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思維調查法在外語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11-07 03:27:17
導語:有聲思維調查法在外語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有聲思維調查法主要用于調查和記錄人們在完成某項任務時的認知行為狀況或認知操作過程,目前在外語教學研究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通過開展對有聲思維調查法在外語教學領域中的應用現狀研究,有助于了解有聲思維法在外語教學領域中的實施狀況,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
關鍵詞:有聲思維;外語聽力;外語閱讀;外語寫作;外語翻譯
有聲思維的概念最早見于Ericsson﹠Simon(1980,1984)對于共時口述的定義,即口述者在完成特定任務的同時講述自己的心理認知狀況。據此產生的有聲思維調查法主要用于調查和記錄人們在完成某項任務時的認知行為狀況或認知操作過程。隨著外語教學研究向認知思維過程方向的縱深發展,有聲思維的作用和功能已被越來越多的外語研究者關注和重視,這一調查方法逐漸成了外語教學研究中收集研究數據的常用方法。那么,有聲思維調查法是如何應用于外語教學研究的?除了傳統的聽讀寫譯領域外,有聲思維調查法是否還應用于外語教學的其他領域?有聲思維法在外語教學各個領域中的調查內容和研究重點有哪些?在調查中取得了哪些成績,同時還存在哪些不足?通過開展上述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了解有聲思維調查法在外語教學領域中的實施狀況,而且有利于我們認識這一方法的優缺點,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有聲思維在外語聽力領域中的應用
有聲思維在外語聽力領域中的應用主要在于幫助人們了解外語聽力理解的心理過程、聽力理解策略應用和影響聽力理解因素的作用機制等。對于有聲思維法在外語聽力過程研究中的應用,O’Mally,J.M.(1989)等人調查了母語為西班牙語的英語學習者,研究者們發現受試者的聽力理解過程可以分為知覺處理、切分和利用三個階段;劉芳、郭純潔(2007)將外語聽力的理解過程分為低級過程和高級過程、宏觀過程和微觀過程,指出有聲思維的調查方法在外語聽力過程的研究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領域和相當重要的應用價值。對于有聲思維法在外語聽力策略研究中的應用,Vandergrift(1998)比較了初級水平者在外語聽力理解過程中元認知策略的應用情況,調查發現成功的聽者使用更多的元認知策略,他們使用這些策略與文本進行更深層次的互動,以構建文本的意義;蘇遠連(2003)調查了聽力學習策略訓練對中國外語初學者,尤其是成功的學習者和不成功的學習者在傳達式聽力理解成績、策略使用意識、學習信心等方面的影響,從而證實了中國外語課堂環境下聽力學習策略的可教性。對于有聲思維法在外語聽力因素研究中的應用,Vandergrift(1997)調查了法國學生外語聽力理解過程中理解策略應用與語言水平、性別、聽力技巧和學習風格四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語言水平與理解策略應用之間呈弱正關系,性別因素、學習風格等對外語聽力理解的影響不大。綜合國內外應用現狀,我們發現有聲思維在外語聽力領域中的主要研究陣地是在歐美,21世紀以來我國外語界對外語聽力中有聲思維的應用研究雖已展開,但成果數量總體十分有限,針對日語、韓語等小語種展開和取得的有聲思維研究成果更是尤見其少。此外,從研究成果的內容看,主要側重于有聲思維的聽力過程研究,而對于外語聽力的策略和因素研究則相對少見。因此,應用有聲思維進行外語聽力的策略和因素研究,在國內具有十分廣闊的空間。
二、有聲思維在外語閱讀領域中的應用
有聲思維在外語閱讀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有研究發現,在進行閱讀理解的測試中,經過有聲思維訓練的學生比沒有經過有聲思維訓練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方面有更好的成績表現。同時,研究顯示,成功的閱讀者與不成功的閱讀者的閱讀過程和所使用的閱讀技巧是不一樣的,而學習者的閱讀技巧是可以通過有聲思維的方式得到訓練和提高的。事實上,比較不同閱讀者的閱讀能力是有聲思維應用于閱讀研究較多的地方。Smith(1991)采用有聲思維的方法調查了成功閱讀者和不成功閱讀者的閱讀傾向、故事類型對讀者的反應效應,研究發現,受試者的閱讀傾向是故事驅動的,故事類型對讀者反映的影響較小。