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的變化
時間:2022-02-12 10:25:09
導語:數學課堂教學的變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活動激活了課堂
在教學二年級第四冊“角的認識”一課時,我在突破“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這一難點時,沒有“以本為本”,而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這一環節設計成為一個數學活動情景。采用讓學生先玩玩自己做的活動角,在小組內比一比,說說自己的發現,而后,自己也做了一個角加入到學生的活動中,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交流,把這一教學難點讓學生在活躍的活動氛圍中輕松自如地掌握了。又如,在教學六年級第十一冊“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讓學生動手畫一個自己喜歡的軸對稱圖形,然后剪下來小組交流,再選出最好的一張,并在小組內說說為什么。這種合作交流的學習,學生積極地參與,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積極的自我意識使課堂學習充滿了活躍的氣氛,學生積極、有效、科學地思維,保持了課堂的張力。
2、生活走進了課堂
“數學”對于小學生來說,“計算”代替了它的涵義,但學生并沒有理解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和價值。而數學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來源于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驗生活。如,在教學一年級第二冊“統計”一課時,本來,“統計”知識對于一年級小學生來講是很抽象的,但我從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課開始首先設計讓學生統計各種熟悉的幾何圖形的個數,要求一個同學拿圖片,一個同學作記錄,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下各種圖形的個數。課中讓學生分四組統計文具盒里各種文具的個數,統計收集來的一個月的天氣情況,每一項統計活動學生都積極地投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統計任務。通過這些活動,不僅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培養,而且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統計思想的熏陶。經過小組匯報交流,又使得統計中對數據的整理與歸類的思想得到進一步強化。整個統計過程學生好像置身于親切自然的游戲環境中,學得輕松愉快。像這樣使課堂成為生活的課堂,不勝枚舉,課改班的教師們都能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把數學知識運用在生活中,運用于教學活動中,使數學知識生活化,使學生從靜態學習走向動態學習,通過實物操作、表象性操作進入符號操作,讓學生由實踐活動產生學習需要,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從而使本來枯燥的教學內容煥發生命的活力。
3、情感融化了課堂
“情感”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一般體現在兩個方面:教師情感和學生情感。學生的情感總是在教師情感的感染下逐漸萌發的,進而迸發對教師的愛以及對真理和科學的追求。啟動課改后,我們老師都認真學習“新標準”,實踐“新理念”,用自己的激情去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數學。尊重學生、關注學生,教學民主,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已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例如,教學一年級第二冊“動手做”一課,在輕音樂中配上如下富有激情的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拼圖嗎?”“喜歡!”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現在,老師要帶領大家去參觀拼圖王國,大家要認真看,都是些什么樣的拼圖?”學生經過仔細觀察,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蝴蝶”“房子“”路燈”“塔”……“好!你們也自己動手拼拼看,比一比今天的拼圖小能手屬于誰?”這樣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發揮各自的創造性思維,拼出了各種各樣的新穎的圖案,老師毫不吝嗇地給予肯定和表揚,這種通過教師的語言渲染、情感交流、及時評價,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有關數學知識,而且引起了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剛入學就體會到同學、學習活動的可愛,形成愛老師、愛同學、愛數學的親切感。新課程改革使得數學課堂教學產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這是一種可喜的現象,它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真正貼近自然、貼近經驗、貼近生活,充滿生命的活力。
作者:張阿吟單位:福建省晉江市梅嶺希信中心小學
- 上一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計策
- 下一篇:經貿局發展黨員工作計劃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