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視覺傳達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2-12 08:34:43
導語:互聯網下視覺傳達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1世紀信息時代,可視化藝術形式不斷向多元化發展,從傳統的紙媒到AR、VR的推廣,已然由單一的信息接收發展至雙向的交互體驗。視覺傳達不再是單一的學科門類,已不斷與其他數字信息相關的學科進行交叉、滲透。互聯網催生出了大量的新興行業,單一的功能化服務已難以適應社會發展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的要求。因此,積極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信息社會,推進互聯網背景下視覺傳達教學改革刻不容緩。本文結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研究與教學實踐》(黃蘭著,暨南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一書,對互聯網背景下視覺傳達教學改革展開研究和探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研究與教學實踐》一書,對近年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建設成果、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的充分相融、產學研相互轉化的探索過程與辦學經驗等,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了呈現,不論是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教師還是學生,均有極高的借鑒價值。
結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研究與教學實踐》一書中的論述,就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基本情況、課程設置等內容而言,互聯網平臺給視覺傳達設計帶來了挑戰。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不論是社會組織、企業還是個人,為了實現對信息的高效、處理,均會選擇互聯網展示平臺。互聯網展示平臺可簡化過去煩瑣、復雜的工作程序,設計人員既能擺脫紙張、顏料等傳統工具的束縛,也不需要將大量精力花費在繪畫環節,可將更多時間用在創新思維、創意空間上。如此一來,借助互聯網平臺的推廣,視覺傳達設計獲取了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同時,互聯網技術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傳播方式也產生了影響。傳統傳播方式主要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特別是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獲取信息資源的途徑主要為教材和學校圖書館,無論是在空間還是在時間上,都受到了較大的制約。如今互聯網技術下的網絡、智能手機、電子出版物等,使得信息數據的傳輸和接收變得更為高效、便捷。視覺傳達設計的傳播依托互聯網技術的種種優勢,擺脫了過去時空的限制,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這也促使該專業不斷地創新發展。
互聯網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工作者應當轉變思想認識,不斷改革創新,加強對互聯網技術的有效運用。通過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研究與教學實踐》的研讀,筆者認為,為了切實推動互聯網背景下視覺傳達教學改革的有序開展,可以將以下內容作為創新著力點。首先,主動革新思想觀念,合理調整教學課程。在課程設置方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應當充分結合社會發展現狀,適應國家產業結構發展需求,積極主動革新思想觀念,在教學中緊扣新的設計理念及發展方向。同時,可結合專業課程需求打造互聯網教學平臺,以有效補充教學資源。除此之外,可結合不同專業課程開展個性化設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結合其學習情況不斷創新視覺傳達教學方法。其次,大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其實踐能力。對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而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尤為關鍵。高校應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環節,轉變實踐教學理念,勇于創新,引入新穎前沿的設計理念,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另外,可有效發揮互聯網背景下的新技術新優勢,加強對互聯網資源的運用,優化教學內容,積極發揮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解決教學與實踐聯系不緊密的問題,引導學生借助互聯網對市場發展需求進行精準分析和把握,進而提高自身設計水平。
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在互聯網的沖擊下,既要推進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互聯網中實現延續、突破,又要開展教學改革,不斷創新。作為一本研究探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教學的書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研究與教學實踐》對推進互聯網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有序開展,必將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作者:張立中 單位:包頭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