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

時間:2022-11-26 02:52:40

導語:“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

摘要:“一帶一路”內涵豐富,覆蓋區域遼闊,涉及面廣泛,面臨諸多挑戰。外語人才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領航者還不能滿足這一大趨勢之新需求,還有很多不足,需要實施各種方式來培養外語人才。文章力求從“一帶一路”之內涵與挑戰出發,詳細分析了外語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和研究了高素質外語人才的培養模式,以期有利于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大格局。

關鍵詞:“一帶一路”;外語人才;培養模式

一“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對外語人才培養的新挑戰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發表重要演講,首次提出要加強政策溝通、貿易暢通、道路聯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同年10月,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上也指出,中國愿意與東盟國家建立海上合作伙伴關系,各國攜手共建“絲綢之路”。一些學者也把“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視為中國自1979年以來的“第二次開放”。在建設“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不僅需要基礎建設、科學技術、金融資本,對外貿易方面的人才,而因為文化差異還需要文化交流、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等方方面面的人才保障,而外語人才的培養更是重中之重,因為外語語音作為貿易、文化經濟、社會交流的重要信息載體,將負有眾多的責任和使命,專一的外語人才已經無法滿足“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的需求,“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國際市場上更需要具有專業特長、綜合素養、國際合作背景和至少精通一門外語的復合型人才,這就對我國外語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即高校要以人才的國際化和專業化培養模式為戰略重心。

二“一帶一路”引領下外語人才培養對策

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影響下,培養高水平外語人才模式,不可僅僅盤桓在外語教學研究的小范圍內,而是要從國家戰略、語言戰略的高度,戰勝高校自身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不斷改變以往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實施適合“一帶一路”背景的外語教學與研究為“一,代一路”發展戰略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這才是“一帶一路”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內容。

(一)構建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

“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專業體系應實施通識化教育,即以外語專業為載體,樹立全球化的教學理念,把各國文化經濟、社會民俗、宗教信仰等囊括于外語專業教研之中,讓學習者融入跨文化交流,熟悉全球發展動態,增加緊迫感和使命感,努力成為國際外語人才。同時,高校通過增加外教數量、加強與其他國家高校的交流與合作等方式,強化學生的交流溝通實踐訓練,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外語運用技能。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國內與國外聯合辦學的語言實踐和學科實踐基地,盡可能地使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語言與國際接軌,培養懂得國際法則、貿易規則以及文化差異等綜合型的國際化人才。另外,通過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高校應該增加學校的教學資源和教育實力,提高學校的國際化水平,提高學校的影響力。所以說,國際化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客觀要求,更是“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加快對外交流與合作之必然要求。

(二)制定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方案

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新局勢下,為了適應全球市場經濟的就業需求,高校應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并且增加其對于環境的適應性。首先,高校要在原有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將“語言專業知識”和“通識教育”作為課程設置的基礎,把其他如經濟貿易、國際法規、文化差異、各國民俗、宗教信仰等專業知識作為課程設置的補充,實現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并重,從而有利于服務“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因此,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對于高校來說,要充分了解社會需求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外語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優化原有的課程體系,確定教學模式,追求教學效果。其次,外語專業可以在外語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開設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加強實踐培訓,開展職業實踐能力培訓。第三,對于非外語專業的學生,在完成自己的專業課程的同時,要增加外語知識和職業外語技能課程。綜上所述,學生專業知識、專業實踐技能和綜合專業素質的培養是外語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即“外語專業+職業技能+綜合素質”三位一體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務實舉措。

(三)校企合作,加大實習實訓

成功的復合型人才應來自社會實踐,并用回于實踐。尤其是作為外語學習者,應該在該領域進行實際觀察和實踐,從而真正理解和體會語言中所顯示的信息。因此,高校應按照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提倡大學生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高校教學與廠礦、企業強強聯手,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場所,從而把所學知識轉向技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提高其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能力,為他們提供了解社會、融入社會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外語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帶一路”傳媒者,應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引領下,制定明確合理的培養目標,完善課程體系的設置,配合學校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訓實踐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外語復合型人才。

(四)提倡多語種學習

“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涉及到亞洲、歐洲、非洲等很多國家,雖然英語作為全球通用的語言發揮著重要的載體作用,但倘若我們能使用沿線每個國家的本土語言交流,那就更能增加兩國信息溝通的通達度,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文化差異和誤解誤解。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和我國建交的國家中,官方語言有上百種,其中90%以上為小語種。而我國開設外語語種僅有50余種,相關小語種外語人才的缺失將直接影響“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進程。所以只有英語人才已不能滿足當前國家經濟建設的大需要,因此,培養多語種人才已經是“一帶一路”戰略建設的首要任務。高校外語教研必須抓住機遇,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增設“一帶一路”建設所需的小語種專業,同時也可以根據本校本地所需實際情況嘗試以小語種為主要專業,英語作為第二外語作為培養模式。實踐證明掌握雙語語種或者多語語種的外語人才在國際化經濟市場上的競爭力遠遠高于單語語種外語人才。

(五)加強文化學習,重視跨文化交際

“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必然會使中國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發生碰撞和融合。作為語言文化載體的外語人才,如果沒有強大的文化背景,就無法順利地進行交流。所以我們在培養外語專業人才時不僅要加大中華民族文化在跨文化教學中的比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他們的文化傳統自信和文化自覺意識,讓他們在跨文化交際中能夠有理有據,能夠用他國語言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實現信息溝通、分享與傳播。同時還要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政策和語言習慣,即重視跨文化交際,只有這樣,在“一帶一路”戰略進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對方,有禮貌,不盲從,不無理取鬧。同時,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違反習俗、宗教等禁忌,言行舉止體現了大國公民的自我克制和風范。

三結束語

“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給我們外語人才培養提供了一個國際大舞臺,在這個國際化大背景下,外語教育工作者將面對重要的挑戰和機遇。那么,如何在如此龐大的國際舞臺上迎接挑戰、抓住機遇,長袖善舞,將是一個重大課題。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參與者,一定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構建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制定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方案、加大校企合作和實習實訓力度、鼓勵雙語或多語種學習、重視跨文化交際和文化學習,及時改革外語人才的專業知識體系、職業能力結構,加強外語職業技能與其他專業領域知識的有機融合,打造出同時具備語言技能+專業知識+交際能力+職業道德等復合型外語人才,為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插上騰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1]王藝靜.“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外語人才培養研究[J].高教學刊,2016(9):1-3.

[2]高巖.“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為導向的高校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交際,2017(2):1-2.

[3]蔡永良.關于我國語言戰略問題的幾點思考[J].外語界,2011(1):8-15.

[4]張日培.服務于“一帶一路”的語言規劃構想[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5(4):48-53.

[5]王靈玲.“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高校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6):94-96.

[6]校銳.“一帶一路”戰略下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05):27-28+31.

作者:劉愛萍 單位:河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