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健美操課程線上教學的選擇
時間:2022-12-15 08:57:39
導語:大學健美操課程線上教學的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健美操是力與美的完美融合,是一項活力、積極、陽光的運動項目,其憑借自身屬性成為現代體育教育主要項目之一。在當前的健美操教學中,健美操的價值逐漸展現出來,與學校體育的融合更加緊密。該文將線上教學融入大學健美操的教學實踐中,在檢驗線上教學的有效性之后,打造大學健美操的線上教學模式,使線上線下有效結合,在一體化的教學格局下,為當代大學生提供更豐富及良好的鍛煉空間,在健美操的學習中實現身體與心理的同步健康發展。
關鍵詞:健美操;大學健美操;線上教學;大學課程
隨著素質教育進程的不斷推進,圍繞教育改革的相關研究不斷增多,體育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從當前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情況看,普遍存在缺乏科學體育和有效鍛煉的情況。而健美操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活力及吸引力,是力與美的完美結合。將健美操教育融入體育課堂中,能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望能夠借助線上教學的豐富資源和便捷優勢,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發揮大學健美操的自身作用。
1大學健美操教學現狀
大學健美操教學現狀的調查,結合學術領域的相關研究和大學健美操的教學實踐,從“教”和“學”2個方面展開分析。
1.1“教”的現狀
當前,大學健美操的教學普遍沿用傳統體育教育的方式,“教”的過程多集中在“模仿與示范”上,即體育教師根據健美操課程的教學內容,對各動作進行分解示范與講解,讓學生通過模仿與反復練習的方式來達到學習目標。但實際上,“教”的現狀很難滿足現代體育教育的趨勢,也與學生的實際需求有明顯差距。且大部分教師很少將關注點集中在方法革新和內容創新上,大多數以規定套路為主,導致大學健美操教學相對枯燥,并未將健美操運動的特點和魅力充分展現。要充分利用“教”的指導作用,讓健美操教學全過程得到優化,才能夠帶給當代大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感知,才能真正意義上了解、認識和區分健美操。從“教”的表現來看,大學健美操教學實踐還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打造適應健美操教學的基本框架[1]。
1.2“學”的現狀
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大學健美操的教學效果需要通過大學生的具體反饋來明確。在健美操“學”的過程中,具體現狀如下。其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足。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普遍受到移動互聯網的沖擊和影響,加上學習負擔與壓力過大,大部分學生缺乏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主動性,這使得健美操的實施效果受到影響。且由于健美操屬于難美項目,教學過程相對漫長,重復練習較多,動作相對復雜,本身缺乏吸引力,陷入到“惡性循環”當中,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其二,終身體育意識并未形成。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需要學校教育做好指引,但從實際情況發現,大部分學生缺乏對體育學習的主動和積極性,對健美操的內容熟知度有限,體驗感不足,很難與該運動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造成二者的銜接出現問題,終身體育意識無法通過健美操教學達成,顯然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利的;其三,碎片化信息整合習慣未得到重視。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碎片化資源整合是其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但從實際的教學實踐發現,大學生這一學習特征并未得到重視[2]。
2大學健美操線上教學的優勢
作為一種依托網絡空間和平臺的教學模式,線上教學的嘗試和應用效果已經得以展現,并帶來了全新的教學思路。線上教學依托在線教育的成熟度逐漸發展,同時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龐大,能有效支撐線上教學實踐。目前,大學健美操發展的機會和挑戰并存,機會則是線上教學逐漸與體育教育結合,挑戰則是在傳統健美操教學環境下“教”與“學”的現狀并不理想。大學健美操線上教學的優勢,主要表現如下。
2.1內容傳遞生動
健美操本身是一種力與美的結合,強調動態美的呈現過程。大學健美操在傳統教學環境中,理論和實踐等內容傳遞受到一定影響,主要是單一的內容傳遞模式,加上課時有限,使學生對內容的感興趣程度和了解程度十分有限,參與積極性大打折扣。線上教學則不同,作為一種基于線上平臺的主要教學模式,信息的傳播不再局限于教師的動作與技巧示范層面,其信息整合度和傳遞性更強。如借助網絡平臺的便利,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突出強調內容的生動性[3],這樣的傳遞形式,讓教學內容更生動、更完整。依托資源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讓健美操的線上教學開展更具吸引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發揮出教學內容的核心價值。
2.2師生交流充分
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是否有效,顯得至關重要。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師生的交流并不充分,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也處于“單向”的知識傳遞狀態,互動缺失。在這種情況下,師生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感。線上教學則不同,依托線上平臺,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模式,更突出和強調多渠道的交流和溝通。如通過社交平臺,就健美操的技巧和表現力情況進行有效講解,教師及時糾正學生的健美操技巧,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營造良好的健美操教學氛圍及教學環境[4]。
