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9-05 08:51:35
導語:信息技術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式教學模式能有效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信息技術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的恰當應用,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加廣泛的知識,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1探究式教學模式
(1)重視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注意發現問題,然后運用合適的表達方式提出問題,待提出問題之后,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解決問題。(2)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過程中,要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與過程,教師不應該進行過多的干預。(3)重視學生學習內容與學習時間的開放性。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教師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內容和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使之高效地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4)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協作學習是探究式學習中經常應用到的教學組織形式新課程指出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之按自己的性格趨向得到盡可能的發展,所以,在教學中每個教師都應該給學生提供經歷探究過程的機會,幫助他們學會自主探索。
2教育技術環境下探究教學模式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為探究式教學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實現和操作的實物基礎。學生在現代教育技術營造的教育環境中學習,各種感官被充分調動起來,思維活躍,更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同時為因材施教、實施教學個別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了較理想的技術手段。2.1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教師必須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通過信息手段構建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實現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恰當地創設環境,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科學地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和研究性活動以及自主學習,有效地評價反饋。可分為步驟:(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在開始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時,教師應該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一個心理上的渴望與需求,導入新課。(2)新課講授,提出問題。利用各種多媒體教學資源,創設適當的學習環境,根據新內容提出問題。(3)資源拓展,探索發現。學生自主運用各種學習資源,從問題入手,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4)實踐應用,內化知識。教師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難點以及教學重點,有計劃地輔導學生進行實踐應用,將知識內化。(5)作品呈現,總結評價。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教育技術環境下進行探究式教學,教師必須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給學生一個好的開端;資源拓展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提供給學生資料來源,指導學生對資料進行;實踐應用和評價,都應在教師的指導進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該注重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發現并解決問題。2.2信息技術環境下探究式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信息技術環境中的學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信息資源豐富。資源的來源已經不僅僅限于傳統的印刷品,還有各種視頻、音頻、錄像等各種信息來源,更重要的是豐富的網絡資源。②學習的情境化。小組寫作實驗室、虛擬教室等等,一定要合理且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③學習媒介多樣。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多種媒介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學習的形式就可以更加靈活多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探究式學習對教師的作用也有了一定的要求。(1)充當優秀的“導航員”。必須及時給學生提供合適和適當的資源,當學生面對新的問題的時候,應該根據問題給學生提供可以解決問題的資料來源,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資料的查詢和搜索。(2)合理情境的創設者。良好情境的創設,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響到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3)好的指導者。不同的學習內容,需要不同的學習媒介來與之配合。比如,學習傳統的化學,學生應用化學實驗室,自己動手可能效果會比看一些多媒體課件好些,但是政治課堂上邊可能一些視頻和網絡可以使教學結果更優。當然,大部分情況下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如何將多種媒介結合起來使用。探究式學習是學生的自主學習,但是在學習前必須有一個目標,圍繞這個目標問題進行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所以,關于目標問題的定位和難易程度,教師必須做一個詳細、周密的預測。教師必須認真分析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各種學習上的方式和偏好,然后提出一個最符合學習者的問題。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①他必須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②他必須時刻對學習者的學習進行一個監控,以免學習者偏離問題;③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能力范圍之外的疑難做講解;④對學生的學習方法作一些指導;⑤幫助學生使用一些工具,比如IE瀏覽器,Google、Baidu等一些搜索引擎;⑥學生完成探究式學習,及時組織討論和交流。讓學生在自主的交流和討論中進行經驗交換、結果交換。讓學生自主地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一些失誤,總結經驗。在學生總結自己學習結果的時候,教師在一定程度上要給以提示,以免學生出現學習內容的遺漏。2.3探究式學習中學生的定位問題。探究式學習是一個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對學生有著嚴格的要求。在整個學習過程,要求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環境設計中應該設計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學習環境。首先,應該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讓他在時間上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其次,在空間上給他們自由,讓他們或單獨,或小組協作完成;再次,學生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們必須嚴格控制自己在學習過程的一切行為。探究式學習不等同于學生的自學,它和自學有著明顯的區別:(1)探究式學習中的各個環節都有教師的參與,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一直處于一個主導的地位,給學生選定問題、選擇學習工具、指導學習過程以及和學生一起做最后的總結評價;可是,在自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每個環節、每個步驟都是自己一個人來掌握和調控,在自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會更高。(2)探究式學習學習環境還是班集體,而且學習中常用的方式是“任務驅動式”,在任務的驅使下,學生便有了一定壓力,在學習中便更能主動地控制自己的行為;而學生的自學,由于沒有一個明確的任務,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克服困難的決心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學習的效果。(3)探究式學習中的學生的同伴一般都是比較固定的,這樣學生的情感可以比較穩定;可是自學的學生很少有固定的學習伙伴,學習中遇到挫折時情感起伏對學習也會產生影響。基于信息技術應用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學生在老師輔助與支持下,以科學研究的方法,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閱讀或查找大量資料來進行學習的工具,支持學生使用廣泛的信息,強調發現并獲得知識的過程,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主動體驗、探索發現,發展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斷的能力,以及科學研究能力的學習活動。學生學會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斷,發展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學會自主、創造性地學習,養成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真正把握科學方法,形成科學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喬愛玲,王楠.信息技術環境下“主導———主體”課堂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05(11):83-85.
[2]喬愛玲,彭立,王楠.信息技術環境下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作用[J].中國電化教育,2003(5):28-31.
[3]賈艷平.研究性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教學與管理,2005(18):73-74.
[4]余勝泉,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學系統[J].中國電化教育,1989(6):19-23.
作者:李錦良 單位:珠海市實驗中學
- 上一篇:物理課堂探究式教學解析
- 下一篇: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實驗研究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