除進行不同閱讀者的對比研究外,有聲思維的調查方法還被應用于閱讀策略和影響因素的分析。對于有聲思維法在外語閱讀策略研究中的應用,Harmon(2000)調查了學生閱讀時所使用的閱讀策略,研究發現有聲思維調查法能夠幫助研究者對學生的詞匯策略進行客觀、全面的評估,深入了解學生的詞匯策略使用狀況,從而促進學生提高自我學習效率;譚利思(2004)對英語習語的理解策略進行了調查,研究顯示,受試者對外語習語的理解是通過多種策略的綜合使用而實現的。對于有聲思維法在外語閱讀因素研究中的應用,Upton(1997)調查了日本學生英語閱讀過程中的母語影響情況,發現外語閱讀中不僅存在一語的心智翻譯現象,還有依靠一語進行思考和理解的過程;Suparman(2001)調查了影響印尼學生外語閱讀理解的因素,通過調查發現高、低水平的閱讀者在解決閱讀困難和應用閱讀策略上往往會采用不同的方式。通過總結回顧發現,外語界有關外語閱讀中的有聲思維研究起步較早且成果相對較為豐富,但是仍有許多方面尚未得到深入研究,如有聲思維在外語閱讀微觀過程和微觀策略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對于影響外語閱讀的因素研究十分少見,其中對于影響中國學生外語閱讀的各種影響因素研究更是缺乏。由此可見,應用有聲思維的方法進行外語閱讀研究仍是我國目前可以作為的一個領域,其研究前景十分廣闊。
三、有聲思維在外語寫作領域中的應用
在外語寫作研究中,有聲思維主要應用于外語寫作的過程研究、外語寫作的策略研究和影響外語寫作過程的因素研究。在外語寫作的過程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過有聲思維的方式將學習者隱性的寫作過程顯性化,從而仔細觀察學習者在外語寫作過程中各個步驟的認知處理方式。例如Mahfoudhi(2003)采用有聲思維的方法調查了突尼斯大學EFL學習者在議論文寫作中的寫作過程;Stevenson(2006)則是利用這一方法分析了一語寫作和二語寫作中的修改過程。在外語寫作的策略研究中,研究者通過有聲思維的方式可以觀察學習者在外語寫作過程中所使用的寫作策略,進而判斷這些策略是否完善或準確或有效。例如Johson(1992)采用有聲思維的方法調查了外語高水平寫作者在組句中的寫作策略;Lapena﹠Maria(2001)則采用這一方法調查了專家寫作策略與大學生寫作策略之間的差異。在外語寫作的因素研究中,研究者通過有聲思維的方式仔細觀察特定因素對寫作過程或結果的影響作用。例如Victori(1999)采用有聲思維的方法調查了寫作知識對西班牙大學生外語寫作的影響;王文宇、文秋芳(2002)則是采用有聲思維和回顧性訪談的方法調查了母語對中國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除過程、策略和因素研究外,近年來還出現了應用有聲思維法對外語作文評分者所進行的研究。Cumming(2002)采用有聲思維的方法對外語作文的評分進行了探索性研究,試圖找到一個新的研究方案;Lumley(2005)則是在其著作《評估二語寫作:評分者的視角》中詳細記錄了有經驗的評分者采用有聲思維的方式對作文文本進行評分的過程,研究認為對作文評分是一個復雜過程,穩定的評分技術需要一定的訓練。通過對應用現狀進行梳理,我們發現外語寫作中的有聲思維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有關問題需要解決和探討。例如,在過程研究方面,寫作過程的劃分尚無定論;在策略研究方面,微觀策略研究尚缺乏權威性的典型研究作為范式;在因素研究方面,母語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研究尚不多見。此外,有聲思維在外語作文評分者研究上的應用僅限于上述案例,相關課題有待進一步發掘。
四、有聲思維在外語翻譯領域中的應用
有聲思維在外語翻譯領域中的應用始于20世紀80年代,以有聲思維的調查方法對翻譯進行的實證性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譯者在翻譯時的思維操作過程。Krings(1987)認為,有聲思維是最自然、最適宜于探究翻譯思維過程的一種方法;苗菊(2005)認為翻譯過程的研究應以譯者的思維過程為對象,并提倡采用有聲思維法探索翻譯規律、翻譯步驟等內在過程,指出有聲思維法是目前學界探索“黑匣子”的唯一途徑。鑒于此,有聲思維在翻譯過程研究中的應用是比較多見的,代表性的研究者主要有Krings、Jonasson和Fraser。我國學者對于有聲思維在翻譯過程研究中的應用予以關注,苗菊、李德超、蔡寒松等人的相關研究奠定了國內翻譯過程研究的基礎。有聲思維調查方法在外語翻譯研究中的應用還體現在翻譯的策略研究和影響翻譯過程的因素研究方面。翻譯策略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主要有Mondahl和Atari,Mondahl(1996)采用有聲思維的方法對翻譯過程中的詞匯搜索策略進行了分析;Atari(2005)則是調查了沙特阿拉伯翻譯專業本科生所使用的翻譯策略。翻譯因素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主要有Laukkanen和Livbjerg,Laukkanen(1997)采用有聲思維的方法研究了心理因素對翻譯過程的影響;Livbjerg(1999)則是分析了詞典等參考材料的使用對翻譯過程的影響??傊?,有聲思維在翻譯研究中的應用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近30年來國內外學界在這一領域所發表的論文論著達到了400余篇(部),從而使翻譯研究走向了規范化和科學化。
