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閱讀教育思考

時間:2022-02-11 04:18:43

導語:農村小學閱讀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小學閱讀教育思考

一、農村小學閱讀教育現狀

(一)社會教育。固原市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的六盤山地區,是寧夏省域副中心城市,寧夏五個地級市之一和唯一非沿黃河城市,是中國西部前景極佳的待開發地區、中央確定重點扶貧的“三西”地區之一。2016年戶籍人口150.11萬,回族71.8萬,占全市總人口的44.5%,是流動人口輸出大市。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和義務教育的普及,固原市農村小學特別是重點扶貧小學教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教學資源空前豐富,多媒體教學模式不斷普及。但在小學硬件教育資源不斷完善的同時,農村地區經濟較城鎮仍落后,居民對于孩子的素質教育意識明顯滯后,且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與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并未同步提升,農村小學教育水平提高、教育體制舉步維艱,目前大多農村仍以傳統的應試文化課程學習為主,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未受高度重視。(二)學校教育。目前農村小學師資緊張,教學計劃以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為準,除必要的自習課外,均沒有開設專門的閱讀教學課程。同時,學校文體活動偏少,除了每年例行舉辦的校運會和六一兒童節慶祝活動外,尚未組織開展過其他有關閱讀、觀景、勞動等實踐課程。條件較好的學校,設有學校閱覽室,因社會捐贈、專項撥款采購等閱讀資源較豐富,但缺乏相應的宣傳教育,借閱的學生寥寥無幾。受教師專業素質整體較低影響,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基本處于全新“休假”狀態,同時部分學校認為當務之急是抓好學生的成績,一切努力用成績說話,升學最看重的還是學生的成績,閱讀教育投入并不能立竿見影,多講、多教也沒有響應的鼓勵機制。(三)家庭教育。通過家訪農村家庭閱讀教育發現,大部分家長文化水平偏低,多為中學甚至是小學文化水平,僅有少數專科以上學歷;大多家庭經濟狀況一般,主要以種田或外出務工為生。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在學校有老師教就足夠,自身文化水平低、無精力教育孩子,且孩子在家應多幫助父母分擔家務或農活以減輕負擔;大多家長從未就孩子的學習、教育問題與學校和教師溝通過;部分家長長期在外務工,孩子很少有與父母相處的機會,鮮少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甚至有部分家長表示孩子學習應以課本為主、以必考課程為重,只要學習成績好、能考個好初中就行,閱讀教育等以后慢慢再補,當然如果孩子自愿拓展與學習有直接關系的閱讀或學校有相應的要求,家長基本持支持態度。(四)自我教育。根據調查分析,超過80%的學生表示有閱讀興趣,但僅有少部分學生在閱讀中感到快樂,并認為通過閱讀可以提高語文成績、豐富知識、拓展視野。同時,學生花在閱讀上的時間偏少,僅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夠堅持短期的每日閱讀;學生可選擇的讀物較少,多為基礎故事書和簡易漫畫等,缺少適合其年齡段的正能量、有益讀物。整體上學生并未養成閱讀習慣化、生活化、長期化,而且缺乏與周圍同學、教師和家長的互動交流。

二、農村小學閱讀教育存在問題分析

(一)社會重視程度較低。隨著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小學教學硬件設施逐步完善,但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投入不夠,對學校教學課程、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質量要求仍重應試輕綜合,閱讀教育資源利用不充分等使得農村小學閱讀教育多停留在紙上談兵。(二)學校閱讀教育欠佳。由于地處落后偏遠的西部山區,學校教學資金有限,在師資極度緊張情況下,優秀教師不斷流向城鎮重點學校,大多教師文化水平、教學能力有限,導致對學生閱讀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時,教育管理部門缺乏對先進的教育方式、優秀的教學成果進行獎勵、刺激機制,在一定程度影響學校和教師的積極性。(三)家庭閱讀教育匱乏。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固原市脫貧關鍵時期,農村家庭經濟水平還待進一步提高,農村家庭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家長多注重孩子學習成績,忽略孩子閱讀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科學有效的指導,并且與孩子、學校、老師之間基本無交流。(四)學生自身認識不足。學生對閱讀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引導與認識,在平時學習生活中除了學校要求的讀本以外,很少積極主動地閱讀其他課外書籍,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雖有少數學生有意愿閱讀課外書籍,提高自身文化素養,但由于缺乏家長和教師的指導,不能夠正確有效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

三、改善農村小學生閱讀教育的建議

(一)補齊農村小學閱讀教育投資短板。全市人民政府通過教育體制改革、社會媒體、公共文化資源、教學資源流動利用等推進農村小學閱讀教育事業發展;加大農村小學教育投資力度,提高農村小學教師待遇,留住高層次人才、專業人才;建立健全農村小學閱讀教育績效機制,完善農村小學閱讀教育教學模式。加快農村小學學生閱讀教育落地,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落實。(二)創造良好的學校閱讀教育環境。充分利用現有多媒體資源,保證書源豐富、圖書館制度健全;做好各年級學生的學期閱讀教學計劃,在學期課時安排中給予閱讀活動一定的時間,開辟出一定的閱讀空間。教師自身不斷學習和進步,增強對學生的影響力和示范作用,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授予學生方法,讓學生會讀。同時,學校、教師之間應舉行定期的閱讀交流活動,在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增加學生閱讀動力、培養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三)改善家庭閱讀教育。家長應積極參與到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多方互動、溝通中,認識到課外閱讀教育對孩子學習、成長發展的重要性,明確家長教育職責。根據家庭經濟水平,盡可能地為孩子的閱讀創造良好的物質環境,并以身作則主動開展文化知識學習,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興趣是內發性的學習動機,是一種最積極的學習動機,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用知識的力量吸引學生、用成功的體驗鼓勵學生,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社會、學校、家長應當統一觀念、統一方式、統一節奏,積極地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制訂合理的閱讀計劃、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目、制定具體的閱讀目標,按照計劃養成有步驟的、邊讀邊想、讀寫結合的習慣。

四、結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培養下一代接班人,人人有責。創造良好的閱讀教育環境,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的積極參與,社會加強對農村小學教育教學監管力度;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資源和完好的圖書閱覽設施;教師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在閱讀過程中做到耐心指導、耐心培養;家長為孩子提供和創造閱讀條件,在課余時間督促孩子進行閱讀活動;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中去,在閱讀中感受語言魅力、知識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柏華.深圳市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改善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05.

[2]巢宗祺.語文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47-48.

[3]崔素芹.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環境問題研究———以山東省東明縣農村為例[D].西南大學,2010.

[4]張必隱.閱讀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366-367.

[5]桂華.提高小學生(中段)課外閱讀水平的行為方式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

作者:李忠義 單位:寧夏西吉縣興隆鎮陳田玉小學