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微機教師的教學轉變

時間:2022-01-08 10:58:03

導語:學生微機教師的教學轉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微機教師的教學轉變

本文作者:葉菲工作單位:重慶巴蜀中學

中小學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的不明確。中小學計算機教學目的應該是為了普及計算機技術基本理論和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掃清中小學生在初學計算機時遇到的障礙,為將來進一步學習更高級的計算機技術打好基礎。但是,目前中小學教育是把計算機等級考試作為教學目的,一味要求學生通過對筆試和上機考題反復地、機械地操練的方式考證,扼殺了中小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想象力、創造力。2.教學方法單一枯燥。計算機教師講課一般采用講解式教學方法,不管是在課堂還是機房,都在分析重點、難點“,滿堂灌”而忽視學生的理解能力。在這樣壓抑的強制教學之下,導致廣大中小學生原本對計算機的一點興趣和愛好都逐漸化為烏有,轉而產生畏難情緒。3.重視上機操作忽視理論教學。一些計算機教師認為:讓學生學會使用計算機即可,忽視理論知識。但是殊不知簡單的上機操作,單調乏味,機械重復,不能引起中小學生的興趣。如何拋開那些煩瑣的理論解釋,用生動的例子來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才能真正激發中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掌握計算機使用。4.重視軟件的使用忽略硬件教學。計算機教師在教學過程喜歡軟件教學,這樣學生可以比較快的掌握計算機的操作,同時,不同的計算機軟件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這種“重軟件輕硬件”的做法直接導致學生對硬件沒有直觀的印象。5.不重視計算機教師的繼續教育。計算機是一個發展很快的行業,每天都有新的硬件和軟件被開發出來,計算機的知識也更新較快。目前,中小學的計算機教師,還是照本宣科,上課的課件多年不變,電子題庫也從未更新。首要原因就是學校不重視師資培訓,導致掌握新時代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學科教師缺乏,從而導致計算機教育質量和效益不高。

中小學計算機教師教學如何轉變

1.轉變教學理念明確教學目的。計算機教師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明確計算機教學目的,原因在于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還停留在以學生“考級”為目的的教學中,計算機教師教學質量好不好,就是看有多少學生通過了考核。大多數的計算機教師已經習慣了這種教學理念,“以分數定英雄”是目前中小計算機教師都采用的教學考核模式,中小學生在筆試和上機的量化考試中定出成績。學生成了機器,只需天天背書,反復上機,就可以拿到好成績,但是一旦能不能解決計算機故障的問題,或者計算機真正如何使用,學生就不知道了。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可以多樣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直接影響計算機技術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形式上應是豐富多彩、五花八門的,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探索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比如引導學生不要把動手能力限定在敲擊鍵盤和鼠標上,計算機教師可以實物分析法拆卸一臺計算機,讓學生觀察計算機硬件,展示主機背后的面板,讓學生分清串行、并行及UBS口等的區別,觀察電源插口、鼠標插口、鍵盤插口、顯示器插口的形狀。讓學生嘗試連接一臺計算機,讓學生知道連接一臺計算機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又比如練習打字,用單純的練字程序不如直接指導學生申請自己的QQ號碼,并學會使用QQ聊天。計算機教師也可以案例講解法指導學生操作計算機軟件,鼓勵學生們自己用畫圖程序制作的節日卡;制作PPT為介紹自己、班級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是符合中小學生又具有好奇心強、探索心強的心理特點的,中小學生在探索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學到的知識技巧、心得體會,印象將無比深刻。3.開展繼續教育,完善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中小學應該加強對計算機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并完善計算機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教育部已擬定,上機課的課時應占總課時的70%以上,考慮到上機課在課時中的比例過大,建議考慮增加課外實踐課的考核評價,理論課、上機課和課外實踐課三者按照比例分配,加強課外實踐課建設,注重實訓環節,對不滿足課堂教學和機房所學的中小學生的愛好給予保護、培養和正確引導,保護這一部分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總之,在信息時代,計算機產品和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對于計算機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中小學計算機教師如何改進教學,以生動、形象、活潑的方式進行教學,調動中小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這些問題都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