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制造一體化教學論文

時間:2022-10-16 08:52:53

導語:機械設計制造一體化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械設計制造一體化教學論文

[摘要]理實一體化教學是一種融合了理論知識與專業(yè)實踐技能的現代化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以職業(yè)活動為基礎,以技能為先導,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中具有明顯性的促進作用。創(chuàng)新教育發(fā)展視閾下,如何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以推動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yè)的發(fā)展,已成為相關人員面臨的重點課題。基于此,就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理實一體化教學進行分析,以供相關讀者參考。

[關鍵詞]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理實一體化;教學

高等教育改革深入推進環(huán)境背景下,社會對當代大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yè)來說,要想滿足企業(yè)對一線專業(yè)人員的需求,學校必須革新教育理念,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革,探討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與時代接軌,把學生培養(yǎng)成時代需要的綜合型人才,才能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專業(yè)人才,為社會的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顯然,就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yè)理實一體化教學這一課題展開論析,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研究

(一)研究對象。以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100名學生作為實驗和研究對象,其中男生78名,女生22名,各進行為期四輪的教學,輪次一個授課班,教學時數為8學時。(二)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高校、高職院校開展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期刊、文獻等相關資料,為本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論基礎依據。2.問卷調查法: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100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問卷98份,回收率98%,有效問卷90份,有效率91.8%。其中,男生70名,女生20名。通過對實驗對象授課前、授課后的問卷調查,取得了學生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的期望、學習認知和學習建議等實驗的第一手材料,對分析研究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意義、教學質量和學生滿意度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3.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11.5統計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相關分析。(三)結果與分析。經過四輪教學后,調查結果表明:93.1%的學生認為在理實一體化教學有較強的實用性;95.4%的學生對該教學模式有參與興趣;97.2%的學生贊成開設理實一體化教學;91.6%的學生在理實一體化教學中獲得成就感,認為自己表現出色。

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策略

(一)豐富教學理論,夯實一體化教學基礎。雖然說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yè)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核心是實踐,但是在推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想做到與時代接軌,就必須豐富教學的指導性理論,為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當然,教師在研究指導性理論的過程中要理性、系統地進行。教師必須實現思想上的轉變,在正確把握教學改革發(fā)展方向的基礎上,對原有的教學思想進行一次全面、深刻的思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探索新的教學思想,豐富自己的教學理論,從而使這些教學理論能夠更好地實現與一體化教育理念的融合,指導教學活動的實施。此外,教師在豐富教學思想和理念的過程中,還要積極尋找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yè)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提高自己的邏輯分析能力,使課堂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促進他們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二)調整教學內容,切實增強教學成效。教學內容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支撐,同時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條件之一。但是,就當前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yè)教學內容來看,它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內容與時代脫軌、編排固定化、知識資源有限等。針對教學內容所存在的不足,教師要勇于自我創(chuàng)新,打破教材的束縛,創(chuàng)新性地去運用教材,并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創(chuàng)新和整合。具體來說,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yè)理實一體化教學重點在于機械傳動,常用機構,通用機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加工工藝、材料選擇、使用維護等。教師應重點教會學生如何運用設計方法以及技術標準來查找、確定所需要的參數,以解決工程設計的實際問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三)采用模塊教學,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模塊教學是一種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教學活動,其以具體的項目為中心,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參與其中,最后能有效達到發(fā)展學生實踐性能力的目的。就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yè)特點來說,實施模塊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實踐能力。為此,學校應打破章節(jié)的限制,把幾門相近的課程融合,將培養(yǎng)目標相關的內容集合到一個模塊中,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培養(yǎng)目標明確化。例如,在學習傳動這一個模塊章節(jié)時,就可以融入電動機的選擇,并在《學生工作任務書》中要求學生在學習完傳動模塊后,計算帶式輸送機減速器需要的輸入功率,確定電機轉速,根據功率和電機轉速選擇電動機,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效果,進一步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總之,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與完善,社會對綜合型技術人才需求的不斷提升,實現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yè)教育的改革,加快理實一體化教學已是必然。為此,學校應在以就業(yè)為導向的辦學理念指導下,按照學校需要的核心素質培養(yǎng)要求,積極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綜合素質人才。

作者:張成 趙鵬 單位:河北秦皇島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尹月東.加強《機械基礎》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探析[J].科技信息,2010(28).

[2]黎麗.高職電子技術“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