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體化外語教育建設分析

時間:2022-11-04 08:57:04

導語:高校立體化外語教育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立體化外語教育建設分析

1.0引言

2013年秋,代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闡述了“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開放態勢、行動計劃等(戴煒棟、王雪梅,2015)。全球治理體系改革需要語言助力(李宇明,2019),而“一帶一路”建設的宏偉規劃要在沿線國家落地生根,語言人才不可或缺(文秋芳,2016)。另外,外語也是大國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推出和宣傳價值觀的戰略手段,外語能力愈來愈體現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仲偉合、張清達,2017:4)。在某種程度上說,外語教育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外語教育意義重大(仲偉合、王巍巍,2018:43)。“一帶一路”倡議對我國外語學科和外語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蔣洪新(2018)曾提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外語教育面臨最核心的任務就是應主動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外語教育要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充分、合格的語言服務和文化服務。

2.0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外語人才培養

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我國外語界應認真思考的一個命題是,中國的外語學科和外語專業如何在助力這一“偉大構想”從倡議變為行動(肖河、徐進,2017),從理念轉化為實踐的過程中,結合一流學科和一流專業建設,更好地發揮語言教育服務國家戰略的功能,同時也不斷拓展自身的內涵和外延,使我國的外語學科和外語教育更為科學地規劃、更為健康地發展。中國英語教育的興起和發展一直都與國家發展的戰略需求密切相關。從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我國外語學科和外語專業的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態勢。期間既有一流學科建設,也有一流專業建設,國務院、教育部等部委更是相繼出臺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2015)、《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2018)和《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2019)等指導性文件。可以說,“一帶一路”倡議標志著中國從“引進來”到“走出去”(沈騎,2015)、從“本土型”向“國際型”的轉化(李宇明,2019),而“一帶一路”建設的要求和需求也標志著中國外語教育在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培養模式等方面實質性的轉變。其一、語言與文化融通的外語人才。語言文化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提。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各個領域的積極推進,眾多的中國企業在其沿線國家紛紛落地,必然急需大量通曉當地語言,了解當地政治經濟狀況,熟知當地風俗民情的人才。因此“一帶一路”建設對我國外語人才的培養規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僅會語言的人才早已不能滿足“一帶一路”建設的需要,應著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多元跨文化人才(戴煒棟、王雪梅,2015),努力發展外語人才的全球勝任力。這種勝任力不僅是語言溝通能力,更是從多個角度審視、分析、理解、評判并積極回應全球和跨文化議題的能力。其二、多語種國際化外語人才。“一帶一路”沿線有60多個國家,由于這一合作倡議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瞿振元,2015),涵蓋了世界九大語系的不同語族和語支(王銘玉,2017)。此時尤其需要具有國際視野的多語種外語類高端人才,通過他們的多元化服務,消除可能的言語障礙、文化隔閡甚至是政治分歧,才能爭取沿線國家的支持,形成與中國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理念的無縫對接,提升服務“一帶一路”的實效性(仲偉合、張清達,2017)。外語學科具備多語種人才匯聚與國際交流密切的特點,可聚焦國家文化“走出去”“一帶一路”等所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以及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為政府決策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王雪梅,2017;蘇瑩瑩,2017)。其三、跨學科外語人才。從現代科學發展的特點來看,過去那種涇渭分明的學科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不同門類學科之間呈現出交叉、滲透與融合的發展趨勢,跨學科教育和跨學科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馬德秀,2010)。近年來倡導的“新文科”建設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跨學科性。“新文科”的意義在于更強調文科專業基礎的融通性,幫助學生打牢基礎、擴展能力,培養專業素養高、綜合實力強、有創新視野的新型人才(張政文等,2019)。事實上,從以內容為依托的外語教育的角度看,外語專業具有獨特的“內在跨學科性”和“外在跨學科性”(王卓,2018)。其他專業的跨學科教學往往以外在跨學科性為基礎,在教學模式和教學資源整合上更注重專業之間的協同和融合;而外語專業卻應以“內在跨學科性”和“外在跨學科性”的雙重特性為基礎,建構雙重跨學科教育模式(王卓等,2019)。

