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群體教學模式體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2-15 10:22:13
導語:小群體教學模式體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課前測驗初步評價課前測驗、初步評價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進行課前測驗和測驗結果的評價,從而對學生的身心素質、運動能力和現有的技能水平等做一個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以盡可能地為后續的科學分組提供相應的判斷依據。
1.2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教學,指的是任課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初,針對學生講解一些開展“小群體”教學模式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例如:裁判法、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基本的運動技能等,以確保“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有效運作。這一部分內容不需要在每次課中涉及,僅僅在單元教學之初或者是學期教學之初,初次應用“小群體”教學模式來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時進行即可。
1.3優化分組確定角色優化分組,并確定小組內成員的角色和分工,是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影響“小群體”教學模式應用成效的一個關鍵環節。在針對學生進行優化分組,確定角色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分組的合理性和學生角色安排的科學性,體育任課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按照均衡的原則,將班級內的所有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而且還要針對每個小組內的學生,指導學生進行角色分工,以確保分組和角色分工的合理性。例如:在優化分組,確定角色時,任課教師就可以按照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技術水平以及運動能力等因素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在分組之后根據對學生情況的了解來指定小組長或者是讓學生來自行推選小組長,以確保小組長核心作用的發揮。
1.4教師教學教師教學指的是任課教師針對需要集體傳授和講解的知識與技能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在利用“小群體”教學模式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時,應注意,任課教師集體傳授基本動作、基本技能以及知識的時間不宜過長,以確保為后續的小組活動留下足夠的時間。
1.5小組活動小組活動,指的就是在確定了小組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之后,小組成員根據體育任課教師所設置的任務情境開展組內合作學習的過程,并通過小組內的合作學習,為小組間的競爭做好準備。
1.6組間競爭組間競爭是“小群體”體育教學模式的一大特色。在進行組間競爭時,應注意根據不同的體育選項課程,來相應地選擇合適的競爭形式,以促進學生在競爭情境下合作能力的充分發揮。
1.7教學指導教學指導指的是任課教師在學生開展小組活動和組間競爭的過程中,根據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及時針對學生的錯誤行為或者是不恰當做法進行糾正和引導的過程。任課教師及時、有效的教學指導是確保“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順暢、有效應用的重要保障。
1.8總結評價在利用“小群體”教學模式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時,任課教師的總結評價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的,也就是說,要按照小組的總體表現進行評價,借此讓學生體驗團隊合作的喜悅,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與此同時,在對小組進行評價的同時,任課教師還應將團隊與學生個人的表現相結合,對學生個人進行評價。例如:可以采用小群體學生之間自評、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及時地進行教學信息反饋,提高教學成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2“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有效應用的策略
2.1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小群體”教學模式時,應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性和相容性之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小群體”教學模式時,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性和相容性是因為,由基礎條件相同或是相近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或是一個小群體,能夠更有效激發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競爭性,而且也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從而使得學生因彼此之間合作起來更加有效,對于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任課教師在開展“小群體”體育教學的教學組織工作時,一定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性和相容性問題。
2.2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小群體”教學模式時,應注意課內外一體化由科學鍛煉身體的程度、間歇以及頻率這三要素可知,僅僅依靠體育課堂教學來實現學生身體的有效鍛煉,是不現實的。因此,為了將“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成效最大化地發揮,應利用小群體將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起來,不但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合理應用“小群體”教學模式,還應鼓勵小群體在課外發揮互助互勵的作用,以彌補課內教學的不足。在將“小群體”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外體育活動時,為了充分發揮“小群體”模式的優勢,體育任課教師應注意幫助學生制定切實可行,且明確具體的體育學習與課外鍛煉目標,并定期對學生進行監督、檢查和評比,以確保利用“小群體”實現課內外的有效結合。
2.3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小群體”教學模式時,應注意激勵機制的合理運用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小群體”教學模式時,能否通過合理的運用激勵機制來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是影響“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成效的一個關鍵。例如:在利用“小群體”教學模式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時,體育任課教師可利用激勵機制,根據各組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引導,以促進學生潛在的競爭意識的充分發揮,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讓學生在合作和競爭中實現身心各方面素質的共同提升。
作者:胡科偉單位:湖南財政經濟學院體育課部
- 上一篇:商務局雙聯雙幫工作匯報
- 下一篇:體育游戲融入體育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