理的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實現聲樂教學水平的全面改善。近年來,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下,因材施教理念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思維,受到越來越多教育者的認可與青睞,并且廣泛應用在高校教育教學活動中。

一、傳統音樂文化的基本特點

(一)注重情感表達和音色。與其他種類音樂不同,傳統音樂文化元素注重音樂的音色,要求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結合音樂的旋律,合理的控制自身的音色,提高演唱的效果。同時,傳統音樂文化注重情感表達,力求實效歌詞、旋律、情感的統一,利用聲情并茂的演繹方式,與聽者形成情感共鳴。傳統音樂文化注重藝術上的細節處理,能夠帶動聽者融入音樂的情感中,使其能夠體會到音樂本身的魅力。另外,在傳統音樂中,潤腔是極其關鍵的元素。演唱者通過對音樂細致的處理,能夠展示出傳統音樂文化與眾不同的內涵,體會到音樂作品獨特的魅力。潤腔代表了對細節的準確把控,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提高重視程度,實現作品的完美演繹[1]。(二)字正腔圓。傳統音樂文化重要的審美標準為字正腔圓,字正主要是指演唱過程中吐字清晰,使聽者能夠準確感知歌詞內容,加深對音樂旋律的理解,實現歌詞內容與樂曲旋律的全面統一。字正是傳統音樂最基本的要求,需要教師加強指導。腔圓主要是指傳統音樂具備的藝術感,需要演唱者通過自身的演繹使歌曲的整體曲調更加圓潤,以此來提高作品的藝術效果[2]。

二、目前中職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學生缺乏主動性。目前,中職院校聲樂教學受到應試教育體系的影響,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大部分中職院校聲樂教師來自藝術院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傳統灌輸教學模式,對中職學生的特點缺乏了解,對學生藝術素養和聲樂技巧的培養不夠重視,很多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無法對聲樂教學的內容形成深刻的理解,課堂上無法融入到音樂的環境之中,對音樂自身的藝術魅力缺乏準確的感受,教學質量無法得到全面提高[3]。同時,很多中職院校學生學習基礎比較差,對聲樂的基本理念和教學內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大部分學生對聲樂知識的學習不夠重視,學習的主動性不強,課堂上別動接受教師的講解,缺乏獨立思考,這一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習水平的提高。(二)教學方法缺乏創新。現階段,大部分中職院校采用傳統的灌輸教學模式進行聲樂教育,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課堂上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交流,很多學生對聲樂知識的學習逐漸失去興趣。另外,中職院校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聲樂教育不屬于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教師和學生重視程度不高。大部分教師單純依靠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評估,缺乏對學習態度、演唱能力、課堂表現的考察,對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缺少了解,這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三)學生質量參差不齊。中職院校主要是面向初中畢業生群體進行招生,這些學生之所以選擇到中職院校中進行就讀,多數是出于其文化課程學習成績不理想,無法順利進入到普通高中進行就讀。雖然也有部分學生是出于未來自我職業規劃考慮,希望通過另辟蹊徑到中職院校中學習一門必要的職業技能來實現自我發展,其自身綜合素質水平與普通高中生相差無幾,但這類學生在中職院校學生總數中占比極小,中職院校中大多數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都相對較低。學生質量的參差不齊,對中職音樂教學的有效實施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很多情況下同一音樂知識的教學,在高職中也許一堂課就能夠講明白,而在對于中職生而言需要通過反復的講解、訓練才能夠讓全部學生掌握。尤其是對于音樂教學而言,一些學生自小就接受過良好的音樂培訓,在音樂素養方面表現極為突出,而另外一些學生過往并沒有音樂培訓的經歷,這就形成了對同一音樂內容的教學,學生掌握程度不同的現狀。

三、中職聲樂教學融入傳統聲樂文化的策略

(一)采取多媒體教學的模式。聲樂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需要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音頻與視頻資料。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模式得到了教師的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中職聲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夠使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有比較深刻的理解,欣賞到原生態的音樂文化內容,提高學習聲樂知識的興趣。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山路十八彎》等音樂內容,在播放過程中為學生展示歌曲的背景圖片,使學生對歌曲描述的山路形成直觀的認識,從而深入理解歌曲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聲樂教學,能夠準確展示出傳統音樂文化的含義,利用歌詞和動聽的旋律,結合歌曲描述地區的風土人情圖片,能夠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和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懷。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傳統音樂文化的視頻資料,使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比較直觀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加深學生對音樂內容的感知,實現學生音樂素養和聲樂技巧的全面提升,促進傳統音樂文化在青年學生中的有效傳播[4]。(二)引導學生了解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傳統音樂作品融入了詞曲作者在特點年代的情感和思想意識,作者利用音樂的形式抒發內心情感,使聽者產生情感共鳴。在中職院校開展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規律,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深刻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5]。情感表達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內容,我國民族眾多,在歷史發展的過程形成了形式多樣的民族音樂文化,這些音樂內容表達出了不同的情感,為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情感角度入手,提高學生對音樂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在講解傳統音樂文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適當介紹傳統音樂文化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資料,使學生對音樂作品能夠形成全面準確的認識,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三)全面激發學生的感知能力。不同的學生在興趣愛好、性格、學習習慣等方面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對音樂內容的欣賞不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中職聲樂教學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經典的傳統音樂內容,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主要特點,創作背景以及表達的情感,鼓勵學生分享自身對音樂的體會。為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技術指導,使學生能夠運用傳統音樂中的換氣、節奏、音高等進行演唱,實現對聲樂知識的靈活運用。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能夠感受到傳統音樂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加深對聲樂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有助于學習水平的全面提高。(四)加大教學資源投入力度。教師的專業素質以及教學能力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完善的教學設備是引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踐的重要保證,為此中職院校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大教學設備的投入力度,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系統培訓,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硬件條件。在培訓過程中,需要重點為教師講解文化與音樂之間存在的關系,重點講解民族音樂和民族文化的實踐技能,使教師深刻理解不同音樂形式的區別,提高音樂教學能力,通過合理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準確理解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6]。為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中職院校應當提高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聲音教學設備,加大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為教學過程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構建起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語

中職院校聲樂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將傳統音樂文化加入到教學內容中,能夠實現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為此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深入研究教學策略,加深學生對傳統音樂的理解,促進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娜.中職視唱練耳課加強民族音樂元素的重要性分析[J].黃河之聲,2019,01:58-59

[2]楊楠.中職聲樂教學方法多元化的探討[A].新教育時代(2015年11月總第5輯)[C].: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1.

[3]李佳倪.啟迪智慧培養能力—淺談中職學生聲樂能力的培養[A].吉林市東方智慧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全國智慧型教師培養體系建構模式學術會議一等獎論文集[C].吉林市東方智慧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吉林市東方智慧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2016,7.

作者:姜忠玉 單位:福建經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