2.3教學效果增強
大學健美操的教學效果,需要通過學生的考試情況和日常反饋來體現。在傳統的教學效果的評價方面,大部分的評價都集中在理論知識和技巧動作表現力等硬性指標上,對學生學習體驗的關注度十分有限。且在得出調查結果之后,結果的反饋也并不理想。線上教學則不同,作為一種以線上教學平臺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強調和關注的重點是線上的教學效果,將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以便于持續發揮作用,讓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強化。相比于線下教學的尷尬局面,線上教學有著較強的應用價值和應用效果。
3大學健美操線上教學的實施
大學健美操線上教學是教育現代化視野下的主要選擇,是豐富線下教學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該模式更符合大學生的個性特征,應用的效果更理想。要積極嘗試和打造線上教學新模式,將線下與線上有效結合,并制定實施舉措,讓大學健美操教學持續發揮作用及應有價值。
3.1做好前期基礎準備
前期的基礎性準備工作,是線上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一環,做到有備無患顯得至關重要。當前,主流的線上教學模式包括微課教學、慕課教學等。相比于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開放的線上教學,自然在教學創新性的表現上更理想。但結合實際發現,線上教學所涉及的教學準備工作相對復雜,教師要準備的內容更多。一方面,教師要制定線上教學的基本流程與框架。結合大學健美操的教學要點,教師要制定圍繞線上教學展開的教學框架,包括教學內容的篩選、線上教學內容安排、講解方式、評價效果等,這些都需要通過教學方案的支撐來有序展開,避免出現線上教學雜亂的情況。另一方面,做好前期教學資源的準備。從當前被運用到大學健美操教學的線上教學模式來看,無論是微課教學還是慕課教學,對教學資源的依賴性都較高,需要教學資源為教學工作提供必要、有效的支撐。如教師需要利用視頻剪輯軟件、錄制設備、社交平臺等,將成熟的健美操教學資源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并愿意在課程教學資源的吸引下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實踐中,深刻感受健美操的魅力,讓教學有效開展。前期的基礎性準備是線上教學有效性的基礎[5]。
3.2做好中期線上實踐
在線上教學模式下,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教學資源通過各個平臺傳遞給學生,學生可以在課下接觸到健美操相關技巧的教學視頻和有關資源,并主動參與、主動探究,感受健美操的魅力。在課前達成預習的目標之后,課上針對內容展開具體講解。當前,針對大學健美操的線上教學,并不是完全的線上教學模式,最為理想的是一種以線上為輔助教學,線下為實踐教學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即“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該模式既包含了線上的教學資源的開放性,又使得線下的教學實踐得到有效推進,同時有更充足的教學資源為線下教學提供必要的支撐[6]。對于教師而言,線上線下的銜接緊密度顯得尤為關鍵,最終目的是在教學實踐中確保健美操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現,讓教學價值有效提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做好大學健美操線上教學的具體實踐至關重要。
3.3做好后期實施評價
在傳統的健美操教學評價中,學生表現是唯一的考量標準和考量要素,但所展現出的效果并不理想,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內容方面的有效調整,讓教學評價得以發揮作用及價值。線上教學的實踐過程,更需要教學評價發揮作用,嘗試通過新方法、新內容將學生線上學習的全過程情況進行具體展現,打造動態化的監測機制,只有確保教學全過程得到優化,才能夠讓教學工作有序展開,發揮出健美操的有效性。除此之外,還需要將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中學生的表現作為關鍵要素之一,在精準衡量中反作用到教學實踐中,讓教學效果得以發揮應有的作用,不斷調整線上教學模式,創設線上線下的一體化教學平臺。以科學的評價讓教學全過程得到優化,發揮動態監測的有效性[7]。
4結語
綜上所述,線上教學的選擇與實施,符合現代教育對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大學健美操的線上教學實踐,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和探索。要深度挖掘線上教學的有效性,讓教學工作有序推進,為大學生體質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持。
參考文獻
[1]王小艷,孫蕊.大學健美操教學中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才智,2020(14):92.
[2]唐敏紅.人文素質教育在大學健美操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3):63,65.
[3]陳芹.移動網絡媒體在大學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7):192,194.
[4]劉楠.大學健美操教學中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6):85,87.
[5]王小妮,石佳磊.大學健美操教學問題探究[J].才智,2020(5):46.
[6]黃鑫,李禮木.信息化視域下大學健美操課程教學平臺的構建研究[J].軍事體育學報,2019,38(4):42-45,50.
[7]蔡軍.探究大學健美操教學中的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構建策略[J].現代交際,2019(13):192-193.
作者:杜雪琪 趙冰晶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體育教育部 南京醫科大學
- 上一篇:互聯網時代音樂線上教學實施策略
- 下一篇:高校線上教學教學模式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