五、有聲思維在外語其他領域中的應用
有聲思維調查方法除在上述外語聽力、閱讀、寫作和翻譯研究中有重要的應用外,還可以應用到外語測試、外語教學法和其他相關領域。在外語測試領域,Nevo(1989)運用有聲思維的方法考察了多項選擇測試中的考試策略;Norris(1992)應用有聲思維研究了多項選擇測試中的批評性思維設計;Storey(1997)采用有聲思維的方法分析了完形填空測試中的認知分析過程;Babaii(2006)采用類似的方法探索了完形填空測試中任務的難度與文本宏觀層面處理之間的關系。在外語教學法領域,Robinson(2001)將有聲思維應用到二語習得中的個人差異、認知能力和學習條件的調查中;Nabei(2002)應用有聲思維調查外語課堂教學中學習者的意識重塑;Rosa(2004)采用有聲思維的方法分析了意識在不同學習條件和二語發展中的作用。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外語聊天、外文檢索等互聯網應用已經成為外語學習和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在對這些方面的研究中,有聲思維方法也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在對外語聊天的研究中,利用有聲思維方式可以調查學習者在外語文本聊天中語言思維的認知過程、交流策略的應用和特定因素的影響作用;而在對外文資料檢索的研究中,采用有聲思維的方法可以分析學習者在外文資料檢索過程中的思維狀況和策略應用狀況。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寬外語教學研究的視野,加深人們對外語教學研究的認(下轉第214頁)識,推動外語教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六、結語
有聲思維法在外語教學研究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幾乎涉及外語教學的各個領域。隨著外語教學研究認識的不斷深入,有聲思維在外語教學研究中的應用領域將進一步擴大,其原有的應用研究也會進一步深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盡管有聲思維調查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有聲思維像其他任何方法一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外語教學研究課題的設計中,研究者應采用多種研究方法,努力將某種研究方法的缺點降至最少。
作者:錢孫強 單位:鹽城工學院
參考文獻:
[1]O’Mally,J.M.,﹠Chamot,A.U..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2]Oxford,R.L..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WhatEv-eryTeacherShouldKnow[M].NewYork:NewburyHousePub-lishers,1990.
[3]MelissaBowles.TheThink-aloudControversyinSec-ondLanguageResearch[M].NewYork:Routledge,2010.
[4]郭純潔.有聲思維在外語教學研究中的應用[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5]錢露露.有聲思維法在日語專業聽力教學研究中的應用[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3).
[6]錢露露.外語教學中有聲思維法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2015(11).
- 上一篇:淺析數學課堂探究式教學模式
- 下一篇:外語教學與管理平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