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措施

時間:2022-05-08 09:14:22

導語: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措施

摘要:探究式教學是一種符合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教育模式。它可以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挖掘其探究潛力,發展其探索思維、激發其思考動力,對提升學科素養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教學實例,從巧設起始情境、組織課堂討論、選擇教學主題三個方面論述了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的途徑,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核心素養;教學探討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究式教學是以探究思考為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即教者帶領學生探索教學中的問題,達成知識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高中物理課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能夠突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符合當前核心素養的培養需求,對于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因此,在核心素養時代下的高中物理課教學中,教師要把“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方法運用于教學實際,以充分發揮探究思考、深入學習的教學目的。那么教師如何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呢?下面結合筆者部分高中物理教學實例,就在高中物理課中運用探究式教學的策略,探討如下。

1巧設起始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探究式學習者往往需要一些能讓其產生疑惑的問題或者事件作為其思考探究的興趣,這個疑惑問題或者疑惑的事件可以稱為探究情境,學生在探究情境中跟著教師的教學環節參與課堂學習,在探究情境中有效激發其探索問題、學習知識的欲望。教師需要創造性地設置以問題為核心的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并探尋答案的欲望和興趣。例如,在學習《摩擦力》中,教師先以多媒體課件出示一些充分利用摩擦力的生活實例,諸如古人鉆木取火圖、古埃及金字塔建造圖、現代磁懸浮列車圖等,并配上一些簡短的文字視頻介紹;緊接著教師再出示一些未利用摩擦力帶來的現實困難,諸如光滑的鞋底(輪胎)圖、生銹的軸承圖等,也配上一些簡短文字視頻。教師讓學生閱讀以上信息之后,就反問學生:在生活實際中,我們如何根據需要增大或者減小摩擦力呢?你還能列舉一些人們有效利用摩擦力的事例嗎?經過教師有效地創設物理知識同生活結合的情境,將本課教學知識同生活有效的聯系起來,正是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在抓住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思考并探求問題的答案,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也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2組織課堂討論,引導合作探究

隨著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理念被教師們認可,課堂有效討論,引導合作探究越來越被重視。課堂上有效地開展合作探究能促進學生思想情感交流,還能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傳統課堂上的討論,會出現一些主題不明確、時間不充分、氣氛不和諧、走過場式多、效果不理想等諸多問題,這種探究式教學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2]。結合同行教學行為與自己教學情況,有以下兩種有效地進行課堂討論與合作探究的方式:一是生生(小組)合作探究。為了課堂合作探究的便捷性,合作者之間相鄰近,以同桌或前后桌學生組成一個合作小組,小組成員就相關疑難問題,合作探討,解決課堂問題。一些小問題可以讓前后桌(小組)學生自己討論,例如,在學習《力的分解》中,教師布置學生討論問題:將一木塊置于光滑的斜面上(如圖1),試分析重力的作用效果并將重力進行分解。這是教師布置給全班學生的問題,前后桌學生思考討論。五分鐘后,教師就可以請一兩個前后桌小組學生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此時教師先記下結果,暫時不作評價。二是大班集體一起探究。教師只要抓住所要探究的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即可,利用全班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的特點,集中解決中心難點。在學生合作探究時,教師需要巡視指導,不斷點撥強化學生的合作探究。例如,在《力的分解》學習中,教師提出稍微有難度的思考題:如圖2與圖3,兩球的重力均為G,怎么求解球對擋板和斜面的壓力?無論是何種形式的課堂討論探究方式,采用合作探究教學方式,可以強化其對教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以增強其合作探究意識,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可以有效地培養其團隊協作能力。

3選擇教學主題,實施探究教學

探究式教學具有很多獨特的優點,但這種教學方法使用對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要求,即并不是所有高中教學內容都適合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為此,這就涉及到一個探究式教學主題選擇的問題,探究式教學主題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探究式教學效果的成敗。對探究式教學主題的選擇重點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要探究式教學主題具有興趣性、實用性特點。例如,在學習《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單元時,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神舟”系列發射、空間實驗室的建立、貨運飛船發射等航天事業領域中的大事件,這些都是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教師可以將航天新聞事件作為物理學習的素材背景或者作為探究主題。其實通過這幾年的高考試題不難發現“萬有引力與航天”是牛頓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完美結合,教師需要有效地引導學生做好實際運用與物理理論知識結合的總結工作,諸如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公式與“黃金代換式”等需針對實際情況運用。二是要探究式主題選擇具有科學性、綜合性思維。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二定律”內容時,課前教師先讓學生思考:“物體的加速度與哪些因素有關?”再讓同學們提出猜想與假設,收集相關信息資料,然后設計實驗,進行驗證。為此,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分析如下,實驗設計如圖4。(1)在小車質量不變情況下,探究加速度跟合外力的關系(表1);(2)合外力不變,探究加速度跟小車質量的關系(表2);由于整個探究思考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假設、控制變量法、因果聯系歸納法等科學性、綜合性思維,因而學生在探究并解決實際問題中感悟物理學科的科學思想與科學方法。

4小結

實踐表明,運用探究性教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學科綜合思維能力。為此,教師應該將探究的理念貫穿于整個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不能局限于某一課時,教師需要加強學習、研究,努力實踐。

參考文獻:

[1]何亮.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解讀及教學實例[J].中學物理,2015(2):20-21.

[2]黃敬華.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有效實施[J].中學教學參考,2017(23):49-50.

[3]羅華權.對高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法應用的思考[J].中學理科園地,2016(6):42-43.

作者:李仲春 單位:上杭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