3.0“一帶一路”背景下立體化外語教育建設

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我國高校外語學科和外語專業應主動承擔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責任,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構建具有融通性、立體化、多層次的外語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外語教學從語言技能到語言交際再到文化聯通的拓展。山東師范大學外語學科在此方面做了一些積極嘗試,初步構建起立體化、多層次的外語人才培養體系。(一)堅持多語種師范類外語專業傳統,為“一帶一路”建設儲備優秀外語師資。作為歷史悠久的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堅持師范傳統,形成了多個具有鮮明師范特色的優勢專業,其中英語、日語、俄語就是具有此種特色的師范類專業。仲偉合、張清達(2017)指出,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我國應從“國家外語戰略”的高度入手,規劃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外語教育“一條龍”體系,而基礎教育學段的外語教育則需要大量的師資儲備。2001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規定初中階段開設外語課程的語種,可在英語、日語、俄語等語種中任選一種。外國語學校或其他有條件的學校可開設第二外語。2017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中規定高中外語包括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學校可自主選擇第一外語語種;鼓勵學校創造條件開設第二外語,努力滿足學生差異化外語學習需要。基于此,山東師范大學不斷強化英語、日語、俄語三個語種的師范特色,加強對學生師范技能的培養,為“一帶一路”建設儲備優秀的基礎教育階段的師資。(二)創新復語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語言文化兼備的復語人才。在堅守師范特色的同時,我們也不斷創新培養模式,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對多語種外語人才的需求,其中英法復語國際人才培養就是這一創新思路的結果。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經過充分論證,于2019年增設英法復語國際人才卓越班,并納入綜合評價招生計劃。這一舉措引起了社會各界普遍關注,多家媒體進行了重點報道①,并以此舉“時代意義更為顯著”等評價定位了這一改革舉措。英法復語國際人才卓越班之所以納入綜合評價招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面試過程里,考官可以對學生的語言駕馭、掌握能力、跨學科視野等方面進行全面考察,有利于遴選出符合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高層次復語人才。(三)建構多語種大學外語課程體系,助力全球治理復合型人才培養。2018年9月,教育部高教司召開了公共外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會議,明確提出推動“一帶一路”全球治理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公共外語教學被納入“國家戰略”。不過對于大學外語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潛在關聯性,公共外語教學領域尚存在認識不清、占位不高等問題,具體表現有兩點。其一,沒有意識到“一帶一路”戰給大學英語課程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更沒有深入研究大學外語課程如何服務于“一帶一路”人才培養(黃偉,2019)。其二,對于除英語之外的其他語種在公共外語教學中的意義認識不到位。除了英語以外,其他語種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缺乏系統連貫性,有些語種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由于受高中及大學對外語語種的要求和限制,很多地區逐漸放棄了俄語和日語等外語語種,甚至很多日語和俄語考生升入大學以后,由于學校外語語種設置限制,必須改變語種(安豐存、趙磊,201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點》針對此種情況,提出全面深化公共外語教學改革,在有條件的高水平大學推動開設第二、第三公共外語課程,提高公共外語教學改革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基于此,我們不斷完善大學外語的教學體系,除了大學英語外,建立健全了大學俄語必修課課程體系,以及日語、朝鮮語、葡萄牙語等公共外語選修課教學體系。(四)建立多層次外語通識課程體系,推動“專業+外語”的復合型人才培養。2019年4月26日,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發表主旨演講中指出,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互聯互通不僅需要語言的互通,也需要文化的互通,因此高校外語教育體系中跨文化素養相關課程就顯得十分重要(李戰子,2018)。日前,我們對75所高校進行了一次“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調查”。其調查結果表明,75所高校中有50所開設有跨文化交際課程,占66.67%;47所高校開設英美影視賞析,占62.67%;有24所高校開設商務英語,占32%。由此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公共外語教育中,對跨文化素養的培養是比較重視的,但是也暴露出語種單一、課程設置單一等問題。基于此,我院鼓勵教師開設各種類型、各種語種的通識課程,進行包括語言技能、文化素養和專用能力在內的“全能培養”。目前,我院開設的全校公選課主要包括日本文化與文學、韓語與韓國文學、中華文化外譯、英語歌曲與文學鑒賞、大學生英語素養、旅游葡萄牙語、旅游阿拉伯語等,采用雙語授課,深受學生歡迎。(五)語言教育與國別區域研究相結合,搭建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平臺。在世界范圍內,建構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傳播中華文化,塑造“中國形象”是當代外語人的使命和擔當。依托外國語學院主辦的學術期刊《山東外語教學》和《基礎外語教育》,借助我院先后創辦的“外國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俄羅斯語言文學研究中心”“日本學研究中心”“東北亞研究中心”“阿拉伯文獻研究中心”等學術平臺,我院通過召開對外話語領域的學術會議,在學術期刊組織“中國形象建構”“中國文學和文化外譯”等專欄以及多渠道參與中國文化走出去等活動,把語言教育與國別區域研究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結合起來,更為充分發揮了外語學科和外語教育助力國家戰略的功能②。我院還注重外語教育與“一帶一路”實踐活動的結合。我院多個專業的師生參與了山東省眾多“一帶一路”建設項目。2018年4月25日,第28屆阿布扎比國際書展首日,山東人民出版社輸出阿聯酋哈莫里爾集團龍出版社的《探索生活大奧秘》和《數學王國奇遇記》兩個系列等25種阿拉伯語圖書成功舉辦新書會。而該系列圖書的阿語譯者就是我院阿拉伯語專業的教師和學生。阿聯酋哈莫里爾集團龍出版社負責人阿卜杜拉先生對該系列圖書大加贊賞,給予充分的認可③。

4.0結語

作為21世紀的“鑿空之旅”,“一帶一路”從藍圖到實踐,從愿景到現實,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公共產品,開辟了合作共贏的新天地(阮宗澤,2019)。在這一背景下,我國外語學科和外語專業應不斷提高自身“社會適應性”(周烈,2011),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同時不斷探索外語學科和外語專業內在發展規律,借“一帶一路”之東風,實現在新時代的新發展。

作者:王卓 單位:山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